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市场已趋于饱和之时,通过收购世界驰名企业产品生产、销售和研发项目,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对选择专业化道路的联想集团来说是最好的结局。对IBM公司来说,能够通过联想集团放弃这个日益“同质化”的产品,也是最好的归宿。
然而,热情退却之后,人们应该关注以下几点:首先,这次联想集团的成功收购,是不是一次特殊的“以市场换技术”行为?因为大家都知道,长期以来,联想集团在政府攻关方面投入巨大,联想集团的客户中,政府客户占有绝对的比重。而外国公司通过正常渠道却难以打进市场,那么,它们会不会通过与国内企业整合的方式,获取国内市场?可以想见,在需求巨大的政府采购方面,今后IBM公司将会获得无限丰厚的连带交易利润。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国内的个人电脑生产企业应当紧紧盯住新组建的联想集团,认真考虑自己的竞争战略。
其次,这次联想集团收购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旨在利用IBM公司的全球销售网络推广自己的品牌,但是,在保留IBM公司的品牌之后,这种“搭车上路”的销售方法能否奏效?相反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道理很简单,如果两种品牌所获得的利润差别较大,那么新组建的公司肯定会选择能够获得丰厚利润的品牌。如果是这样的话,联想与IBM相比,IBM可能会保持更好的销售势头,也就是说,在今后的市场销售份额中,两个品牌会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如果真是这样,联想集团的联想品牌岌岌可危。由于双方在购并的合同中明确了IBM公司的品牌使用期限问题,所以,如果今后只有销售渠道,而没有打响联想品牌,那么,联想只不过获得了一个荆棘丛生的国际市场而已。这对联想集团来说是一次重大考验。
第三,重组后的联想集团将会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信息企业,但是,在网络时代,作为生产网络终端设备的企业,联想集团获得的仅仅是信息产品中微乎其微的市场。在网络信息供应商不断扩大自己的产品供给,甚至把电脑作为附带品赠送给个人消费者的时代,生产销售个人电脑将会变成信息市场链条中受制于人的行为。 IBM公司之所以处理自己庞大的个人电脑生产、销售、研发的业务,就是想轻装上阵,争取更大的盈利空间,而联想集团反其道而行之,继续生产、销售个人电脑这一终端设备。这种选择会不会将联想集团逼上绝路?如果在信息产业,联想集团真的成为利润链条的最末端的企业,那么这次收购是一次战术上的胜利,但却是战略上的失败。联想集团能不能在个人电脑领域深耕细作?最后,在跨国并购过程中,政治风险巨大。在近期内,国际电脑市场会平稳发展,但是,由于中美两国面临着即将到来的台海冲突,那么,作为IBM个人电脑的原主人,IBM公司会不会釜底抽薪,在获得资金和中国市场之后,停止在销售、研发方面与联想公司合作。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联想公司将会一无所有。要知道,到目前为止,美国仍然是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最严厉的国家。人们不能想象,这个国家的支柱企业能够敞开自己的技术研发大门,将核心技术交给联想集团。联想集团可能会因为缺乏技术支持而变得无足轻重。这是以贸易见长的联想集团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坦率地说,包括联想集团在内的中国国内信息企业,大都是国外驰名企业的“买办”,现在,联想集团想要成为国际一流企业,必须改变这种打工仔的形象。这次联想集团收购IBM公司个人电脑业务,恐怕改变自身形象也是最原始的冲动。不管怎么说,这次收购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与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得失相比,联想集团的这次收购活动还算是比较沉稳的。但是,如果在战略上发生错误,即使在战术上精打细算,仍然难逃厄运。我们希望联想集团能够像中国的彩电生产企业一样,在亦步亦趋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地降低成本,占领国际市场,而不是通过政府攻关,帮助国外企业大举占领中国的市场,特别是政府个人电脑的需求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