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中心城市是指在经济上有着重要地位、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它具有较强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从区域的角度看,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中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现代物流业应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同时,物流业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的发展对物流业尤其是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仓储、配送、物流信息等成为大中城市必不可少的系统。物流业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新的利润的源泉,如扩大就业、增加出口、加强城际联系等。
一、中心城市的发展将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将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于某些城市具备相对有利的条件,因而获得优越的发展机遇,不断
吸引各种要素向其聚集,逐渐演变成为中心城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产业在空间上不断集中,这为中心城市的形成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产业在空间上集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开展专业化生产与经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集中于城市中,不仅接近市场,便于购买生产资料,雇佣熟练劳动力和出售产品,降低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且通过企业之间的分工以及大规模高效的集中生产,进一步拓展市场。伴随企业、市场、商业的集 中,金融业也相应在城市集中发展,资金流通量增加,结算便利,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二是有利于企业获得新技术和新信息,做出正确的营销决策。三是有利于获得规模效益。产业集中于城市是缩短再生产时间的重要条件,在一定限度内, 产业集中度越高,规模经济获利越大,经济实力越强,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程度越深,由此形成的良性循环,使得中心城市的聚集效益明显高于其它城市。四是有利于形成新的区位优势。交通运输是影响中心城市形成的又一重要条件。它可以改变城市的区位条件,形成新的区位优势。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的集中,能够促进运输网络的完善,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中心城市的优势地位。大工业在空间上的集中与内外贸易的发达,是中心城市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于国内市场形成与国际市场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各个国家都被纳入到统一的国际市场上,物流业在这一过程中应运而生,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的物流业必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 由于每一个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都各不相同,各个城市都有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城市中产业的分工必然表现为城市间的分工,即劳动地域分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规模的专业性、综合性、多功能性的各类大中小城市,由这些经济联系区域范围不同的全国性 、地区性中心城市、一般城市、乡村集镇组成了城镇体系。在城镇体系中,每个城市都承担着一定的职能,在功能合理分工的有机整体里,中心城市集中了那些辐射力强、影响范围广的产业部门,成为城镇体系的核心。在一个经济联系密切的城镇体系中,不仅存在着极频繁的商品交换和人口流动,也存在着物质资源空间的集中,既便于进行规模化加工,也便于利用便捷的运输条件同另一个区域进行交换。中心城市不仅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会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二、中心城市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依托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聚集点和经济交流的枢纽,或称集散地,因此,它的经济规模比较可观,整体实力比较雄厚,经济势能高于一般城市,其国内总生产总值在所属区域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人均GDP高于区域平均水平。这是中心城市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发挥其巨大作用的经济基础。由于中心城市可以比其它城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因此能够吸引大量的人口。特别是在高速工业化时期,中心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其它城市。随着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城镇体系中比重的不断提高,中心城市就成为巨大的人口集聚中心。中心城市人口的集中不仅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同时也有效扩大了城市的消费市场,这是中心城市具有重要作用的首位因素。中心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企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中心城市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竞相在中心城市设厂、建总部、成立办事处等。成千上万的各种规模 、各种性质、各种产出的企业形成一个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企业群体,并由此产生出整体的、综合的生产力,大量的商品被生产出来并被销往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由于中心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企业,必然在区域生产、流通、经营和消费中占居极其重要的地位,必然使之成为金融、商贸、信息、运输中心或枢纽。中心城市多云集着大量的银行、财团、保险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形成区域物资集散地或对外贸易中转站所,融汇了庞大的人流和物流。中心城市还是制造业特别是区域终极产品制造中心,它与周边地区存在上下游产业链关系。中心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程度高,生产的社会分工细致,协作紧密,是专业化分工协作最强的地方。在中心城市集聚的经济是在分工协作规律支配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一个协作整体。专业化分工协作不仅发生在城市内部,而且蔓延到周围地区甚至经济触角能够延伸到的更远的地方去,包括城市间、地区间、国家间的分工,是一个集中的分工体系。中心城市的大企业通过与城市内外、国内外大批企业分工协作可以得到很高的经济效益。越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分工协作的趋势越明显,不同制造商之间的联系越多,一个企业、 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试图单独制造出某些重要的产品的可能性很小。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中心城市的地理、历史、经济条件有所不同,必然会在中心城市间的分工上反映出来。每一个中心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经济,即每个中心城市都侧重于一个或少数几个经济部门的专业化生产和经营,在全国或区域内有明确的支柱性产业和为此配套的一系列辅助性产业。