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套子引发的血案 一部电影引发的血案



     《穆斯林的无知》,一部由美国人制作的侮辱先知穆罕默德的影片为导火索,一场蔓延多个国家的反美浪潮席卷全球。

  今年7月,一段长达14分钟《穆斯林的无知》的预告片被上传到了YouTube上,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直到最近,该预告片的阿拉伯语配音版本被上传到了YouTube的同一频道,随之而来的就是以万次计地复制和观看。

  一部美籍犹太人拍摄的电影片花引发了世界各地穆斯林的强烈抗议。从美国驻利比亚大使被火箭炮轰毙为发端,目前已经造成至少14人死亡。从埃及到澳大利亚、从也门到英国,全世界数十个大都市的示威游行一浪高过一浪。从蒙特祖马的大厅到的黎波里海岸,星条旗到处被燃烧。为什么短短十几分钟的片花,就能撼动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支配地位,令欧美眼中的“阿拉伯之春”转眼变成“阿拉伯之冬”?

  为何一部电影点燃了反美怒火?

  9月11日,一个行为劣迹斑斑的美国导演仅用一部14分钟长的电影预告片就点燃了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怒火。从利比亚、埃及到印尼、马来西亚的三十多个国家都有伊斯兰教徒上街抗议、示威,甚至砸烧美国在当地的外交机构。

  面对这一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美国驻利比亚大使丧生当天发问:“为什么在一个我们帮助解放的国家、在一个我们帮助拯救的城市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2005-2006年,丹麦漫画家韦斯特加德发表描绘伊斯兰教先知的漫画,那些漫画和纳科拉的电影片花一样拙劣不堪,结果引发全球穆斯林示威浪潮,至少200人因此被杀。美国人为何还是没有吸取教训,固守所谓“言论自由”的教条,眼睁睁地听凭无辜的生命牺牲?究竟是穆斯林的无知,还是美国人的无知?

  中东问题专家华黎明表示,从表面上看,这部亵渎伊斯兰先知的电影是此次反美浪潮的导火索。但从深层看,这是伊斯兰世界对美国大中东政策长期积聚怒火的一次集中爆发。

  华黎明称,此次伊斯兰民众反美浪潮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暴力之烈为历史少见。这与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东地区长期扮“两面派”、拉偏架及强制推行西方民主人权观念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利比亚和埃及等北非国家在经历了去年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之后,社会并未迎来美欧所大唱赞歌的“民主”与“自由”,反而是局势与安全环境堪忧、民生恢复与重建进展缓慢使民众积聚了不满。此时,一旦有了“诋毁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电影”这样的契机,反美浪潮就席卷而来。

  西方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可以说是长达千年之久的世仇。伊斯兰文明崛起时,西方处于劣势,几乎被伊斯兰荡平,东罗马帝国也亡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然而,西方崛起后,局势逆转,无力还手的伊斯兰国家只能被西方任意宰割。二战之后,以色列建国,双方重新找到了角力点。后来中东发现石油,出于能源安全战略的考虑,西方深深地卷入中东事务。这种以自我利益为核心的干涉,特别是对以色列的偏袒,自然引发整个阿拉伯社会的愤恨和羞辱感。不过,由于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分裂,以及西方与专制政权联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直牢牢地控制着中东的局势。

  2010年底发生的阿拉伯之春,西方受困于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民众的强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这些专制政权。但令西方想不到的是,尽管自己做出了牺牲和贡献——出钱、出力、出兵、出话语权,最后摘下革命果实的却是伊斯兰政党,特别是穆斯林兄弟会过去一直被美国视为恐怖组织,现在却成为中东革命最大的赢家。过去在专制暴力压制下的反美浪潮出现雪崩式爆发,这部小电影只不过为这场雪崩提供了最后一击罢了。

  言论自由?美国人的尴尬

  说一部电影就能引发如此大规模的全球反美抗议示威,显然是高估了这部制作简陋的影片自身的影响力。过往十年来,美国反恐战争在西方民众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反伊斯兰观感,以及伊斯兰世界内部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其内政恣意干涉的不满,应是导致目前美国驻外使领馆被围困、美国在伊斯兰世界声望下挫的主要原因。

