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正儿八经的行政起诉状,被告方是堂堂的信息产业部。
一次次满怀憧憬,一回回头撞南墙,“无路可走”的宁波三星奥克斯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克斯)以决绝的方式和信产部“对簿公堂”。10月12日,一纸行政起诉状递交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状告信产部“行政不作为”。
“民告官”能否被法院正式受理,7天之后可见分晓,而祸起手机牌照的“纠葛”显然没完没了。值得玩味的是,对于奥克斯的“过激行为”,众多“同病相怜”的IT企业普遍做“壁上观”,无人应和。
一贯好出头的奥克斯注定形单影只。
“不给我饭碗,我就告你‘不作为’”
10月11日下午1时,奥克斯通讯全国市场总监李晓龙“心事重重”地赶赴信产部电信设备认证中心提出进网许可申请。
“你们没有资格”!当头棒喝。同前4次的碰壁一样,申请再次遭到断然拒绝。
奥克斯显然是“有备而至”,这次一道前往的还有北京市公证处首席公证员梁宏波。梁的“任务”是据实做出“证据保全公证”。
“要求不高,只要对方收下我们的申请就行。”半小时后,李晓龙和梁宏波走出电信设备认证中心时最后一线希望已经破灭了。“与其等死,不如撞死。”李晓龙打定主意,“不给我饭碗,我就依照《行政许可法》告你‘不作为’。”
捆住奥克斯等许多新生手机厂商“手脚”的,皆源自信息产业部1999年的5号文件。该文件规定,生产移动通信产品必须由主管部门审批立项。时至今日,5号文件的弊端已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最明显的积弊莫过于“牌照寻租”。两年前,奥克斯斥资10亿元进入手机业,在手机市场曼妙远景的诱惑下隐匿潜行。由于没有手机生产牌照,一直靠租赁他人牌照生产。奥克斯通讯事业部总经理陈凯峰向记者证实,借牌生产至今,贴牌支出已逾1000万元。
对5号文件的批驳风波,由全国工商联肇始。7月,全国工商联上书国务院,痛陈5号文件的四大弊端。
入夏以来,全国人大、国务院先后出台《行政许可法》和412号、62号文件,均表明国家保留的行政审批和非行政审批项目不涵括手机。躁动的奥克斯想当然地就此认为,手机生产牌照放开当无悬疑。但再度送检,仍然被拒。
其他的企业都可以隐忍苦等,性急的奥克斯横竖是等不了了。此前,奥克斯通讯大张旗鼓地请出葛优作形象代言,精心炮制的广告片却被各地电视台无情“封杀”,还是栽在了牌照上。奥克斯没法不急。
针锋相对,至今信产部仍坚持“有牌照的企业才有资格送检产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信产部有关人士表示:“5号文件尚未废止,修改仍需时间”。
5号文件的尴尬滋味
据记者了解,信息产业部方面已在第一时间获悉了奥克斯的最新“动作”,办公厅随即召开了内部会议,但具体内容不对外面透露丝毫。信产部是否对奥克斯的法律行为有所回应?对此,信息产业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王立健未置可否,一再建议记者认真读一读国务院7月下发的20号文件:“这个文件可以解答你的所有疑问,看了这个文件任何问题都迎刃而解了。”王立健进而说明,“手机生产已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国务院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有关核准制的具体办法、工作程序。”
王立健反复提及的“20号文件”,系指2004年7月16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第4条规定:卫星电视接收机及关键件、国家特殊规定的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等生产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中兆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江表达了不同观点:“一般类电信消费品手机便是国家特殊规定的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等生产项目?这多少有混淆概念之嫌。”
手机牌照不放开,一大帮企业不得安生。北京恒基伟业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觊觎手机产业时日已久,但真正意义上的“手机产品”年底也难面世。牌照对于恒基伟业来说也是遥不可及。恒基伟业营销总部副总经理董武对本报记者说:“我们当然希望手机牌照早日放开,但现在这个局面,谁也没办法。”最后,董武不忘调侃一句,“没准儿我们的产品出来了,牌照也放开了。”
坊间风传明基已获手机生产许可,记者电话求证,对方予以坚决否认。明基电通(中国)营销总部副总经理黄汉洲在接受本报记者问询时表态:“明基会耐心地等下去,一直会和信产部保持良好关系,并积极询问对策。明基和信产部保持着良好的沟通渠道。
“信产部经常问我们,如果牌照放开需具备哪些条件?信产部在如何保护目前厂商以及开放平衡间两相权衡。”谈及牌照问题,黄汉洲认为是大势所趋,“依照世贸组织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开放是挡不住的事情。”
手机牌照一旦放开,将会对国内手机市场现有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易观国际高级电信分析师张鹰的观点是“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他的理由是:“在手机市场销量下滑的情况下,手机厂商的产量并没有随之减少,过剩的产能需要释放。‘一减一增’的压力下,手机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一些小品牌手机厂商,尤其是难以拓展海外市场的厂商,其生存将变得更加困难。”
可见的事实是,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市场的总销量首次出现了23%的大幅下滑,很多手机厂商的日子很难过。张鹰对记者说:“生产许可只是介入手机产业的第一关口而已,目前,国内手机厂商大都面临着技术短板,长期来看,技术实力的提升是手机厂商乃至整个手机产业最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