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并购浪潮 并购也疯狂 解读技术革新与收购浪潮



到年底了,IT领域突然来了一股收购浪潮。先是联想收购IBM 全球PC业务,IT记者们后脚还没有从联想大门迈出,以“恶意收购”为名被恶炒了一年的甲骨文(Oracle)收购仁科(PeopleSoft)案终于有了结果,漫长的收购恋爱仿佛最终成了正果。仅仅过了两天,赛门铁克宣布收购VERITAS ,“安全”吃了“存储”,让很多人看不明白。

三次收购分别涉及交易价值17.5亿美元、103 亿美元和130 亿美元。额度越来越大,人们的眼睛也约睁越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明年会不会有更多、更大的收购?如果应用软件市场以如此速度融合,微软不收购SAP ,那真的有些说不通了。

在这几宗收购之外,我们近期还可以看到更多的收购。跟中国市场最密切的一例是京东方旗下的冠捷科技收购飞利浦现有OEM 显示器,其情形类似联想的收购,或者说更“原始”,更接近工厂的本质,因而收购成本也不高,不到4 亿美元。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网站的情况。也是在这些天,eBay宣布了将收购提供在线租赁服务的网站,Rent.com,交易价值达4.15亿美元,其中3000万美元以现金支付,收购将在明年1 季度完结。在电信领域,近期的收购也可用波澜壮阔形容,虽然在IT媒体报道得很少。国际上, Sprint和Nextel宣布合并,涉及价值350 亿美元。国外渠道媒体报道说,此次合并,对双方的渠道伙伴影响很大。在国内,网通为了拓展在香港的业务,要收购电讯盈科最高达29% 的股份,交易价值9.19亿美元。由于电讯盈科最近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所以网通的收购遭到很多人的非议。

列举如此多收购,不是在刻意强调“12月是个收购的月份,不论在什么产业上”,而是想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收购案中,找到一些规律:是什么动力在推动一轮又一轮收购浪潮?如今的收购跟以前的收购有什么不同?未来新的收购潮是否会出现、何时出现?

技术革新与收购浪潮

我们可以看到,每次大的技术革新后,都会出现一批新兴的公司、新的产品,从而也拉动或满足了相应的用户需求。在IT技术领域,这种大的技术革新出现的时间是有一定规律的。

当这些新的技术与既有技术进行了充分融合后,也就是新的技术和产品逐渐成熟后,就会发生一轮比较大的购并浪潮或者产业波动。

我们回溯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如果将机械计算也算做计算机发展史的话,整个“计算机产业”已经孕育并发展了将近400 年了。但如今计算机格局真正形成“人形胚胎”的时期,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那个10年中诞生的新名词,基本形成了今日计算机产业的基本格局。这些名词包括硅谷、微处理器、以太网、个人电脑、Basic 语言、超级计算机、Apple-I 、三维电脑游戏等等,同时也诞生了一批至今对整个产业有影响力的公司,包括微软、Acer、苹果电脑、Oracle、3Com等等。

 并购也疯狂 解读技术革新与收购浪潮

尽管当时很多技术已经初现规模,但整体市场需求还很小,技术相对不成熟,应用更是难以跟上,而各家IT企业处于原始积累、模式选择、经验蓄集阶段,总之,整个IT市场还处于胎儿时期,但随着“月份”的增大,市场、技术成长的速度也在加速。

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在80年代的10年里,IT产业才真正呱呱落地,一切变得摸得着、看得见了。

1980年初,尚不知名的Novell公司推出了NetWare 网络操作系统,这个革命性的产品为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定下了基调,那就是网络和计算机相互依存,同时也为分布式计算打下坚实基础。9 月30日,DEC 、Intel 和Xerox 共同发布了“以太网”技术规范,这就是现在著名的以太网蓝皮书,网络成为计算机单机之外的另一个庞然大物,也标志着网络革新高速启步。

80年代,我们看到的新名词是IBM PC、创新科技以及它的声卡品牌、MS-DOS、黑客入侵、康柏、80286 、便携电脑(康柏最先推出)、IBM PC/XT 、DELL、联想、具有GUI 的Macintosh 、IDE 接口、CD-ROM驱动器、32位处理器(80386 )、Windows 操作系统等等。可以看出,划时代性的产品远比70年代多。此时,计算朝向网络化、多媒体化、个性化发展,整个IT市场开始蓬勃向上,市场需要进一步划分。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出现的一些大公司的名字,现在还有多少存在或独立存在呢?康柏,可以说是一个顶“PC革新”之名的攒机暴发户,它的技术内涵并不多。为了增加这些“技术内涵”,以及消灭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1998年1 月,它宣布将以96亿美元(现金和股票)收购 DEC。当时,这起收购案震惊了整个业界。但那个时候,有关PC技术、服务器技术等都基本成熟,康柏自认为得到的“技术”,已无新意可言。反而,被DEC 这个大鱼刺卡住了喉咙,在“高科技”的美梦中,逐渐被以供应链管理、销售模式领先的DELL超越,最终又成了惠普喉咙中更大鱼刺。DELL的先进性就是能够正视所谓的“高科技”产业已经走入了工厂化时代,特别是一般基于标准的硬件产品,与面包生产没有大的区别。如果面包不能在生产后两三天卖掉,不知道要赔多少钱,如今轮到PC机之类的东西了。