  对西方社会而言,这些“艺术和言论”充其量只是亵渎了神,只要跟政府撇清关系,就可以通通称之为“言论自由”。

  由于奉行“言论自由”,美国政府无法限制《穆斯林的无知》这部影片的片花流传在互联网上。YouTube网站并不对美国政府负责,白宫向该网站提出审查片花,但YouTube似乎并无反应。互联网用户现在唯一遇到的“阻碍”是YouTube弹出的警告窗口,该影片“可能令人不快或不当的内容”。点击“继续”按钮,用户即可观看这段已让数人丧生的垃圾视频。

 一个套子引发的血案 一部电影引发的血案
  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杰出教授吉奥弗瑞·R·斯通在《赫芬顿邮报》撰文支持政府不作为政策。他提供了两点理由:一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美国曾经有过“亵渎”罪,但早在二十世纪前便已废弃;二是即使有人因为亵渎神灵引发他人的冲突,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也不能因此而限制亵渎者的言论自由。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冲突造成的损失仿佛就被置换到了言论者的头上,而非那些“外国恐怖分子”的责任。由此,会有更多恐怖分子借机滋事,让最初的亵渎者承担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及上述反美浪潮时指出:“当为了共同的正义、共同的目的而使用言论自由权时,言论自由应当而且必须得到保证和保护。”但当一些人利用言论自由来激怒或者侮辱另一些人的价值观以及信仰时,那么他的言论自由就不能得到保护。“我的立场是,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权利,它不应该被这样的人通过这样一种可耻的方式加以滥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钢表示,客观上讲,此次电影引发反美浪潮是偶然的孤立事件。它事关宗教信仰,这是伊斯兰教徒的底限。不论是美国人,还是以前丹麦人的行为,只要是被认为侮辱了伊斯兰先知,就必然激起抗议。由于美国所谓的保护“公民言论自由”,“未来因某个人的言论或行动引爆巨大反美浪潮的事件还将会发生。然而,如果美国政府不能改变其对伊斯兰文化的长期傲慢态度,不能平等对待伊斯兰文明,不能尊重广大穆斯林的宗教信仰,那么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文明冲突”将无可避免。届时,损害的将不只是中东人民,还将危及美国的战略利益。此次事件或许会向美国政府提出一个警示,那就是在美国针对涉及他国宗教文明的文化作品公开前,是否应当通过某种公开审查机制,或者建立某种机制对侮辱、亵渎他人宗教信仰的言行进行惩罚,以避免类似的“文化冲突”令美国“因小失大”。

  依据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保护,并不得受到侵犯。因此,制作《穆斯林的无知》并引发今天这样的后果,不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部分美国人已经看出美式价值观的危害。《趋势》杂志的创办者保罗·罗伯茨博士撰文指出,人们在过去11年领略到的“新闻自由”背后,是美国对7个伊斯兰国家派兵,其中伊拉克和利比亚的政府被推翻,而且陷入了混乱。

  罗伯茨称:“华盛顿的狂妄与傲慢,正使得世界起来反对美国。”针对中东掀起的反美风暴,《趋势》的另一名创办者杰拉尔德·塞伦特更发出预言性警告:21世纪的第一场大战,已经由此拉开帷幕。

  不过,美国很难改变对自身价值观的坚持。

  反美浪潮给美国当头一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近些年来,伊斯兰世界的民众一次又一次地走上街头,包围西方驻当地的使领馆,以抗议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相关政策与行为。

  战后六十多年来,美国几乎一直无条件支持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领土的侵占、支持中东各国的独裁政权镇压国内人民的民主诉求,以及自反恐战争开打以来不断扩大打击对象,在阿富汗、苏丹、伊拉克、巴基斯坦、也门等穆斯林国家任意发动全面战争或局部军事行动,无形中恶化了美国与当地人民的关系,也让塞缪尔·亨廷顿1993年提出的“文明冲突”理论,在现实世界中得到某种程度的应验。

