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爆出的“中国楼王之争”的猛料,吸引全国上百家媒体的关注,其中万科王石与顺驰孙宏斌的“短兵相接”本来就够吸引人眼球的了,而一向低调的广州富力董事长李思廉也发出“在几年内做到全国最强”的豪言壮语,而有着强势政府背景的中房集团更是抛出总额为2000亿元的战略计划……一时间,中国房地产行业风烟四起,进入春秋争霸的局面。 100亿成为“中国楼王”第一标杆
按照国际惯例,企业年度销售额是进行排名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房地产行业虽然已经持续火暴了十几年,但目前全国尚未有一家房地产企业年成交金额过100亿元,国内公认的房地产业翘楚万科董事长王石说,按照国际标准,年销售额在5亿美元以上的房地产企业才叫大型企业,而5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也只有40多亿元,去年万科已经跻身大型企业的行列。
广州富力董事长李思廉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今年富力地产集团的销售目标是60亿元,而顺驰孙宏斌则向媒体列出了120亿的宏伟目标。而万科高层虽然一直没有在公开场合公开自己的营销目标,但从其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的全国性布局,以及20周年庆典活动的基调中不难看出,万科不会永远停止在“领跑”阶段。
今年以来,顺驰以地产“黑马”和“挑战者”的姿态引起无数质疑和拷问,其超常规、几近“疯狂”发展的模式更是受到业界领袖和媒体担心和怀疑。王石曾明确点出,“在目前的宏观调控下,对于发展商的资金链要求很高,那些已经大量拿地的地产企业肯定会有资金压力,如果他现在仍然在说自己在资金上没有问题,那我想说他在吹牛。”然而“顺驰现象”还未平息,一向低调的广州富力董事长李思廉也主动走了出来,加入到全国地产大腕俱乐部中,表明了其想在全国打响品牌,要求发言权的需求。
“助跑”方式大相径庭
万科集团董事总经理郁亮说,单纯的数字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万科从来没有想过要争什么全国第一,万科一直将自己定位成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跑者。20年来,虽然在企业发展上也走了一点弯路,但总体上是根据自身的特点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从最初5000万净资产,1000多万净利润,发展成目前的56亿净资产,5亿多净利润。成为国内外口碑较好的企业之一,在国外权威媒体评出的中国500家品牌企业中,万科名列第三,在地产行业中名列第一。
而在房地产行业中,广州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最为成熟的市场。但由于广州开发商们一直比较低调,所以外界一直很少能听见他们的声音。以至有“中国第一地产策划人”之称的王志刚都为其愤愤不平,说“让只有几十万平方米开发经验的地产商为开发了几百万的企业颁奖”太不合理。不过广州发展商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惊人的实力,已经产生 “在几年内做到全国最强”的豪言壮语,虽然富力李思廉此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时性起而被一些媒体及时“抓拍”了,但这毕竟这是广州开发商想要争得全国发言权的前兆。李思廉说,广州的房地产市场相当成熟稳定、泡沫成分比较少,以至北方地产大腕在宏观调控的一片痛声之下,而对广州企业的影响却比较小,大多数品牌发展商不管是对土地政策还是金融政策均有很好的免疫系统,管理优秀的企业还有较强的预警系统。他同时表示,富力的发展模式就是紧紧把握城市的发展脉搏,做到企业发展与城市经营共赢,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与跃升而实现企业的发展与跃升。 他同时表示,广州至少还有两三家企业具备问鼎“中国第一”的实力。
而在所有的地产企业中,顺驰的发展模式受到的质疑最多,但也是最让人生畏的。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顺驰呈现出强烈的扩张冲动和挑战霸主的野心;二是顺驰的战略判断力、核心价值观和商业模式令竞争对手望而生畏。自2003年确立全国扩张战略后,一直忙于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的顺驰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已经在北京、天津、河北、南京、苏州、上海、山西等地圈了10余块土地,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总地价款近100亿元人民币,加上顺驰在天津拍得的土地,则总地价款将达110亿元以上。面对一片质疑之声,孙宏斌说,我不想去说服任何人,只是好好做自己的事情。顺驰的资金链是足以让人放心的。不过,从最近顺驰的一些利好消息来看,顺驰的日子确实不象外界想象的那样糟糕。先是是香港上市顺利通过聆听,接着“李嘉诚系”公司与顺驰长三角集团“眉来眼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赵国雄、和记黄埔总经理佘耀庭在顺驰(中国)董事局主席张桂宗、执行总裁汪浩等在顺驰长三角集团董事长闵锋陪同下考察了顺驰在苏州的项目。业内分析,如果在“顺驰控股”正式发行时能有李嘉诚旗下企业认购部分股权的话,将非常有利于“顺驰模式”的快速发展。
“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
相对于“中国楼王”之争,中房集团却显得有点不屑一顾。因为依托政府背景以及企业自身优势,其目前600多亿的资产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了。不过,日前国资委一纸“关于中央企业房地产业重组有关事项的通报”,却为中房集团董事长孟晓苏的另一个“巨无霸”宏伟梦想创造了契机。据孟晓苏介绍,中房集团成立于1981年1月16日,当年,中房占有市场开发总量18%~22%的份额,每年保有开复工面积1300万平方米,多的时候到2200万平方米。在后来十几年的发展中,虽然受到一批像万科、富力、珠江合生以及顺驰等企业的挑战,但中房一直稳定保有每年1300万平方米的开发量,今年全国在开发项目就达55个,目前其实力足以傲视群雄。
此次央企房地产业重组当作了推动中房大发展的一次契机。孟晓苏说,如果中房的资产规模能够在现有的600亿基础上扩充到上千亿,就可以在全球房地产企业中排到前三位,达到2000亿人民币资产就可以与世界第一大房企平起平坐了。目前中房已经拟订了总额为2000亿元的战略计划,并已开始对内对外进行集团大整合。其未来发展三步战略:第一步是集团公司的核心层在短期内达到500亿元的规模;第二步是通过股份化的重组,形成1000亿元的规模;第三步是通过国际化合作,形成2000亿元的房地产“航母级”规模。虽然孟晓苏一再强调,即使中房整合计划顺利实现,也并不会对房地产行业形成垄断,其最终占有的市场份额不会超过10%。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不知哪家能在硝烟中脱颖而出。但世上没有永远的冠军,地产行业也没有永远的第一,关键是共同促进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