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苍茫的黄昏 空调业的“血色黄昏”



  据业内人士分析,2003销售年度空调的流动库存超过1000万台,大量生产能力闲置,产品价格大幅跳水,这是事实。

  另有资料表明,在发达国家如日本空调的普及率接近100%,且每户平均空调拥有量多达3台。而我国大中城市空调的普及率才仅仅49.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普及率刚达到80%,其他小城市甚至不到15%。这就意味着,空调市场远未饱和,市场潜力巨大,这同样是事实。

  正因为如此,空调界也一直没有平静过。面对扑朔迷离的行业走势,忧心忡忡的中国空调企业们早早就开始了新一年的市场布局。各品牌早已暗藏杀机、磨刀霍霍,以图一枪封喉;有的在调兵遣将,准备突出重围。即便是一线品牌,也一改往日的“矜持”,纷纷拉开架式,一决雌雄。

  然而,轰轰烈烈的中国空调市场背后却明显暴露出,国内空调厂家大多不是在踏踏实实做企业,更多是在投机取巧、谋取暴利,目的最终只有一个——赚钱。赚钱作为企业的基本任务,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实的发展情况却是当企业遭遇“赚钱”与“行业发展”两者的矛盾时,他们会毫无疑问的向赚钱而靠拢。于是,出现了“揭黑”运动、价格大战、服务打折等等,使整个行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现今的中国空调业可谓是畸形的行业发展态势,恶性竞争的空调市场上空,正呈现出一抹血色,分明进入了黄昏时分。

井喷的销量,打折的服务

  2003年,业界普遍认为是空调行业的生死年,而年初原材料的暴涨以及SARS的突如其来,使今年空调大战更加波诡云谲。

  盛夏到,空调俏。这是近年来空调界人士的一句口头禅。非典期间,空调市场布局呈混乱状态,使本该热销的月份没有预期的业绩,空调销量同比下降50%以上,有的大商卖场直线下降达80%。随着非典阴影逐渐从人们心头淡去,今年空调销售旺季在7月才姗姗来迟,市场也由此呈现“井喷”。

  有关人士预测,在井喷的7月份,空调市场销量将超过500万套。

  然而,在空调销量爆发式增长的同时,消费者对目前市场上的空调产品的不满意情绪也有所增加。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项空调行业调查情况显示,在向全国16304台空调进行调查时,存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品牌信誉、产品价格等问题的“问题空调”达到7173台,约占调查空调总数的44%。其中,消费者对空调的售后服务质量表示最为不满。

  苏宁集团副总裁孙卫民曾透露,2000年空调价格战开始之前,苏宁电器的空调返修率在1%,而目前这个数字起码被改写成了10%,这意味着服务成本的大幅提升。在这些返修的空调中,有安装的问题、有产品的问题,但产品问题占大多数。

  服务是质量的延伸,空调行业内久有“三分质量,七分服务”的说法。2003年空调市场除去激烈的价格竞争外,服务战渐被提上了日程。消费者普遍追求质量优异、价格合理、服务优秀的空调器。

  据统计,在全国各省、市建立售后服务中心的空调企业约占所有空调品牌的5%,即400多个空调品牌企业,在全国各地建立独立的售后服务中心的不到20家,95%的空调品牌都是走的“服务外包”这条路,借的是其他品牌或者经销商的网络。外包服务不具备服务升级的能力,服务质量低劣,根本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 

  更有甚者,部分品牌为降低成本、增强价格竞争力,竟然采用抽卡销售!所谓抽卡销售,就是在销售前抽掉空调器内的三包凭证,这严重地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粗暴地剥夺了消费者享受售后服务的权利! 

  来自行业的测算数据显示,大约每年有30万台左右的问题空调流入市场。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大约200万台的空调产品没有质量与维修保障。

|!---page split---| 

没有价值的价格战

  7月既是空调销售的“井喷月”,又是空调行业的“命运月”,各厂家都在磨刀霍霍,准备在接下来屈指可数的“旺季”里展开了一场空前惨烈的“肉搏战”。 

  价格战可说是空调行业内最惯用的伎俩,事实上,市场上的价格战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如果说2002年的空调价格战“秀”的成分很大,而今年将是空调企业你死我活地火拼的一年。2月12日,擅长价格战的格兰仕在广州发起了新一轮降价冲击,但由于无人跟进,因此此次降价并未对今年的空调市场造成多大的影响。

  4月10日,奥克斯决定将名下的所有产品全线降价30%。奥克斯在非典期间发起的“洗牌血战”再次牵动了空调界神经。此举一出,被困近千万台库存的空调业如释重负。奥克斯此举表明,今年的空调价格战终于毫无遮掩地开打了。而奥克斯只有一个中心目的:推动行业洗牌! 

