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向洋 微软资深全球副总裁,主要负责搜索引擎必应的开发。他曾是继李开复、张亚勤之后微软中国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长。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曾经这样评价:“如果你在感情上难以支持微软,那是你还未曾遇见沈向洋。” 沈向洋曾是一位天才少年,他肩负着“搜索”微软未来的重任,他和他的伙伴们被称为微软互联网之旅的“中国引擎”。在沈向洋看来,好的搜索引擎不是靠几个聪明人做出来的,而在于用户的参与。 最近,有超过百万的美国网民登录“Bing it on”做着同一个测试,他们选择五个不同的问题分别在微软的必应和谷歌上进行搜索,然后根据自己的满意度对两个搜索工具投票,而前提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两个搜索引擎分别是谁。结果,必应以2:1战胜了谷歌。 必应团队的领袖是沈向洋。一年前,必应请研究机构对搜索质量进行盲测,盲测的结果让沈向洋很兴奋,因为必应在体验上已经开始超过谷歌了。而“Bing it on”正是微软发起的一个让全民参与对搜索引擎测试的工具。“好的搜索引擎不是靠几个聪明人做出来的,而在于用户的参与。”沈向洋表示。 请鲍尔默“挑刺” 体验让用户变身“粉丝” 数字商业时代:鲍尔默对必应满意吗? 沈向洋:这个问题你要去问他。作为必应的用户,他遇到不满意的搜索结果会及时告诉我,比如,对他家乡底特律体育电台的搜索结果做得不好,他就写邮件给我。对我来说,他就是必应的忠实粉丝,也是我们最认真的测试员。 数字商业时代:无论是盲测还是“Bing it on”的用户体验,结果都体现了必应在搜索质量上已经赶超了谷歌,你认为必应能够做到的原因是什么? 沈向洋: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怎么样取得数据,怎么去搜集更多的数据,怎么样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能够明白这个数据里面到底讲的是什么。 数字商业时代:对于做搜索来说,用户体验至关重要。那么,在大数据时代,必应是如何做到从海量数据中找到最佳的用户体验的? 沈向洋:必应整个产品的宗旨是为了让用户更直接地搜索到目标,而不是为了给他海量的信息。举个例子,如果你想了解奥巴马,在一些搜索引擎上你会看到这样的结果,有关于他最近新闻的、有他讲的一些政治观点,但是必应在搜索上会表现得更智能,除了新闻外你还可以看到他的身高、体重、个人简历,甚至看到与他相关的人际关系网。 数字商业时代:“Bing it on”让很多用户对必应有了新的认识,可以说这是必应对用户体验积累的结果,如何才能做到对更多用户体验的积累呢? 沈向洋:在美国因为必应和Facebook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在一个又一个的朋友圈子里大家把知道的相互传递,不但从中积累了用户体验,还能够给用户带来一系列的搜索解决方案。 比如,你去美国旅游,就要搜当地的酒店。这时,必应带来的搜索结果是不但给你介绍一些旅游的官网,还能看到旅客的评价,甚至了解到这个酒店都住过什么样的人。 所以做到让更多用户参与非常简单,就是和其他的各方面合作伙伴合作,进而让下一代的搜索做得更加的精准,在美国我们和Facebook、Twitter都有合作,说白了,我们并不需要自己拥有所有的数据来源,而是通过合作做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以便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数字商业时代:怎么做才能让用户首选必应,必应又是怎样增强用户黏性的? 沈向洋:最近我们推出的“Bing it on”就是希望让用户通过体验对必应有更深入的了解。说到底,搜索质量提高了,用户自然会选择你。必应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用户的黏性。
![沈向洋 微软 叫板谷歌 沈向洋大打「体验牌」](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262538106346.jpeg)
持续增投搜索 商业模式面临转型考验 数字商业时代:在微软整个发展计划中,必应的业务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沈向洋:微软在过去的30多年发展中不断有新的商业模式。今天,微软在强调“云”+“端”的战略发展,而搜索处于云到端的中间,通过互联网上的互动,做搜索让我们有机会能够把互联网上的很多用户知识获取下来,进而支持整个从云到端的生态系统。 从公司的战略来讲,鲍尔默和盖茨都非常地清楚,微软公司一定要做自己的搜索,搜索会变成一个综合上层服务与下层终端的中间最为重要的部分。 数字商业时代:相较于微软其他盈利的部门,搜索应该是亏钱的,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微软能够持续并不断增加在这方面投入的? 沈向洋:过去我一直以为Windows是最好的商业模式,直到搜索出来以后,我看到了更好的商业模式。谷歌就是最好的证明,上市之前它甘愿70亿美元卖给雅虎,但是现在我们看谷歌的市值,足以证明搜索的商业模式有多么好。 对微软来说,它正面临商业模式的转型,新的模式在于云+端,但是有一个前提是必须对整个互联网要有了解,这样才能在互联网上提供给用户了不起的应用。最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搜索来获取。 数字商业时代:在平衡搜索业务的收支上,你做了怎样的计划? 沈向洋:搜索现在对微软的贡献已经开始明显,目前必应在美国有将近16%的流量,雅虎有将近14%的流量,但是雅虎的后台是微软的,所以我们两家加起来将近30%,Google大概有65%。如今,必应在搜索质量上能够占得上风,未来势必会超越谷歌。 数字商业时代:尽管必应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在持续增长,但是在中国却增长缓慢,如何改变这一尴尬局面? 沈向洋:必应在中文搜索方面做得确实不够,我认为有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必应总体的战略定调是做全球的搜索,实现这个目标就是要在各个国家都能够推出非常高质量的搜索。所以必应在过去几年重心一直都放在了平台的建设上,从对底层的分布式系统到中间的一些算法,再到用户体验。如今,我们把发展重点放在了中国。 在中国我们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研发团队,王永东博士带领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优秀人才,他们每个人对中文搜索是非常地有信心,觉得能够把中文的搜索质量、搜索用户体验做好。有了过去这几年的积累,现在是爆发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