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的发展之路2004-03-02
作者:郭凤梅(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张懋功(武汉钢铁厂) 来源:《中国国际物流》2004年1期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新兴物流集疏方式,在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它经历了货物配送转运中心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最后到物流园区(物流团地、货运村等)的阶段.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国外企业逐渐意识到货物配送转运中心分散建设、各自为战带来的资源浪费,政府也发现这种方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总体规划功能。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日本、德国等物流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物流园区在日本称为物流团地(Distribution Park),在德国被称为货运村(Freight Village),虽然名称不同,各国的定义表述也不完全一样,但是它们的建设目的、服务功能是基本相同的。
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 同时,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进行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和便于与消费地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的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 物流园区的功能与作用 作为进出货物的集散地和为大型厂商采购与分销提供的物流平台,物流园区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内陆口岸功能。可设置海关、卫检、动植物检疫检验机构; 货物集散功能。接收通过各种运输方式到达的货物,并进行分拣、储存,将本地区发出的货物进行集中,通过直接换装方式向外发运。通过建立有形的专业商品批发市场,形成强大的商品批发交易与集散能力,促进商贸流通业快速增长,提高商贸流通业的总体效益; 配送功能。配送是一种现代流通方式,集经营、服务、社会集中库存、分拣、装卸、搬运于一身,通过配货、送货形式最终完成社会物流活动。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这一功能; 流通加工功能。包括商品的包装整理、加固、换装、改装、条形码的印制、粘贴等等; 商品检验功能。对商品的检验与养护等; 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进行物流状态查询、物流过程跟踪、物流要素信息记录与分析,建立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物流决策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园区信息包括交易信息、仓储信息、运输信息、市场信息等; 仓储功能。按照物流园区所在地的实际物流需求相应地建造普通仓库、标准仓库、专用仓库,甚至建立自动化立体仓库(如医药、电子、汽车等); 运输功能。以公路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的,要提供停车场地和电子货运交易,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大量运输作业; 以国际集装箱物流及集装箱的中转为主要功能的,要建立保税仓库,开展多式联运,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或代理运输、仓储、配送、定船、定舱、报关、转关、查验、信息等全程服务; 有海关直通式监管点的,要开展海陆、空陆的中转业务,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或代理运输、仓储、配送、定舱、报关查验等服务。位于机场附近的,要利用机场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空运能力,充分发挥空运快速便捷优势,发掘市场潜力,发展航运物流; 具有市场交易,展示展览、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等高级功能。通过建立商品展示交易平台(采购中心、专业市场),为厂、商提供商品交易和展示的场所。 成功物流园区的经验与模式 日本和德国是物流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在建设和发展物流园区上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在日本,其建立物流园区的历史较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如下几点: 重视规划 由于园区的规模较大,影响的范围较广,政府重视通过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和配套的市政规划,在城市的市郊边缘带、内环线外或城市之间的主要干道附近,规划有利于未来具体配套设施建设的土地作为物流园区。 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 将规划的园区内土地分地块以生地价格出售给不同类型的物流行业协会,这些协会再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内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和建造物流设施,若资金不足,政府可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良好的市政设施配套及投资环境 政府对规划的物流园区,积极加快交通、市政设施的配套建设,吸引物流企业进驻园区,并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促使物流园区的地价和房产升值,使投资者得到回报。 由此可见,日本的物流园区的发展,政府是十分重视,并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了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在德国, 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采取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州政府、市政府扶持建设,公司化经营管理,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其基本做法有4个方面的内容: 联邦政府统筹规划 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运输枢纽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对经济布局、物流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性,在全国范围内对物流园区的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 州政府、市政府扶持建设 物流园区对地区经济有明显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为引导各州按统一的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德国交通主管部门还对符合规划的物流园区给予资助或提供贷款担保。德国政府扶持物流园区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对园区公共服务职能的定位,认为园区建设并非为了单纯的追求盈利。在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州及地方市政府扮演了主要投资人的角色。例如位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州府Erfurt市郊的图林根物流园区,其建设投资比例为: 市政府占42.5%,州经济开发部占35.5%,联邦铁路〔DB〕占14.7%,行业协会占7.3%。 企业化经营管理 德国政府扶持园区建设,并非不考虑园区效益与效率。一般认为,企业化的管理方式比行政化的管理方式更为有效率。德国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经历了由公益组织管理到企业管理两个阶段。负责管理物流园区的企业受投资人的共同委托,负责园区的土地购买、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园区建成后的地产出售、租赁、物业管理和信息服务等。