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的上海,名片上已经改为融创董事长的孙宏斌,坦承自己还是顺驰的大股东。虽然已经不管具体业务,但顺驰的发展轨迹依然保留着深深的“孙氏烙印”
《全球财经观察》:2003年中,你第一次提出了顺驰集团2004年要达到100亿元销售规模的口号,去10月份,你在苏州表示,这个销售目标已经达到了……
孙宏斌:去年完成100亿元是我们顺驰计划之中的。2005年,我们的各地项目经过前两年的投入阶段,也会进入收成期,顺驰的销售目标是200亿元。
《全球财经观察》:业界有质疑,说百亿这个销售数字含有水分,顺驰的百亿目标,是为了造势,你怎么看?
孙宏斌 :顺驰的数字绝对是百分百过硬的,而且有资料可以查的。顺驰已经是十年的企业,有媒体说我们是黑马那是不贴切的。十年的房地产企业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做到百亿元,不应该是太意外的事情。
《全球财经观察》:去年有宏观调控,又遇上加息,地产销售形势是否遇到了一些影响?
孙宏斌:实事求是来说,各个城市在宏观调控之下,都会受到一些影响,有的城市,真的出现了一个月卖二三十套的局面。但是总的来说,问题不大。因为行业形势比较好,而顺驰的布局又比较合理,所以最后还是达到了预定数字。
《全球财经观察》:最近半年来,顺驰买地的节奏明显减慢了,是资金问题还是有别的考虑?
孙宏斌:南京最近的两块地我们去了,但是没有购买,因为价格超出我们的预料。另外一个长江三角洲附近的城市,每亩地价我们预期上限是140万元(人民币),但是最后达到了170万,所以我们也没有再继续买。我们对地价,有自己的研究和分析,不会一味高价买地。
《全球财经观察》:行业里面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顺驰是不顾一切地以天价拿地,到处破坏规则,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孙宏斌:当然不是。在不同的阶段,我们有不一样的判断。2003年下半年起我们集中买地,是因为我们预期,地价一定要涨,要大涨,所以我们会集中资源来大举买地。但是,即使是那个时候,对每个地块,我们心目中也有一个上限价格,超过上限价格,我们是不会买的。
《全球财经观察》 :今年,宏观调控继续,舆论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批评声音一直不绝,政府对于房地产业的监控力度也在加大,对于顺驰或者其他地产商来说,会造成什么负面效果吗?
孙宏斌:顺驰没有政府背景,也没有特别资源,因此市场越规范、越透明对顺驰公司越好。
《全球财经观察》:如果地产行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例如回调,那么地产商和顺驰会出现什么现象?据说你在苏州公开场合,曾经表示再加息两个点,对顺驰一点影响都没有。
孙宏斌: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如果地价房价上涨,我们就只会有好处。如果地价房价走平则一点风险没有。至于说加息对顺驰的影响,肯定是有的,我的意思是,加息两个点,对于顺驰来说影响不会很大,在我们的承受范围里面。即使市场上出现15%的调整压力,顺驰都是能够承受的,如果没有这个承受能力,那么顺驰就没有资格作为大型地产开发商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了。
当然,我觉得,如果地价下跌30%,那么顺驰会遇到比较大的问题,但是那个时候,可能会是全行业都遭遇困难,中国整体经济的问题就更加大,这属于系统性风险。
《全球财经观察》:有说法是,中国的房地产业进入门槛比较低,所以行业比较混乱,问题也比较多,你觉得未来的房地产业机会在哪里?
孙宏斌:进入门槛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角度看。除非你是只做一两个项目,如果要做大,要成为行业的重量级企业,绝对不是光有钱蛮干就行的。实际上,现在的跨地域开发,多项目滚动进行,需要企业能够非常有效率地整合资源,需要有极其强大的执行力和管理能力。可以这么说,随着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管理日益理顺,游戏规则已经有很大变化。房地产的低门槛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另外一方面,整个市场潜力很大,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合适的投资者进入,当然还有很好的机会。看多中国经济的话,就应该看多中国地产,这里面的道理是相通的。
《全球财经观察》:那么目前的市场竞争情况怎么样?会不会2005年的竞争加剧,影响到你们的200亿元目标?
孙宏斌:因为市场足够大,足以容纳很多项目,容纳很多发展商,竞争并非想象之中那么白热化。关键是开发商本身自己要做好,而且要学习其他同行的优点,例如,我就经常让顺驰学习万科的细节和设计。未来最大的地产开发商,一定是研究市场和消费者最出色的,我希望顺驰能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