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即时信息(IM)服务公司ICQ日前表示,他们目前正积极在我国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并希望在未来四年内将其在我国的用户数量增加到目前的28倍。
据悉,到目前为止,ICQ在我国共拥有600万注册用户,但激活账户只有50万个。尽管如此,公司表示,这种情况将在今年年底之前有很大改观。
ICQ的名头在即时通信领域可谓"家喻户晓",有点IT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ICQ是即时通信软件的"鼻祖"。尽管其是"货真价实"的鼻祖级人物,但是,其发展和扩张的历程却困难重重,尤其令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其在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市场--中国的前进之路总是荆棘丛生,让人感觉其命运实在"不济"。
回首看ICQ的中国化进程,我们发现,其可谓"历史悠久,收效甚微",至今,其未能成功推出一款中国化的ICQ软件,甚至,其尚不能以合法身份在中国大地落脚。
曾经的曾经,ICQ在中国市场凭借鼻祖身份以及法律的优势,在与如今的国内即时通信巨头曾经的"ICQ小弟弟"腾讯就"OICQ"知识产权发生争执时,大获全胜。着实让中国网民见识了下"鼻祖"的非同凡响。但是,之后其一系列举动,连连受挫。在与QQ的中国市场争夺中,眼睁睁看着QQ长大成人,又看着MSN、雅虎通、UC、泡泡的逐渐壮大,而自己似乎有点"裹足不前"的"不思进取"状态。
套句俗话,ICQ在中国可谓"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眼看中国的即时通信市场已经快被人"分食殆尽",ICQ那叫一个着急,ICQ公司副总裁Orey Gilliam"迫不及待"的表示:"到2008年,我们在中国的激活用户将达到800万-1400万,其原因是我们正在当地寻求一家合适的合作伙伴,从而提升我们在中国即时信息服务市场的份额。"
连连改嫁的ICQ到底何时能"出阁"?
ICQ也是在全世界跑马圈地的奔走,在世界的其他战场,可谓"功勋卓著"。也许,是它真的忽略了中国市场,也许,是当初中国市场的软硬件环境(立法、法律保护以及市场土壤等)实在是糟糕,结果让ICQ在美国东海岸是"遥遥相望,未有所动"。只是默默培养着中国人的"ICQ"情结。
当ICQ在世界其他地方"攻城掠地"时,中国的即时通信市场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各方力量加入即时通信混战中,各种扩大人气的优惠措施让人应接不暇,从免费短信到"G级邮箱赠送"等等各显神通,熙熙攘攘中已经瓜分了90%的市场。
当ICQ重新回头再关注中国市场时,先是发现ICQ的".CN"域名已经被别人抢注,随后ICQ开始卷入"ICQ.CN"域名争夺战,也许,是ICQ过分自信,以为"ICQ.CN"域名是非他莫属,以为在夺回域名后可以"名正言顺"开始中国市场的"攻城掠地"闪电式扩张行动。
但是,经过漫长的诉讼征程,ICQ在域名争夺战中暂时告败,"铩羽而归",之前的中国化进程计划书也就暂时的要被"束之高阁"了,4年来其在中国市场的品牌推广、市场教育和基础建设等费用已超过百万而这些几乎要"化为泡影",挥泪告别诉讼再端视中国的即时通信市场时,发现"小弟弟们"个个经过"混战",逐渐在即时通信市场占住了脚跟,稳定了一批忠实的用户。双重打击让ICQ真的很受伤。
对于"ICQ.CN"域名的情结,也许让ICQ"恋恋不舍",其或许也在"暗地"开始其他诉讼征程,但是,岂不能再等待"ICQ.CN"域名回归后再"谋发展,求扩张",于是,其又踏上了"联姻"的征程。但是,在联姻的小路上也是屡屡被人抛弃。
本来以ICQ在中国的名头,欲与其合作的公司应该是"大有人在",但是,或许,又是ICQ过分的"自恋",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其在与TOM在线交往很长时间后,没想到被半路杀出的程咬金"Skype"仅用了"5分钟交流",就把未婚夫TOM在线给拐走了。
未婚夫TOM被人拐走也就拐走吧,没想到TOM在成功实现与"Skype"联姻后,为了自身利益,或者为了达到宣传和炒作的目的,其居然到处宣传"5分钟交流"闪电联姻"Skype"以及抛弃ICQ的原由。这下倒好,"陈世美"没有了过错,反而成为一"英雄豪杰"。好象在说"看我多能耐,连ICQ都敢甩"。闹的ICQ很是没面子,但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在与TOM联姻失败后,ICQ为了挽回自己在中国人面前的"鼻祖"身份,只好放出豪言壮语"今年年底之前有很大改观,到2008年,我们在中国的激活用户将达到800万-1400万"。但是,我们依稀能品味出其中些须的"酸葡萄"气味。
ICQ寻求中国式婚姻,为何不优先考虑搜狐?