由于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对产前产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改变了竞争格局,使原来对商品的竞争转向包括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一揽子”竞争或者完全是服务的竞争,这就要求中心城市大力开拓第三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从发达国家或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看,中心城市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在不断下降,而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中心城市具有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包括城市内部的及其与外部的联系;有快速的通讯手段,包括有线与无线通讯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与信息港的形成、邮政等各种快速递送形式;有方便的服务,包括高效的商业与商务体系、信息处理和传播媒体等。中心城市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和更好的基础设施水平,不仅可以满足发展城市经济,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与周边联系的高效率的通畅渠道。中心城市产生专业化程度高,商品性强,是区域经济交流的枢纽点,对外的能量、物质和信 息交换量大,因此具有强烈的开放性,与周边地区构成了开放型的经济循环系统,不断地进行着各方面的“对流”活动。中心城市与其它城市、地区和国家间的协作和交换关系,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空间。
三、我国中心城市的发展状况及对物流业的影响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我国的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仅为36%,低于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8个百分点。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远远滞后于工业化水平。据预测,在未来十年内,每年将有一千万至二千万农民进入城市和小城镇。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不足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我们必须为进城的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现代物流业包括订货、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物流的全过程,尤其是加工和配送,将会吸引大量不同素质的劳动力,因此,物流业的发展将是城市增加就业的希望。我国的物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物流过程各个环节仍处于独立、分割的状态,没有形成一体化,流通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仍居高不下。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厂商把经营重点都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对物流的管理比较粗放。每个工厂、出口商、批发商、零售商都有自己的货仓和运输网,各自拥有车队以供运输之用 。但是,通常都是业务范围有限,往往需要庞大的投资和非常高的运行费用。据测算,我国产品平均直接劳动成本所占比例不到总成本的10%,而储存、运输支付的费用占到生产成本的40%。因此,工商企业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应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 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分离出来,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重组 。物流服务企业应与工商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紧密配合,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功能,把涉及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用户组成网络,真正具备为用户优化物流管理提供策划设计、组织运筹和实际操作等综合服务的能力。物流从工商企业中分离出来,是一次新的产业大分工,应充分认识到这次产业大分工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物流业同工商企业的分离,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为城市第三产业的职能提升提供了新的支点。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共263个。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40个,50万人至100万人的城市54个。也就是说超过50万人的城市不到100个。在663个城市中,绝大多数是不到50万人的中小城市,这对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城市小、功能弱,消费水平低,使产业分工难以深化。虽然物流业可把触角伸向全国和世界的每个角落,但发展的重点只能是在中心城市,尤其是人口在50万人以上的城市。物流业之所以能够独立成为一个产业,其本质优势是低成本,成本优势来源于专业化和规模化。据世界银行分析,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10%左右,美国低于10%,中国约为16%。达不到一定的需求规模,便难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在一些大中城市,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和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也已经出现,一些城市的政府正着手研究和制订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推动物流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青岛等城市的政府对发展物流业已表现出高度的重视。广东省将发展物流产业作为经济领域四大主攻方向之一,深圳市明确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规划建设了8个物流园区。广州、佛山等市也在制订物流规划,一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上海市出台了<<“十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着重发展三类物流,即海陆、空港的口岸物流;适应商业批发零售行业的配送物流;依托信息平台发展的电子商务物流。计划在“十五”期间建成市内配送中心20个,市外配送中心3-5个。天津市制订了<<现代物流发展纲要>>,争取成为中国及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物流及信息枢纽。青岛市则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以港兴市”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切入点,准备用3年时间推动大中型工商企业全部实现物流创新,在全国率先培育出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分别建设6个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物流业应迅速实现现代化。物流业的发展依赖于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和应用化。应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运用现代组织和管理方式,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信息等环节进行整合,实现一体化经营,为用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大量应用现代技术,适应激烈竞争的快节奏,加快资金商品的周转,是组织大生产、大流通、低成本,高效益的需要 。信用化也是现代物流发展要实现的目标。物流服务不仅要完成客户运输的要求,同时更要与客户的利益息息相关,处处替客户设想,为其克服物流环节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以准时、快速、无误、安全的准则和要求,将生产者的商品从货仓送至零售商的货架上和用户的手 中。为了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和各市政府应该制订促进现代物流业的政策和措施。如减免税收、规定专业标识、制订行业标准、金融支持等。城市规划和建设时,应为物流业留出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