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元启动资金在一年多时间内炒房可赚得上亿元利润!某炒房者在网上如此宣称。长期跟踪研究房地产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尹中立博士日前揭开了炒房投机“千番暴利”的内幕——房地产商在开盘前雇佣民工排队制造紧张气氛,到开盘时让内部员工等“虚拟客户”以高于申报价格10%到20%的高价签订合同……(4月14日,北京晨报)
“太可怕了!”相信和笔者一样的“无房一族”看到上述新闻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惊诧之后继而是气愤。卖房买房俨然成了房地产商导演的一场“戏”,而且戏中带有更多的是“抢劫”色彩——普通百姓往往花大价钱买了不值钱的房子。而笔者想问的是,揭开炒房投机暴利“内幕”的,为何是一位学者,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或机构呢?
首先,房地产商不可能“自暴家丑”。炒房资本,无论是投资用途还是投机打算,都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无论炒房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好处,房地产及其中介都不会满足,甚至还有所“怨言”。就像前不久上海在国家宏观整治的基础上,出台“先还贷款再卖房”的政策措施后,某房产商竟然发出“国家不让我们做生意了”的感慨。
其次,政府部门不可能是“揭密人”。这其中的原因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唯GDP”式政绩观的追逐下,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与投机的不法房地产商有某种“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达成了一定的“双赢协议”,甚至像媒体报道的一样,政府部门甚至让房地产商当“托儿”来哄抬房价。另一种情况是,房地产商通过假合同、假按揭等“障眼法”欺骗了当地政府和银行机构。在这两种情况下,政府部门注定与“揭密人”身份无缘。
再次,普通百姓成为“揭密人”的半点可能性都没有。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卖方市场”,政府部门与房地产商在市场供应、需求信息等方面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在这样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态势下,普通百姓只有被动接受房价一轮又一轮的上涨和房贷利率的一次又一次上调。
事实上,无论是炒房投机惊人的投入产出比,还是投机所采用的不法手段,对于房地产来说已是“公开的秘密”,政府部门也早已“耳濡目染”,甚至尹中立博士之外的许多专家学者也“心知肚明”,但他们都选择了保持沉默。毫无疑问,谁都不想让自己掺和起来,以免“湿了鞋”。而最终还是有人站了出来,透视尹博士的“揭密”行为,除了学术研究的不懈深入外,更有一份民众“代言”的良知在支撑。
当炒房投机“千番暴利”的秘密明朗化的时候,也正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加大力度抑制房价不断攀升的时候,在尹博士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值得谨防的“标本”之后,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或许是针对投机分子的查处、严惩和立法等系列行动,因为“治标更治本,才解心头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