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王志东的复出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而这样的事情并非偶然。在高科技萧条的重灾区——北加州,2002年中小企业创业贷款的批准数达到1691笔,比上一年增加近一半。像Melanie和Kent Yunk夫妇这样因为互联网失业,现在又重新创业的人代表着一股新的浪潮。
互联网潮起潮落,仿佛一场闹剧,一次玩笑,将无数的热血青年抛向了失业和失落的尴尬境地。但是,经过短暂的休养,这批互联网创业的先锋们,并没有因此偃旗息鼓,也没有逃离互联网,而是纷纷重操旧业,开始了二次创业。当然,与大远景、大口号的第一次创业浪潮不同,这一次多数人都选择了扎实、稳健的中小型创业。互联网泡沫破灭了许多人的暴富梦想,但是创业的激情和冲动却已经深深浸透在这批年轻人的血液当中,也许这个意义远远超越了互联网本身。
互联网戏剧性故事有很多,但是最简略地看:1994年到1996年的第一阶段是技术和投资狂热者的掘金时代,需要技术的敏锐和决心;1997年到1999年的第二阶段是技术和投资梦想家的淘金时代,需要商业的野心和热情;而2000年到今天的第三阶段是盲目追随者的流血时代,那么即将到来的第四阶段将是什么?一言概之很难,但是我们可以断定的是,互联网二次创业的浪潮即将到来。
这次创业浪潮的基础没有什么特别,其实很朴素:一个有着将近5000万网民,而且还在高速增长中的市场。如果你对这个还没有很直观的感觉,那么我们可以简单地比较一下:这个市场大概是1997年第一次互联网创业浪潮启动时候的100倍,是第一次创业浪潮尾声时的2000年的5倍!
这个差异也决定了两次创业浪潮的本质不同,第一次创业不可能基于赢利模式,而是基于“故事”,必须依靠“泡沫”——股市和风险投资的支持。而现在的第二次创业,则更倾向于构建一个可以很快实现赢利的低风险模式。当然,这种不同不仅仅是市场规模上的,更是目标用户的本质差异。第一次创业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主要是面向富有梦想和理想的非理性消费者,而这一次,我们的技术、产品与服务主要针对实用主义的消费者!当然,也有许多人另辟蹊径,将互联网创业的经验应用于其他领域。
二次浪潮的主流就是低成本的小企业创业和近乎零成本的个人创业:比如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的互联网业务,以个人和工作室的共享软件潮流,以及最近迅速崛起的博客潮流。在互联网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开设出诸多“餐馆”,小本生意,但是可以因为独具特色与风味,而生意兴隆。如今,正是个体创业切入互联网市场的黄金时期,只要定位准确,2~3年以后都将有非常诱人的回报。因为网民增长的水涨船高,是未来最大的保证。当然,也可以断定,在下一次高科技热潮到来之际,新的一批创业明星和巨星也肯定在他们中间诞生。
请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嘲讽、低估甚至蔑视互联网的创业者。“如果说第一次我们失败了,那是我们有什么事情做错了,而不是我们这些人是错误的”,Melanie的话应该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虽然,现在要预测他们的成功还太早,但是他们通过二次创业,的确重新把握了自己的生活、工作,重新建立起自信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我们对于及时把握住第一次创业机会的“英雄”们,应该表示敬意。而对于能够继续把握第二次创业机会的人们,也应该给予掌声。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不会重现辉煌,但是他们会证明,他们依然是时代创业的主力军,这种创业精神的传递和延续更值得我们珍惜。正是没有穷尽的冒险精神和不怕艰难的创业激情,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改变着我们社会的面貌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