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流通的国际经验-- 现代物流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物流业作为具有广阔前景和增值功能的新兴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迅速发展,被称为“现代物流革命”。
一现代物流业成为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企业的竞争要求使物流管理成为核心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看,市场范围在空间上不断延伸,原来分割的国家或区域市场正逐渐演变成一个统一的全球市场;同时,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为了实现争夺市场和降低成本的双重目标,跨国公司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营销体系布局,另一方面通过及时供应减少库存以降低成本,从而将物流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二)制造业全球生产体系是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制造业的全球发展趋势,是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战略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对生产和营销进行统一布局,构建全球生产体系。这一生产配送模式的重大变革,刺激了国际物流的发展和物流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仅在北美地区就拥有30多个制造厂以及10多个主要供应商,公司建有完备和灵活的国际物流系统。
(三)新兴零售分销业态是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际零售分销业态发生了根本变化。通过不断整合,大大提高了规模化程度,遍及全球的连锁经销网络和采购配送网络逐步形成。这一新兴业态成为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等都是实现规模化、网络化、连锁化经营的零售企业的典型。连锁经营必须由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来支撑,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送系统是否完善。随着全球连锁经销网络的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也随之得到长足发展。
(四)“第三方物流”提供“供应链管理”是物流升级的基本模式。在竞争压力下,生产和零售企业对物流管理形成强大需求。同时,物流环节的外包生产,也成为企业专业化分工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此激励下,传统的运输、仓储、码头、批发零售等企业纷纷转向提供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类企业的发展趋势是增强物流管理功能,扩大物流的高增值服务。
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各有特点
不同国家和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为:
一是目标市场不同。美国物流业的发展是以国内市场为基础,逐渐向全球市场扩展。日本是以海外市场为主,国内市场为辅。香港和新加坡的国际都市经济特点,使其成为依托港口和地域优势,发展国际物流的枢纽。
二是企业组织结构不同。美国的生产和零售企业之间的批发环节作用较弱,生产企业是通过生产、销售的网络,零售企业是通过采购、销售的网络,建立起物流业的基本构架。日本是在生产和零售之间发展综合商社的组织形式,批发商的作用较大,发展配送网络和系统是其物流业的一大特色,因此,日本物流组织的社会化程度比较高。
三是各国政府在发展物流业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如美国政府的鼓励政策,重点之一是理顺产业运作机制。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政府制定了汽车运输业管理法案,放松对汽车运输的管制。此后,又陆续通过了一系列的运输改革政策,目的是减少国家对运输业的控制和约束,推动运输业更接近于自由市场体系。重点之二是在物流技术方面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在其颁布的《多式联运法》中明确提出,发展国家多式联运运输系统是美国重要的运输发展政策。美国《2000—2005年运输部战略计划》指出,21世纪美国运输系统的四大特征之一是多式联运。
日本政府在鼓励物流业发展中发挥了较强的导向作用。
一是提高物流社会化程度,大力提倡混载化。日本通产省倡导发展“城市内最佳配送系统”,即围绕某个标准轴心,将城市内无规则发生的各种方向、数量、时间的货运需求加以汇总,实行混载配送。在政府大力提倡下,日本各个行业,从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到生产企业,对实现物流共同化、混载化都比较积极。二是非常重视物流园区的建设,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日本已建成20多个平均占地74公顷的物流园区。
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几个重要因素
(一)搭建信息平台。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应用的广泛普及,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运营成本,使国际物流得以长足发展。目前,国际物流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其发展趋势是建立智能化运输系统。通过发展运输实时跟踪定位系统、运输路径优化的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网络定位系统、三维条形码技术和红外线感应系统等新型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电子化管理过程与网络财务支持系统、电子商务融为一体。
(二)完善配送中心来提高整体物流效率。在欧洲物流业发展过程中,配送中心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包括:减少仓库建设和人工成本,增加存货透明度,加强物流的流程控制。由于欧洲各国的国情不同,物流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在目前的物流配送中心中,既有加工配送型,也有单纯储存配送型;既有专业产品如汽车配件、食品配送等,也有像德国不莱梅、西班牙马德里的综合物流中心;既有物流与展览展销的结合,也有跨区域的综合集成空运、海运、铁路、公路的全球物流配送中心;既有企业投资的,也有政府、社会、企业共同投资的。配送中心一般都广泛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如信息化管理系统、电子数据监控系统、现代化立体仓库、条形码扫描等,同时还包括整套的供应链方案设计、港口电子网络化管理、仓库进出货自动化管理、卫星定位系统等。
(三)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鼓励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各国(或地区)都高度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如日本在建设物流园区过程中,由于考虑到物流企业投资大、回收期长、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政府对参与物流园区建设的企业提供了政策优惠。将园区内的地块以生地的价格出售给各物流行业协会。协会以股份制的方式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和建造物流设施,同时成立专业公司来专门运作。协会成员出资不足的部分,可通过银行提供长期低息(为正常贷款利息的30%)或无息贷款。此外,政府积极为物流园区进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统一规划物流园区内的交通、道路、绿化、教育、娱乐设施等项目,形成齐全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绿色物流。现代物流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绿色物流,即在物流业发展中将环保和可持续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其目标是解决好与物流相关的能源、环境、交通安全等问题。目前,日本正抓紧制定《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其重点之一就是要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加强地球环境保护,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体系。
(五)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现代物流业对运输仓储资源进行高度的整合,所以标准化程度要求很高。如果没有各国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很难提高。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和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0mm×1200mm标准、集装箱的几种统一规格及条码技术等,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转难度。在物流信息交换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各国之间的系统交流更简单、更具效率。韩国产业资源部正在起草的物流发展五年计划提出了推行物流设施的标准化问题。
(六)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发展现代物流业,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在物流人才需求的推动下,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其中部分高等院校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全面开展物流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职位。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上述工程师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