  博联社社长马晓霖表示,历届的美国总统,特别是二战以后,都处理不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这很大程度上由美国的国家政策、国家定位造成的,因为美国定位要做世界的老大,要做世界的警察,要领导全世界,一茬一茬的总统,不管是来自共和党还是来自民主党,都说这个世界需要有一个领导,只有美国有资格领导,而且美国不仅要领导全世界,他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对外推销他的价值观,包括他的政治制度,他必然在领导世界的过程中,插手全世界事务,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引起世界的反感,不仅是来自伊斯兰世界的反感,非伊斯兰世界的反感也是一样的。

  对穆斯林来说,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包含社会、经济和文化内涵的生活方式,规范着广大穆斯林的价值观、道德观。穆斯林的宗教观念也因此成为他们观察外部世界的基础,影响到他们对待历史和西方的态度。

  中东问题专家徐鼎称,美国在管理世界插手地区事务的时候,把美国的价值观,包括美国的宗教观即以基督教为主体的美国宗教观,想方设法带入这些国家。伴随着美国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在一个尊重言论自由、尊重生活方式自由的民主上,他实际上对很多伊斯兰世界既有的次序,千百年形成的风俗传统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事实上,且不论是美国“中东政策”面临失败还是难以逾越“文明冲突”,美国眼下在伊斯兰世界面临的境况正如一个利比亚抗议者所说的:“不是你帮助我们实现了民主自由,就可以侮辱我们的信仰。”

  从伊斯兰世界内部看,本地区安全形势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政治体制的长期僵化,二是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发展。从传统伊斯兰世界政治变革的基本特征来看,专制独裁政权被推翻后带来的多党民主,一定会使政治伊斯兰运动获得发展空间。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宗教政党赢取政权的主要支持力量。长期被拒于体制之外的政治反对势力,刚开始能够获得的群众基础无一例外地都来自伊斯兰宗教政治势力的支持。

  美国的一系列挑衅举动,重新引发了阿拉伯世界对美国的仇恨,极端伊斯兰势力更是最大的受益者。重整旗鼓而来的他们必将重新对美国发动袭击。这种长期持续的袭击,不管规模大小,都必须使得美国分心应对。在这种情况下,其在亚洲的存在势必削弱。如果伊斯兰极端势力能够成功制造类似于“9·11”般规模的袭击,则美国的战略将又不得不做根本性调整;就是不调整,也不得不两面作战。

  在奥巴马入主白宫之后,全力调整小布什时代的单边主义,极力缓和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试图从中东抽身。他访问埃及时,曾郑重声称:美国目前没有,也不会和伊斯兰世界开战。2010年中东发生革命后,美国也放弃了对前盟友穆巴拉克的支持,更借支持革命之际除掉了卡扎菲。2011年拉登被美国情报局特工袭击身亡后,奥巴马在演讲中仍然声称“不会与伊斯兰世界为敌”。在这种背景下,似乎西方与阿拉伯社会的关系得到好转,但谁也想不到的是,仅仅一部电影片花就把奥巴马四年的努力打回原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0754.html

更多阅读

遇见一部电影,聆听最纯粹的美好音乐 人生最美好的遇见

喜欢一部电影一大部分原因是电影中的美丽的原声音乐~~~悠扬动听的歌曲配上浪漫梦幻的剧情,静静地品味确实是一种不错的享受~~1.《和莎莫的500天》 ~~ She's Got You High夏天的小爱情,一见钟情,可爱的相遇,开心的回忆,难忘的失恋的痛苦,所

一个美女引发的战争?桃花夫人息妫乱三国 桃花夫人息妫

一个美女引发的战争桃花夫人息妫乱三国一、战争因美人而起发源于河南省南部桐柏山的淮河,在东流经河南、安徽注入江苏洪泽湖的途中,要穿过河南省东南部一个不很起眼的小县----息县。息县地盘不大,其历史却颇为久远,可以追溯到西周时姬姓

人生就像一部电影 生活就像一场电影

人生就像一部电影,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又都是配角,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是能若此深刻的体会。有时笑,有时哭。电影的时长一般是一个多小时,而自己人生的这部电影却是一生……不经意间,上半场就过去了,而后半场还在自己手中,一点一滴都在继续中

声明:《一个套子引发的血案 一部电影引发的血案》为网友卖弄嘲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