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语文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语文信息交流场所。我们应当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型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有意识搜集信息、有主见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阅读课作为一种学生独立学习、自由阅读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是课堂形态,但不同于学科常规课堂教材教学活动,它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但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课外阅读活动。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主要对学生采取 “放羊式”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自主阅读,然而,从中观察发现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盲目性阅读。部分学生将语文阅读课当成了休闲课,所看杂志多为休闲、娱乐类杂志,文学类杂志很少看,辅导类杂志更是视而不见。 单一性阅读。有的学生进入图书馆后喜欢看什么就只会看什么,基本不变,阅读过程比较单一。

倾向性阅读。有的学生似乎“不会阅读”,仅凭兴趣爱好,随手拿上一本,或者同时拿上几本,走马看花,几下就翻完,然后又换一本,如此往复,一节课能“看”好几本杂志。 语文阅读课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当重视和保证阅读课的完整性和并对阅读活动进行有效调控。利用学校图书馆为广大学生营造一方知识化的天地,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平台。所以,在今后的语文阅读课中我们应当采取: 指导学生阅读、鼓励学生有选择性阅读。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课应当是以获取性阅读为主,消遣性阅读为辅。阅读课是为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写作的不足,应当取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在阅读课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教会学生如何抓住重点、做文摘和索引卡片,培养学生收集知识信息的能力。 坚持每周不少于1节的语文阅读课,列入课表,专时专用。语文教师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有计划、有目的指导学生阅读。由于阅览室里的书目较多,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有所看,有所不看”提倡学生多看《创新作文》、《阅读与写作》、《读者》等对作文有帮助的杂志。看《中国青年》、《看世界》、《观察与思考》等拓宽我们视野的杂志。反对同学们看一些纯消遣的如《故事会》、《漫画大王》等杂志。 明确阅读要求、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课中设置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从作者的写作思路入手,把握文章线索,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为了把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教师应随堂检察阅读收获,提倡学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针对名著中的人物写评价,让学生逐步提高阅读的深度,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应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想办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坚持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学生才会不断寻找自己的阅读兴趣点,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展示阅读收获。学校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新书推荐、朗诵会、书评会和笔记交流等,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互相暗示和互相激励的心理要求,而且让学生群体阅读从众倾向得以强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 对于学生中好的作品,任课教师、学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墙报、上传校园网站、校内刊物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图书馆可以挑选部分好作品送县级或省级等刊物进行刊登。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成果,让他们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主人,培养他们多方面的阅读兴趣,使其更持久、阅读效果才会更全面更好。 相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而言,语文阅读课的开设,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首先,适应新课程理念、符合教学实践。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这些都必须以阅读为基础,靠阅读来促进。其次,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同学们要在一天的时间里完成作业,应付各种考试,如果还要用固定时间阅读真的是“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语文阅读课可以让学生在固定的阅读空间和阅读时间里,通过阅读实践,逐渐养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语文阅读课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尝试,充分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特殊的辅助工具,把语文学习外延拓展为生活的外延,在墨韵书香的熏陶中,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书”的能力,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也深深体会到读书乐趣,语文阅读课不失为一种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静娴 高中语文阅读的策略刍议, 2011 [2]徐向东 高中语文阅读鉴赏课方法初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