也就是说,每次大的技术革新后,都会出现一些新公司,一旦到原有技术成熟后,技术的附加价值不能再体现,工厂化是必然的。这时,购并潮就会出现。因为竞争激烈,对客户资源的掠夺成了眼前最可把握的事情。因此,才有康柏收购DEC 、HP收购康柏、联想收购IBM PCD 等。联想的收购最终效果,还没有出来。但IT历史上,以消灭竞争对手、获取竞争对手客户为主要目标的收购案,几乎没有成功的。这种收购,1 +1 远小于2.

那么,技术互补型的收购如何呢?其实,还是要看你收购来的技术到底还能新鲜几年。收购没有先进性的技术,无异于自焚。让我们看一个典型的例子。进入90年代,局域网、内部网、外部网、城域网、互联网等概念相继盛行,当时也孕育了不少网络设备公司。但随着网络产品、技术的成熟,一些赫赫有名的公司相继沦落。在90年代里,始终感觉不倒的两家网络公司是思科和3Com. 前者,以善于收购成为业内美谈:思科总是以最小的代价,收购来技术领先的小公司,弥补自己在某方面技术上的不足。尽管,并不是所有收购都是成功的,但可以说,它是IT业内收购成功率、效果最好的公司。相比之下,其主要竞争对手3Com就不一样了。

3Com也有不少收购,但谈得上成功的很少。其最大的败笔出现在1997年2 月,当时它以股票交换的形式,收购了全球最大的调制解调器制造商U.S.Robotics. 交易价值66亿美元。当时,3Com公司的CEO Eric Benhamou 也许认为:互联网时代来了,家家都要调制解调器,企业当然也需要,这样的设备和技术永远不会落后。但这个小玩意的技术太成熟了,以致后来以很小的成本成了一般计算机内的一个小小的功能。在各种廉价宽带满天飞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看出3Com收购U.S.Robotics的荒谬。而当时,Benhamou对这次收购也极尽炫目之辞: “改变网络产业格局”、“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等。但他的判断错了。如果到2004年,大家还用着可怜的56k “猫”,IT产业也就太可悲了。

技术革新的大的年轮,可以从1970年划界,此前基本处于原始阶段。从1970年到1990年这20年间,单机计算、网络技术都已成型。这段时期,也是卖方市场逐渐演变成买方市场的时期,至少在发达国家是这样的。这20年革新期过去后,90年代进入硬件产业(整机、配件或网络)整合的高峰期。

摩尔定律在暗地里鼓动着IT技术革新的大轮盘,尽管,摩尔定律里说的周期是18个月。摩尔定律使得整个技术革新的大周期在缩短。接下来进入90年代,出现了两个明显的技术革新趋向。一是在集团应用端,也就是电子化,此时也出现应用细分、产品细分的局面。另一是互联网的全面兴起,网站、电子商务成为投资热点。

90年代出现的新名词是:PowerPC 、486 、奔腾系列处理器、信息高速公路、Linux 、Internet协会、DVD 、Yahoo 、Windows9x 、Wintel 联盟、Voodoo、JavaScript、“深蓝”、AST 灭亡、CIH 病毒、数字电视、Dotcom等等。

计算能力的全面提高、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成为90年代IT发展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第二波技术浪潮,就是上文说的两个趋向。

但这第二次浪潮,到2001年低仿佛便已见分晓:网络泡沫破裂,大批网站倒闭,直接引发卖网络服务器的Sun 公司经营告急。而在企业和社会应用端,该有的东西也已经齐备、企业管理软件、中间件、安全软件、存储软件等等山头都有人把持了。世界在互联网的绝望声后,仿佛一下子太平了。

技术越成熟,市场越简约

因为有了Wintel,或者加上思科叫做Wintelco,以前几家搞微处理器、浏览器的公司,黯然退出市场。处理器的公司包括IBM 、TI、Cyrix 等。而传说中最有“革新精神”的Netscape(网景)公司,也在微软免费浏览器的打压下,不得不退出了市场,1998年11月24日,被美国最大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OL 以42亿美元(股票)收购,当时网景还想“进军”中国市场,但开完发布会的第二天,就得知美国的大老板们不想干了。之后,如日中天的AOL 又收购了时代华纳公司,这次震惊全球的收购不仅毁了一个鼎鼎大名的媒体集团,也使AOL 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它的本义是:网络光有基础结构还不行,必须要有内容才行。刚好那时,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体被气势汹汹的网络吓坏了,甚至连百年老店《Life》杂志也被吓死了,而像《Internet Life 》、《Business 2.0》一类的应时刊物则迅速兴起,虽然这两本杂志没过几岁也告不治。

