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2月11日电 尽管已连续多年居工业产品出口首位,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形势并不乐观,来自国外的多项不利因素已形成阻力,将使本已进入微利阶段的电子信息生产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董云庭教授介绍,目前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的外部环境并不看好,阻碍因素很多,有关部门、企业应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他介绍,目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极大地影响了电子信息产品扩大出口。截至去年年底,全球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累计577起,中国产品已成为国际上反倾销的主要对象之一。
国外的技术壁垒进一步提高。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遭遇国际技术壁垒限制,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70亿美元。工业化国家主要运用“技术法规变化”、“提高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等措施来限制我国商品出口。最近工业化国家又开始推行SA8000,即企业社会责任认证,该标准要求出口企业在盈利的同时应对环境、社会、员工承担责任,一旦调查表明出口企业的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不符合标准,企业产品出口就会受阻。瑞典公平贸易协会已公开指责我国手机企业劳工条件不符合标准。
董云庭说,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国外企业加收高额专利费的做法使我国电子产品成本大大增加,竞争力减弱。现在境外投资者主要利用技术专利、商标使用权、冠名权等知识产权制约我国企业,或不准使用其专利,或征收高额专利费。我国生产的DVD整机售价约为40美元左右,其中要支付的知识产权费用就高达21.3美元。目前我国DVD生产较集中的南方地区已有100多家企业破产。而应注意的是,目前这一做法已从DVD、彩电波及到手机、PC等其他产品领域。
他介绍,目前国外还采取“保障措施”来限制我国产品进口。鉴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仍认定中国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6条规定,甲国限制进口的我电子产品,若转向乙、丙国出口,对方只要证明是贸易转移,同样可以采取“保障措施”予以限制。这种十分苛刻的措施对我国电子产品生产企业非常不利。
此外,境外中小企业开始加快进入我国市场,逐步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的供应链环节,导致国内元器件市场竞争加剧。
据了解,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从1997年到2003年,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36.4%、35.3%和29.5%,高于39个工业部门年均12.6%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电子产品出口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增长也最快,去年出口贸易额达到1421亿美元,占全国对外出口贸易总额的32%以上,已连续多年居工业产品出口的首位;今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883.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5.2%,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