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这并不是说要漠视已购房者的心理落差,而是说化解退房风潮的思路应该一分为二,首先应考虑对要求退房的已购房者进行一定方式与程度上的价值补偿,比如通过免费提供入住后的一些软性服务等,来控制他们激愤的情绪。另一条思路是,目前房价降的还远远不够,泡沫仍然鼓囊有加,行政部门不但不应萌生着意抑制房价下跌的意念,而更应从真正意义上的草根角度考虑,挤出房产市场中的现实泡沫和制度性脓包。
近日上海楼楼市出现的“退房风潮”甚为引人瞩目。越来越多的上海预售房买房人开始采取群体性行动——或拒收房屋,或停止还贷,或走向法庭,而诉求只有一个:退房!愈演愈烈的退房风潮令有关部门不安,一份旨在化解“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社会性风险报告,正由上海的数个部门紧急起草。(据12月13日《北京日报》)
据说集体退房的原因是房价下降的厉害,并且预计房价还会继续下跌。房子还没到手,每套价格就要缩水一二十万,所以即使掏一些违约金,也要“把退房进行到底”。这应该是我国楼市上消费者第一次群体性“为房价下降而郁闷”,听起来多少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而笔者最感兴趣的是,数个部门正在研究的所谓化解方略,其利益的坐标原点在哪里?
一些职能部门可能迅速答曰:消费者身上。这一答案充其量只能得个“及格分”。所谓圈里圈外两重天,现在的情景是,已购房的消费者和未购房的潜在消费者的心境是截然不同的。前者看到房价下降就发怵,而后者巴不得房价一天跌个底朝天。所以无论房产商,还是政府部门,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有效化解这种利益悖论格局。
这一格局中两种类型的消费者本来是等高的,而由于退房风潮,已购房者获得了较大权重的话语权,因为在我国的政治与商业语境下,集体风潮从来都是有所忌讳的。所以如果不出意外,房产商与政府部门应对策略最直接的显现,将是保持房价的稳定。这样以后的购房者就不会再为巨大的心理落差而恼怒了。殊不知房产商更将“偷着乐”——而对房地产暴利的萎缩,消费者竟在帮自己说话。
这样一来,正在观望并有意购房的潜在消费者之房价下跌梦便戛然而止了。如果他们也抱成一团,来个集体行动,或许靠吸引的眼球,也能为自己带来一丝甘露。但这只能是而南柯一梦,因为我国的消费者对于房价的攀升尚且患了“疲劳症”,对于如今下跌后的平稳,更将选择沉默不语。到此为止,我们能说退房的“社会性风险”得以有效化解了吗?
不能。在笔者看来,靠稳定房价来防止退房风潮再现,实在是一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伎俩,等于拿广大没有购房者将来的福利,来补贴已购房者的现实亏损,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一是因为无房者的数量与比例,远大于已购房者,二是虽说许多省市的房价相继下跌,上海更是引领全国,但目前房价的平均基数还是比较高的,普通工薪阶层仍然只有“望楼兴叹”的份儿。
这并不是说要漠视已购房者的心理落差,而是说化解退房风潮的思路应该一分为二,首先应考虑对要求退房的已购房者进行一定方式与程度上的价值补偿,比如通过免费提供入住后的一些软性服务等,来控制他们激愤的情绪。另一条思路是,目前房价降的还远远不够,泡沫仍然鼓囊有加,行政部门不但不应萌生着意抑制房价下跌的意念,而更应从真正意义上的草根角度考虑,挤出房产市场中的现实泡沫和制度性脓包。
有专家称,中国楼市困局的形成有“开发预热”“博傻”等四步曲。其中的导演——房地产商们,想方设法,并用重重伎俩来圈得金银满贯。这倒使得笔者甚至有一丝怀疑目前“退房风潮”也是房产商导演的闹剧,利用自我炮制的“民间力量”来给行政部门施压,从而达到抑制房价继续下降的目的。当然,在没有佐证之前,行政部门兼顾无房者和已购房者利益的都不受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分配决定生产,合理的利益分配结构才能支撑起我国楼市健康的生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