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一个自称是“老联想”对于网友的评论发表了自己几天来的感受,先摘录如下,以飨读者!标题为编者所加。 联想购并IBM全球PC业务,这绝对是一件超越常人想象的惊人事件。看到国内媒体对于联想诸多的质疑和抨击,让我这位多年来一向对“老联想”(购并前的联想)批评有加的人,也倍感郁闷。
上周四,听取一个传媒方面的报告,主讲是美国大使馆的一位二等秘书,传媒方面的专家。提问时,我没有直接问传媒方面的问题,而是问他对于联想购并IBM全球PC业务,美国主流媒体和美国民众会是如何感受。显然,这个问题过于宏观,也过于敏感。他的回答非常官方而空洞,说没有关注这方面,他个人觉得两个公司合作,是好事。
显然,一个中国公司购并在美国如此具有象征意义的公司业务,是不可能没有感觉的。但是,这个滋味对于美国人来说,实在有些复杂。看到国外诸多媒体的负面报道,我觉得这太正常了。此前,华为副总裁徐直军在谈到华为国际化的最大困难时,就是你不仅仅需要企业营销和产品营销,而首先必须进行国家营销,必须让这些国家的客户认识真正的中国,纠正他们对中国和整个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偏见。很多国家对于中国的理解就是《红高粱》电影的直观形象,甚至还有非洲等偏远的人们认为中国人现在还梳着辫子。“他们发现,相当多的国家对中国的了解仅仅囿于张艺谋所拍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电影。中国人在他们眼里甚至还是穿着布鞋、拖着长辫子的形象。”
今天,同样的难题摆在联想的面前,很显然:一个中国公司怎么可能购并全球IT业的巨头——IBM的全球PC业务?这对于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人们来说,尤其是一向看低中国的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这实在是一则新的天方夜谭。他们内心要真正开放地接受这个事实,实在是太困难了。
今天,我收到了一位朋友的邮件,并且附录《德国财经时报》头版头条的两幅图片,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红卫兵不举语录换举ThinkPad》,文章指出:联想用12.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囊括其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组建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进击全球500强,并且还将获得IBM笔记本“Thinkpad”商标使用权,IBM相关研发团队及技术也将全部归联想所有。
两副图片,一幅是:红卫兵对IBM本本也如此狂热?一幅是:蓝色巨人变成红色巨人。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中国人对IBM的狂热难以自拔,就连红卫兵也如此。其实,这里面有不少戏谑的成分,第2版的标题则是蓝色巨人变成红色巨人。这一场中国IT行业迄今在海外投资最大的博弈,举世关注:联想这一掷12.5亿美元,换来的究竟是鸡肋还是美味…… 对于中国人来说,红卫兵已经是大众头脑中遥远得近乎“古老”的意象了,而德国媒体居然与高科技企业联系起来,实在是天才之作的黑色幽默。当然,对于联想来说,这就是必须面对的未来现实,联想必须盯着全世界巨大的偏见、误解和歧视完成这个奇迹般的购并任务,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显然,朋友很生气。觉得全世界人对中国人的印象要压在个别先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身上了,实在太不公平。而且“中国人自己如果也不撑腰,那就更令人悲哀了。”
但是,这是一个走出去的企业必然需要承受的压力,中国要和平崛起,高科技企业的崛起是其中最和平的方式,其他任何方式都不可能更“和平”。即便是高科技企业,要真正昂首走出去,也必然遭遇“不和平、不合理”的曲解和误读。
这才是联想国际化的最大的挑战。但是,这是一个国家承受的历史积累,我们生在中国这个国家,就得无抱怨地承受下来。通过更大的努力和代价去改变别人的偏见。联想走出去了,华为走出去了,海尔和TCL也在努力。只有这一批领头羊走出去,哪怕遍体鳞伤,必将改变世界对中国的“妖魔化”印象。通过高科技来化解这一切,当然是最佳的方式。至少,我还想不出比高科技更好的途径。
可惜,这些企业在为整个国家承受额外压力,进行整个“国家营销”的时候,在国内,他们得到的可能不是鲜花和掌声,反而可能是抨击和质疑,这是让人更悲哀的事情。联想等企业的成功将使中国高科技产业全球化进展大大加快,并全面带动中国整体形象的提升。反之,如果他们在海外失败了,任何中国人也不可能得到好处。
但是,不管如何,我们都不会停止步伐,都不会阻止中国的崛起,这是历史的力量! 让更多人为联想鼓掌和喝采,以一个中国人的微薄之力支持我们先驱企业的全球性突围。在那些鼓噪和喧哗之中,改变世界的偏见和傲慢,也改变国人深处积累的自卑和自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