在硬件产品朝向简约化发展之后,软件业也开始了整合之风。先是1995年6 月5 日, IBM以35亿美元巨资, 强行收购了莲花(Lotus )软件公司。但此次收购没有使得Lotus-1-2-3 广泛盛开,市场反而被微软的产品完全占据。WordPerfect 被人们彻底地遗忘了,微软的Office 套件横扫了市场。

企业软件的整合期从2002年开始,当企业客户在需要上越来越集成化、标准化,单独功能的产品几乎没有了生存空间,这也就是本文开始时所说的两个软件收购案例发生的原因。而这种趋势还会发展下去。2003年到2004年,企业级应用软件竞争白热化,曾有人预言,在ERP 市场,难以存在3 家以上的竞争者。在别的领域当然也不例外。

但此时新的需求还在出现,比如反垃圾邮件市场,许多竞争者在舞台上跳舞,但它们的舞步无不被微软、SAP 、Oracle等巨头的背景音乐所左右。它们的未来,或灭或被收购,已然成了定数。

第二轮技术浪潮会持续到2005年,就像第一次一样,2005年后,整合的声调将更高。

之后呢?新的技术浪潮是什么?是无线?有可能吧;是3C的全面融合(尽管这已经叫嚷了很多年了),也有可能。如果是后者,那么家电巨头与IT巨头之间的相互购并,也许是2005年后最有看点的事情。

更清晰的产业层次

PC永远需要,因此总要有人制造。联想收购IBM PCD 以及冠捷的收购,表明作为以组装为主的基础硬件制造业将向制造成本更低的地区发展。目前,HP的高层管理者也面临着投资商们的压力,要求他们把PC制造等低增值的硬件业务剥离出去。

目前全球PC市场排名第二的HP要把PC业务剥离给谁,我们难以预料。但有一点是清晰的,未来全球PC业务的制造将更加集中。因此,联想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唯一的悬念,联想的品牌能否得到全球认可。

可以想见,未来的整个产业层次将更为清晰: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芯片技术依旧把持在极少的公司手中,在此之上的OEM 制造业也将越来越简单,此上是具有品牌的整机、网络产品、外设等的制造业(含销售),再往上是成员越来越少的软件产业和服务咨询业。当然,电信运营商也已经“加盟”进来,它们提供基础的网络架构和服务。如果再简化这个结构,那么整个产业只包含了技术型公司、硬件制造公司、软件服务公司和基础架构运营公司。这个模型也不是新的,但未来的IT公司将会越来越明确地把自己定位在某一个类上,从而突现自己的优势资源和能力。

未来的收购将很难看到90年代那样纯粹为占有客户资源、消灭竞争对手的模式了。未来的收购将朝着如何更有利于公司定位、有利于满足集成化日高的客户需求、资源重合度小的方向发展。

新的技术革新将如期而至,新的、更大收购也将如期而至,也许,这些未来的收购已在谈判过程中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0766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艺术电影”:命名、由来、现状与趋势

中国“艺术电影”:命名、由来、现状与趋势陈旭光【内容提要】新时期以来,“艺术电影”的流脉从以第四代导演为主体的艺术潮流,到以第五代导演为主体的新时期电影艺术的高潮和高潮后的萎缩与分化以及“后五代”导演对艺术与商业的融合

中国“绝对伏特加”小刀模式解读 绝对伏特加平面广告

中国“绝对伏特加”小刀模式解读——新营销下的白酒消费者对位驱动模式最近10余年,白酒营销全面涌向渠道营销,全面展开4P理论的实践应用与细化创新,各类经验式的营销模式层出不穷,而且每种代表模式下面都有一个标杆企业在支撑。然而,

经典喜剧《上帝也疯狂》系列 聊斋喜剧系列

槟子的世界首页 | 资源中心 | 管理控制台 | 关于槟子 | 青葱MM歌曲播放器经典喜剧《上帝也疯狂》系列 08月11日(星期四)昨晚在女友的电脑里看了《上帝也疯狂II》,真是把我们俩逗乐地不行.片子真精彩,演员们的动作敏捷地让人发笑.小

推荐电影 上帝也疯狂:现代文明与原始社会的冲突

电影讲述了现代文明与原始社会的激烈冲突,以及人们对道德的思考.《上帝也疯狂I》剧情介绍:广袤无垠的非洲大陆,现代文明与原始社会和谐共存。在离现代大都市六千公里的卡拉哈里沙漠腹地,生活着仍未受到外来文明影响的布须曼人。他们

声明:《中国并购浪潮 并购也疯狂 解读技术革新与收购浪潮》为网友男神一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