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收购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简称IBM)个人电脑业务的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 Group Ltd., 0992.HK, 简称:联想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电脑制造商,也是中国企业成功的杰出代表。
但联想集团在控制成本方面不如戴尔公司(Dell Inc., DELL)那样出类拔萃,在技术方面也不如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 Inc.)那样引领潮流。如果联想集团真的继续进行谈判并最终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那么公司规模将大大增长,但能否从IBM因盈利能力低下而剥离的这项业务中获益目前还不得而知。
即使在家门口受到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联想集团仍在积极转型,尽力寻找增长战略。这两年来,联想集团的市场占有率不断被跨国电脑厂商侵蚀。伴随著中国个人电脑市场的成熟,跨国公司秉承先进的技术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客户。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市场。
联想集团今年进行了重组以应对这种威胁。像戴尔公司一样,联想集团也开始向部分大客户直接供货,尽管目前的数量还不大。此外,公司也放弃了执行了两年之久的通过技术服务和合约制造等多元化业务增加收入的战略,这项策略导致公司裁员。不过,联想集团管理人士上个月称,预计这种转变至少要到明年才能转化为利润的改善。
花旗美邦(Citigroup Smith Barney)的分析师杨应超(Kirk Yang)在研究报告中称,服务多元化战略的失败让联想集团别无选择,只有将目光转向国外以寻求增长。他说,如果联想集团不走出中国,就将失去90%的个人电脑市场。另一方面,该公司在试图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收购工作方面可能力不从心,这样就更难以抵御国内市场中竞争对手的冲击。
如果能IBM成功达成交易会调整联想集团的结构,当然也存在无法达成交易的可能性。联想集团发言人称,公司对双方进行交易谈判的报导不予置评。她说,联想集团的管理人员也没有对此发表评论。上月联想集团公布季度业绩时,公司主席柳传志曾说,全球化是联想集团的长期发展目标之一。
一位知情人士上周五称谈判仍在进行。《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曾在早些时候报导了双方进行谈判的消息。IBM也拒绝对报导发表评论。
联想集团这种内外交困的窘境在中国越来越普遍。技术咨询机构Analysys Basic Beijing的副总裁杨彬(Yang Bin, 音译)称,联想集团遇到的问题与众多中国企业一样。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它们跨进财富500强的行列。
联想集团有丰富的资源应对这种挑战。联想集团是从中国众多的科研机构中首个剥离出来的企业实体。其原有母公司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主要股东,这确保了联想集团能够获得来自国有银行的贷款。
公司的创始人及目前的掌门人柳传志过去就曾经历了众多挑战的考验。在90年代中期,根据中国科学院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击败外国供应商的要求,当时名为联想电脑(Legend Computers)的该公司开始面向首次使用电脑的用户生产出了方便使用的个人电脑。1997年公司销售额大幅增长,一跃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头羊。
联想电脑旗下的一家电路板制造商1994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3年后,联想电脑将个人电脑制造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中,成为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提高透明度的榜样。(该公司今年更名为Lenovo,自2001年开始在各种电脑产品上采用这一名称。)
作为首批向员工提供股票期权的中国企业之一,联想集团营造出创新的氛围,吸引了大批雄心勃勃的年青人。
就职于联想集团个人电脑及手机产品设计部门的沈鹏(Shen Peng, 音译)说,在联想集团位于北京北部的新企业园区,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六、七岁。沈鹏在两年前离开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Corp.)在底特律的设计中心来到联想集团工作。她说,这是因为她喜欢新的挑战。沈鹏称,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必须要不断推出新的产品。
但联想集团在创新方面并未作出很大成绩,一度跟在个人电脑行业标准设定者晶片厂商英特尔(Intel Corp.)和软件开发商微软(Microsoft Corp.)之后亦步亦趋。最近几个月,联想集团开始在中国农村欠富裕地区销售采用高级微设备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AMD)晶片的低价个人电脑。
公司的成本结构也高于部分竞争对手,尤其是与在福建厦门为中国和日本市场生产个人电脑的戴尔公司相比。联想集团公布的上季度库存天数为22.7日,而戴尔公司中国业务的库存水平已经接近公司全球业务库存4日的水平。由于配件的成本和电脑成品的价格不断下跌,电脑厂商在保持低库存方面都面临巨大压力。
此外,联想集团的领导层还欠缺国际经验。联想集团只有大约3%的收入来自于国外,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如果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有可能会在留住IBM原有客户和员工方面遇到麻烦。
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 Co., HPQ)个人电脑子公司执行副总裁杜安·季特纳(Duane Zitzner)说,联想集团会发现很难整合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季特纳说,联想集团是一家面向中国市场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如果突然面向美国或法国市场制造产品,将会有许多新的物流和供应链问题需要解决。成为全球化企业要面临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很少有中国公司试图收购更大、更加成熟的西方企业。在消费者电子领域,中国的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TCL Corp., 000100.SZ, 简称:TCL集团)与生产Thomson和RCA电视机的法国企业汤姆逊(Thomson SA)今年将各自的电视机制造业务组建为TCL集团控股的合资企业。尽管合资公司诞生仅有数月之久,中方管理人员近期已表示遇到了远大于预期的挑战。
电脑业一直对与愿望背道而驰的并购记忆尤新。亚洲电子产品公司在购买美国个人电脑制造商的过程中多次遭受惨败。1997年,台湾宏基集团(Acer Group)收购了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 Inc., TXN)的个人电脑子公司。但由于难以在美国建立庞大的分销网络,该公司将重点重新转向了欧洲。
1995年,韩国的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收购了当时全球第五大个人电脑制造商AST Research Inc.,为进入美国市场铺平了道路。据估计,三星电子耗资3.77亿美元收购了AST之后又向这家一直亏损的子公司投入了数亿美元,最终在4年后以2亿美元的报价出售了AST。
多年来一直是日本头号个人电脑制造商的日本电气公司(NEC Corp.)在1996年收购了当时在美国商店中成绩显赫的Packard Bell Electronics Inc.。但也很快从零售市场上撤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