ICQ中国化征程,独资之路尚未铺垫成熟,其也已经转变为"以合资实现独资"的"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实现革命胜利"的路线。
其一直在寻求缔结一"中国式婚姻",只是命运不济,相中了负心汉TOM,却被人家"5分钟"抛弃,并被人家恨恨的踩了几脚。
那ICQ中国化婚姻的出路究竟在那里呢?ICQ又应该在那些地方做努力呢?ICQ如何才能实现翻身呢?
首先,ICQ应该把眼光放的更远点。不要只在那些尚未有即时通信软件的网站或公司头上动念头,对于那些具有自己的即时通信软件,但是影响力不是太大,又渴望作大的公司头上要下更大的功夫。比如搜狐。
新浪吞并UC,实现新浪了了吧与UC结合,堪称"业界模范夫妻"。新浪的号召力,加上UC的技术优势,两者的合并,那真是"珠联璧合""所向披靡"。一时间,UC的注册量几何倍数的增长。这应该给ICQ上了有意义的一课。
显然,急切的ICQ可能被中国即时通信市场的硝烟,遮蔽了双眼。其本来应该优先将搜狐纳入眼帘但却没作到,如今情变被人甩后,其更加应该探探搜狐的口气,而搜狐也确实值得它认真考虑。
第一,搜狐的搜Q在名称上就具备与ICQ合作的优势,搜Q可以解为"搜狐"与"ICQ"各取一字。"搜狐苦苦搜寻(I seek you)ICQ"这是多么好的广告词啊?第二,搜狐显然想在即时通信市场有番作为,但是,与QQ、UC、泡泡其他即时通信软件相比,其在技术上不占优势,如果能携手ICQ的话,则能在即时通信市场掀起更大的风浪,很有可能"一炮走红"。第三,两者若能成功联姻,其轰动效应,比与TOM联姻的所带来的市场冲击波杀伤力大太多。这于搜狐,于ICQ来讲,无不是"一箭双雕"之举。
其次,即时通信市场秩序混乱,也为鼻祖ICQ留下龙头老大的宝座。前段时间,泡泡在用"G级邮箱"做诱饵聚集人气时,变幻莫测的游戏规则无疑很是开罪了众多用户,而QQ的收费以及相当多"霸王条款"也很是伤用户的心,一不小心就被QQ给涮了。种种不规范服务,都为ICQ的崛起奠定了"乱世称王"的可能。
最后,QQ、MSN等即时通信软件被"黑客"盯上,成为攻击甚至敲诈的对象,这无疑又为其他软件的成长留下了空间。不久前,闹的沸沸扬扬的QQ连续当机事件,其持续有近三天之久,影响之大,着实改变了用户的旧有观念。仅靠"臃肿"的QQ,迟早还是要被人黑的,所以,如今用户的普遍心理是"一颗红心,多手准备",拿笔者来讲,之前,我只用QQ,但是,出了上述问题后,我赶快又申请其他即时通信软件号码,以防万一。道理很简单就象"手机再普遍,固定电话也灭亡不了",毕竟两者各有优势各有不足,当然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显然,ICQ中国化的道路并没有封死,若ICQ拿捏准确,若搜狐也青睐ICQ,则两者的结合说不定能使彼此实现彻底而迅速的翻身,那么,ICQ和搜狐是否会"剑走偏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