  奥克斯此次降价行动只是“五一”降价的一次预演。

  “五一”旺季开始,空调第一品牌格力向广州媒体高调宣称降价30%,如其中一款1880元的小1匹机降至1280元,降幅达32%,此举也是格力多年来少见的主动降价现象。同时,在广州活跃的品牌如科龙、美的、华凌等开始举起价格战的屠刀。例如,美的将小1匹挂机由1500元降至1190元,创一线品牌价格最低。一线品牌之所以在特价机上不惜血拼,无疑是想通过特价机聚集人气,拉动常规产品的放量上扬。据科龙透露,在科龙康拜恩的推动下,“五一”期间,其常规型号日零售量突破2万套,创历史新高。而格力、美的在特价机的拉动下,其零售销量出现大幅增长。

  一线品牌推出如此低价的产品,也表明了市场形势的严峻。

  业内人士认为,格力、美的、科龙在特价机系列的比拼,实际上是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使得二、三线品牌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了。格力、科龙、美的调价后不久,经受市场压力的新锐品牌奥克斯、新科、迎燕等企业纷纷调整价格。

  从价格战成为空调企业最惯用手段这一现象可以看出,降价促销确实能为企业创造一些效应,包括短期内销售量的上升,资金能够迅速回笼。

  但价格战给空调行业带来的后果可以说是一场灾难。由于价格战的过度运用,使得短短几年,空调行业的毛利就大幅下降,并且到了收支平衡的临界点,大量规模上不去的空调企业倒闭被淘汰出局。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旦价格战持续下去,空调行业将重蹈彩电业前几年的覆辙,行业无利润可言,大量品牌被淘汰,市场上形成少数几个品牌称雄的局面。 

被渠道商牵着鼻子

  6月19日,国美与海尔、科龙、海信、美的、LG、松下、夏普等十几个空调品牌签订了80万台的包销协议。

  无独有偶。另一家电巨头苏宁也借举办空调节之机,向各大空调厂家抛出了价值4亿元的大单,与华凌、美的、海尔、格力、松下、LG等知名厂家定制、包销、买断20万台空调。

  大卖场门槛抬高,对原本就背负竞争激烈的空调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随着大卖场在空调销售中的比重日渐提高,他们动辄挟渠道之势以令空调厂家,甚至一些小空调厂已被逐步排挤到空调市场的边缘。

  此前,空调大战主要集中在制造商之间,渠道处在附属地位,基本上是被动地执行制造商的价格政策。由于国美、苏宁、三联、大中等一批大型渠道商的产生,他们为抢夺业内的话语权,屡屡挑起价格大战。

  3月22日,家电业“价格杀手”国美电器选择了另一家电连锁大鳄——苏宁电器进驻广州的日子,打响了空调价格大战。国美宣称,在广东率先举起低价利刃,将空调价格再削去10%-15%。此次启动的空调大战聚合了海尔、美的、科龙、海信等20多个品牌。

  各渠道商明里拿空调开打价格大战,暗里又向空调厂家要挟,如进场费、店庆费、柜台费、促销费,等等。在2003年空调形势日趋严峻、利润进一步摊薄的情况下,空调厂家还得面对大卖场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动不动私自讲价,事后强制要补点。空调销售全部风险的承担基本上都集中在厂家身上。

  随着今年空调形势的残酷以及渠道巨头跑马圈地步伐的加速,已经有苗头显示,空调企业和大卖场的矛盾可能在今年进一步激化。 

  在今年4月底,“价格战发动机”国美在深圳发动业界罕见的“买威力、送格力”大型促销活动。这个业界首次拿竞品(竞争对手产品)做文章、被深圳国美冠名为“非典型”促销的活动,激起了威力、格力双方的强烈反应。

  有关人士透露,越是在竞争激烈的行当中,厂商的这种关系越是微妙。家电经销商“大户”在业内是令人既爱又怕的恐龙,许多品牌靠“大户”得以起家并迅速拓宽市场,也有一些品牌因得不到“大户”的青睐,即使质量过硬也难逃销售被动的局面。

  今年,空调行业洗牌将加速渠道的洗牌,渠道的洗牌也将加速空调行业洗牌。

 空调业的“血色黄昏”

|!---page split---| 

“揭黑”只是一种“自慰游戏”

  在2003冷冻年度的旺季启动前夕,空调业忽然一改以往的价格作秀之风,忽然掀起一阵“自揭黑幕”的恶浪,令人瞠目。 

  以往,新面孔在空调市场冒出,往往拿价格开刀,迎燕的666元、乐华和新科双双上演的999元、998元秀以及奥克斯的1元空调、威力的0分空调,都让这些品牌火了一把,并直接带动其强势销售。 

  当价格不再刺激眼球后,各大厂家便开始寻求其他的作秀方式来延续市场的关注,继2002年度奥克斯公布“价格白皮书”,自揭空调行业的价格黑幕后,今年3月份,国内抽油烟机老大帅康在发表进军空调宣言的第一次亮相中,竟也借发布“质量白皮书”之机,上演一出“自揭空调行业质量黑幕”秀,帅康空调声称:“要将这些通常很难为普通消费者所了解的空调质量黑幕捅翻天”。

  今年空调业旺季刚刚启动,揭行业黑幕的风潮就一浪高过一浪,先是东洋声称目前国内市场的变频空调都是假变频;接着有企业揭发行业普遍存在质量黑幕,当然“那都是别人干的”,这样看来又是存在大量质量隐患的同质化。

