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力量的薄弱,使得国产手机在与国外对手的阵地战中渐落下风。
进入2004年,高歌猛进的国产手机发展势头一下子来了个急刹车。
波导股份(600130.SH)200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5.1亿元,利润4.2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9.97%和18.30%;夏新电子(600057.SH)2004年一季度销售额下降了20.65%,而净利润同比下降了67.67%之多;TCL一季度的手机销量从去年同期的260万台下降到了232万台,销售额从28.2亿元下降为20.3亿元,而6月份的销售量同比下降达22.7% 。
更重要的是国产手机的毛利率也在下跌,康佳(000016.SZ)的季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销售手机102.6万台,每台手机盈利不到25元,毛利率仅为12.59%,低于彩电等家电产品(15.52%)。而利润率一直居国产手机之冠的夏新,毛利率也从2003年第四季度的37.13%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28.48%。
在市场份额上本土手机企业也开始出现溃败迹象。据赛诺公司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波导的市场份额萎缩了1.7%,其市场第三的位置被三星替代。今年1月份三星的份额还是8.5%,然而到了6月,其份额已达到11.2%。而索尼爱立信的市场份额如今已蹿升至和夏新相近。
这是两年来国产手机进入上升通道之后首次经历困顿的局面,市场滑坡的颓势几乎没有一家国产手机厂商可以幸免。
为什么一年前还风光无限的国产手机企业会迅速进入集体低迷状态?仅仅看到跨国公司的反扑和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全面。人们都知道中国手机企业的崛起是靠渠道、市场的“前端优势”,但是这一次,他们不被人们所关注的技术研发、供应链等“后端缺陷”彻底地暴露出来。
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档价格的手机市场竞争出现了新的趋势,很多高端手机部件(比如摄像头)大量使用在中档手机上,这就造成了传统中档产品开始向低档产品的转变,利润空间大大受到挤压。而这一块市场,一直是中国手机企业所倚重的。无论是应用新技术,还是降价,这两种选择对靠买方案和模块做手机的中国企业来说,因为缺乏技术能力和稳定的供应链,都变得难以控制。
比如国内手机厂商因为一度很难采购到100万像素以上的摄像头,导致国产100万像素的照相手机比国外品牌晚推出了好几个月,失去了早期进入市场获取丰厚利润的大好时机。
易观国际的调查报告表明,2004年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市场的销售规模为1580万部,与第一季度相比,本季度中国手机市场的总销量首次出现大规模下滑,下降幅度达到23%。以往国内手机厂商打败国外品牌,靠的就是“短平快”的“OEM+强力营销”的前轮驱动战术,这在市场高速发展的时候,效果非常好。但是一旦市场环境改变,进入泥泞山路的时候,国外品牌强有力的“研发和供应链”加上改进的营销策略的四轮驱动,就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空军发射的“飞鱼”式导弹一举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给英军以极大的震撼和打击。如果阿根廷坚持这种打法,劳师远征的英军将很难支撑下去,马岛战争的结局极有可能被改写。但事实上,当时阿根廷仅有5枚这种从法国进口的导弹,而法国已经宣布对阿根廷实施武器禁运。商场如战场,如果没有自己的研发能力,一味依靠买,依靠别人的方案,国产手机也将面临同样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