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日,我国进口汽车的配额和许可证将被永远废止,而进口汽车的关税,也将降到30%,离我国降低汽车关税的底线只差5%了。同时,汽车零部件关税将下降到13%,进口车保税区也将被取消。到2006年7月1日,关税将最终下降到25%,零部件平均关税降到10%,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 几乎每一个人都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对买车的人来说,它意味着可以用较少的金钱,买到质优价廉的汽车。然而谁也没有预料的到,这场降价的风浪会提前在2004年袭来。从年初到年尾,各大厂商之间的惨烈价格血拼比当年彩电大战更为惊心动魄。那么,2006年的时候,汽车价格会定格在哪一个数字上?
中国车价,居高不下
1985年以前,中国整车进口关税为120%至150%,不能算低了,但从这一年6月起,又在原有基础上加征80%调节税。1986年汽车进口关税合并为,汽油轿车3升以上排量220%,3升以下排量180%,一直延续了8年。这就是中国进口轿车比国际市场贵3至4倍的主要原因。 水涨船高,国产车也跟着进口车定高价,尽管国内散件组装轿车,依照国产化率比例,进口税率只有25%到6 0%,但是国产车价格同样高出国际价格数倍,入世谈判,车价松动
1994年4月1日,中国对进口汽车关税第一次进行了调减,175个汽车税目中有105个下调,关税率总共降低13个百分点。直观地说,排量3升以下的汽油轿车关税降为110%,3升及以上排量关税降为150%,各自下降了70个百分点,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第一步。 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第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我国正式许诺,2000年中国关税算术平均税率从23%降到15%。1997年10月1日先降到17%,相应进口汽车3升排量上下的汽油轿车,税率分别降至100%和80%,2001年又进一步降低到70%和80%。 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60亿美元的汽车进口额为基数,每年增长15%,直到2005年1月1日全部取消进口配额。 在面临巨大的“进口汽车”压力下,中国汽车企业连连掀起降价风潮,引发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井喷”。在进口汽车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国产汽车以更高的速度增长。尽管进口车突破了10万辆,但是所占市场份额反而下降到4%,实在微不足道。后关税时代提前到来
2003年,关税降到43.8%和50.7%,进口许可证风光一时,被哄抬到10万元以上,但转瞬之间,到2004年,尽管关税进一步降低到34.2%和37.6%,却仍然贬得毫无身价可言。 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开始国产,国产化率也逐渐提高到60%甚至80%以上。在人们收入广泛增加的同时,车价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了人们的购买能力。 相关资料表明,中国部分汽车品牌的整体价格已经与国际水平持平或者更低。以福特在中国的合资产品全顺为例,其目前国内的售价不仅仅在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中具有极大的优势,也是全顺品牌在全球的最低价格。 从某种意义上,在2006年7月1日关税价格降低以后的一段时间,应该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后关税时代”——它是一个政府行政费率对市场价格不起左右性作用的成熟的自由贸易市场环境。不过从2004年的市场走势来看,“后关税时代”已经提前到来。2005年1月1日,当进口许可证彻底走出中国汽车业的时候,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体系正在走向完善,并开始运行实施。 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2006年的期待,也已经提前在2005年1月1日实现。 2006年7月1日,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不过是一次无关痛痒的政府行为。因为,该痛的、该痒的,在前两年已经痛过了、痒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