  这个行业越来越流行自揭黑幕。空调的价格、质量、服务“内幕”都已被“自己人”揭穿以后,今年的曝光目标,就自然轮到了空调技术。 4月22日,奥克斯再一次扮演了“揭黑者”的角色,把行业“最后一道黑幕”被揭发得更彻底,亮出了《空调技术白皮书》——所谓空调富氧技术、红外传感技术、换新风等诸如此类的东西,实际上都只是在一般空调上增加了个几十块钱的小玩意,价格就爆涨800-2000元,实在让人“瞠目结舌”。 

  照此揭开的“黑幕”,所谓的高技术高价格空调基本上都是些骗人的东西,同800、1000元的空调没什么差别。有关业内人士指出,这些说法无非都在向大众强化一个声音,就是空调同质化已经是很现实的东西,谁不承认同质化,谁卖高价,谁就存在黑幕。

  此次再揭行业技术面纱,虽然公开宣称要把“空调业内最后的一块神秘面纱暴露在阳光之下”,但是业内人士还是对奥克斯到底能挺多久提出了疑问。家电营销资深人士罗清启认为,自揭内幕是空调营销人空虚的自慰游戏。

  在这个新旧格局角色互替的震荡期内,空调市场已经连续发生了数起“揭内幕”事件:揭成本内幕,揭服务内幕,揭渠道黑幕,接着又出现了揭技术黑幕。总之,厂家的揭幕举动难逃炒作的嫌疑。

2003年:空调业面临生死一线

  2003年必将成为很多实力不强的品牌的“谢幕战”。

  中国的空调业走到今天,可说是到了“穷途末路”,技术门槛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大量过剩使得大部分空调企业面临致命危机,谁能把空调卖出去,谁就能存活下来。市场的残酷导致各个企业在营销上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而不是把功夫放在追求品质上。于是,整个行业就变得浮躁起来。

  回顾历史,空调业已历经两次整合:首次整合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以春兰、华宝为代表的一些国内企业,跟进口品牌对垒;二次整合在90年代中后期,以海尔、格力、美的为代表的品牌迅速崛起,成为后来所谓的“一线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而即将来临的第三次的整合,参与的成分要复杂得多,除了老牌的一线品牌以外,增加了LG、松下等合资品牌,而奥克斯、新科、长虹等等一些所谓“二线品牌”也鱼死网破,因为他们明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退就意味着死亡。

  据分析,空调业属于季节性强且资本密集型行业,行业不确定性大,而且资本变现的要求将促使企业降低库存,此外,空调业致命之处在没有核心技术,产品同质化严重,要想脱颖而出,目前只有经受住价格战的洗礼。

  一线品牌为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不惜开打价格大战。“我们只有一个字:跟!今年空调市场价格大战不是个别品牌坚持不降价就能够扭转局势的,必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华凌空调在谈到空调价格战时态度很坚决,也很有代表性。因为像华凌这样的二线品牌肯定不甘寄人篱下,欲取而代之,也只有祭出价格屠刀。

  应该说,价格战几乎是每一个行业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是行业发展过度竞争的集中表现。一方面,价格战有利于空调行业从分散走向集中,同时空调品牌也走向集中,慢慢会形成较为规范的一个市场。

  面对2003年度原材料涨价、“非典”影响以及天气等诸多瓶颈,而旺季又没有像预期那样在“五一”启动,空调业也不禁感叹:今年的销售迎来了一个彻底的“灾年”。

  因为整个行业面临的是难以想象的上下游产业矛盾严重激化;从来未有过的全行业库存沉重包袱;以及来得不是时候的行业标准施行,还有死缠烂打的价格战。对于生活其中的中国空调企业们,无论是悲是喜、是生是死,2003年,注定了将是全行业的整合年。

  原载:《南风窗·新营销》2003年10月号,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09238.html

更多阅读

一本29年前的山口百惠自传《苍茫的时刻》 苍茫的时刻 电子书

前几天,在找东西时,发现两个纸箱。里面整齐的放着一些老的书籍,是搬家的时候,新书架摆满了,于是这些老古董就没拆封。对于书籍总是不忍心丢掉的。意外重新打开这尘封的箱子,翻看这些老书,心里有种遇故知的感觉,很亲切。其中一本32开的

在苍茫的大海上 在苍茫的大海上小品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

两极分化 英文 2014空调业欲演中外品牌两极分化

      2014年对于中国空调产业来说,注定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程。  互联网浪潮带来的电商渠道份额快速提升,是否会对原有的市场和品牌格局造成新的冲击?在国家补贴政策退出、消费需求提前透支背景下,空调企业的产品技术创新牌能否刺

烟头不落地的承诺 海信双十承诺主导 空调业用户为王落地

   我国空调产业在完成“群雄纷争”争霸时代向“寡头称霸”割据时代升级后,正在步入“用户体验”主导时代的新时期。  日前,国内空调业技术领袖型企业海信空调宣布针对旗下的全净化健康变频空调推出“双十”承诺。《中国企业报》

声明:《血色苍茫的黄昏 空调业的“血色黄昏”》为网友没企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