由于园区的投资人主要是政府或政府经济组织,所以园区经营企业的经营方针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而主要侧重于平衡资金,实现管理和服务职能。 入驻园区企业自主经营 入驻物流园区的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照章纳税,依据自身经营需要建设相应的仓储设施、堆场、转运站,配备相关的机械设备和辅助设施。 由此可见,德国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得益于联邦政府、州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可借鉴的模式 根据国内外与物流园区功能相同或相当的物流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经验,中心城市物流园区在发展模式上可能的选择将有4种,即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和综合运作模式。 经济开发区模式 物流园区的经济开发区模式,是将物流园区作为一个类似于目前的工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项目进行有组织的开发和建设。是在特定的开发规划、政策和设立专门的开发部门的组织下进行的经济开发项目。 主体企业引导模式通过利用在物流技术进行企业经营和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具有优势的企业,由其率先在园区的开发和发展,并在宏观政策的合理引导下,逐步实现物流产业的聚集和依托物流环境进行发展的工业、商业企业的引进,达到物流园区开发和建设的目的。例如,目前海尔集团的海尔物流园区就是这种模式,它正在吸引其他企业的加盟。 工业地产商模式 物流园区开发的工业地产商模式,是指将物流园区作为工业地产项目,通过给予开发者适应工业项目开发的适宜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和优惠的市政配套等相关政策,由工业地产商主持进行物流园区的道路、仓库和其它物流基础设施及基础性装备的建设和投资,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物流园区相关设施的经营和管理。 也有政府投资进行物流园区的物流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然后委托给一个或多个物流设施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由其在政府制定的较为优惠的使用政策的框架下进行经营管理的变形操作方式。这种开发模式的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物流运作与管理环境,为工业、商业以及物流经营企业创造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条件,园区建设是一种社会效益的体现,城市及政府的收益来自于整体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率与效益的提高。 综合运作模式 综合运作模式是指对上述的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和工业地产商模式进行混合运用的物流园区开发模式。 物流园区的发展思路 政府政策支持,行业规章制度的制定 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起步比较晚,从日本和德国的经验来看,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在物流园区的规划和设计上是不可或缺的。首先,政府应在宏观总体上,对我国物流园区的整体进行规划。在国家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城市规划部门应从地理位置、功能划分、发展定位、发展规模等方面编制详细的规划,使其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并与从国内、地区物流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充分研究物流园区建设的发展方向。 另外,就是政府要尽快出台各项物流政策。一方面,政府应出台一些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如规划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 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宏观引导,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物流行业的发展,从而避免行业发展的不规范性。 宏观规划,找准功能定位,精心选址 综观国内外已建成或在建的物流园区,从其功能定位与服务范围区分,大致为三种类型: 一是港口型物流园区,主要指紧靠海港、航空港和陆路口岸,与海关监管通道相结合的大型转运枢纽,也称之为国际型物流园区; 二是交通枢纽型物流园区,主要指多种运输方式骨干网交汇的中转枢纽,或跨区域长途运输和城市区域配送体系的转换枢纽,也称之为全国或区域性物流园区; 三是城市配送型物流园区,是指地处市区边缘,保障城市商贸和生产、生活为主,同时兼顾区域配送的物流基地,也称之为消费型物流园区。各地应根据自身情况,找准各自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着手进行选址、建设和发展。 园区融资建设 任何经验都应结合本地实际状况,才能发挥经验的借鉴作用。由于我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现状,我国政府不可能向日本政府那样,拿出大量的资金,扶持各地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应更多地借鉴德国的做法,为了加快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多方面筹措资金,主要有: 加快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物流园区发展的根本保障。这与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息息相关。首先是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加快城市路网建设,保证商品流通向城市内部、外部延伸的自由性; 二是相关服务设施建设,如海关、商检、银行、行政等服务机构,最好在物流园区都设点,保证物流过程的“一站式”; 三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通信、宽带、网络等信息节点建设,也为将来的电子商务和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打下基础。 物流园区的招商、经营 按照市场运行机制,实行企业化经营,建立物流园区管理企业——园区开发建设公司,公司可采取政府宏观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独立对园区进行开发建设。其职责为: 主要负责物流园区的一级土地开发和后续的招商引资,以专业化运作,按照国际通行办法,建设、管理、运营物流园区; 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提升物流的组织化程度。通过与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的整体与部分嫁接,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与技术,提升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 物流园区管理企业的业务包括销售、宣传和物业管理三大部分,管理公司还要负责代表园区企业与政府交涉,负责兴建综合服务中心、维修保养厂、加油站、清洗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为成员企业提供信息、咨询、维修服务等。园区内的道路、下水等市政工程设施的维修、养护由市政公司负责,应享受与普通市区同等水平公共服务并缴纳相关费用。 为了加强对园区的规范管理,可成立物流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园区管委会是政府的派出机构,职责是: 代表政府统一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政策制定和入区企业的管理等项工作。为了方便开展各项工作,物流园区管理企业与园区管委会可采取“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做法。除此之外,还可建立物流专家指导委员会,其职责是: 主要为物流产业园区的建设进行科学指导、监督; 促进园区与国内、外的联系与协作; 参与园区内重大项目的决策; 参与园区管理措施、政策的制定; 为园区的企业规划和设计提供咨询服务; 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