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IT业光荣历史的从来就不属于中国,但谁可以断言12月8日这一天不是属于中国IT业?当联想还未正式宣布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消息之前,全球各大主流媒体都早已开始以倒计时的方式进行守候与关注。而当联想正式确认以12.5亿美元将IBM的全球PC业务收购后,包括惠普、DELL在内的各大IT业都纷纷发表言论以析之,Sun首席执行长斯科特·迈克尼利(Scott McNealy)亦表示,他在第一时间联系联想新任首席执行长,推销Sun公司的产品。在还算稚嫩的中国IT业历史上,能够赢得如此高的聚焦度,联想“蛇吞象”之役可谓空前。
尽管有太多的人认为,联想不过是花大钱为IBM卸下大包袱,IBM才是交易的最大赢家;尽管有太多的人担忧联想如何完成文化的融合、业务链的整合以及如何留住原忠诚于IBM品牌的顾客;而联想尚算寥寥的全球业务拓展与管理经验能够驾驭收购后的“PC巨象”吗?甚至于有忠实于“历史重演论”的好事者搜索出一大堆过去IT业并购的失败案例来看空联想的未来……
在一个既定的命题与逻辑的争论范式中谁能最终说服谁?算了,我们忘记属于“过去决定未来”的陈词滥调吧。大戏的帷幕才刚刚拉开,就贸然去预测它的单调乏味甚至彻底失败,岂不扫兴?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IT业的图景中,中国本身居于何种位置?一个潜力巨大的小市场,一个技术的跟进者而已。没有先发优势,若再没有后发的魄力与勇气,中国IT业何以自强?不可否认,任何一项跨国并购都会面临一箩筐的问题,但所有的问题都不是先天无解的,既如此,又何以断言联想这场“龙与蓝色巨人的博弈”亦是无解?
的确,IBM曾是PC业的代名词,甚至有人认为一部全球IT业发展史其实就是IBM的发展史,甚至在今天称雄IT业务的英特尔与微软都无法否认,自己的起家是拜IBM权力外移之所赐。但在人类的商业史上,从来都没有所谓可以长期主流的神坛,蓝色巨人认为是鸡肋的东西,就一定是联想的包袱吗?
何况,已经执中国PC业之牛耳的联想如果不采取并购的方式来突围就能有成算决胜于未来吗?从联想近几年的多元化与全球化尝试以及其下注拿下2008年奥运会TOP赞助商、收缩业务重新开始实行专注战略等情况来看,联想本来就已经处于背水一战的境地。与其小富即安慢慢退却,何不如大智大勇谋求一搏。
事实上,与其说中国企业缺少全球化经验,不如说中国企业更缺少进行全球化的勇气。经验向来都是实践的东西,不去实践,经验何得?
只知道拿着历史案例在那里“沙盘”推演,中国企业就能够有朝一日突然偶或真经?
从另外一个更广阔的国家语境上看,联想此次“蛇吞象”之举也可以说是近年来中国在全球经济地位日渐抬升的微观必然。近几年,华为的崛起、中集集团的全球第一、TCL收购德国施耐德合资汤姆逊等等,虽然还只是星星之火,但在10年前,甚至5年前,这类收购发达国家比自己品牌知名度更大企业的行为几乎都是难以想象的。但所谓国盛则企强,随着中国经济的“和平崛起”,中国企业也正在走向“和平崛起。”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敢单身陆战的武人。因此,在这场联想与蓝色巨人的交易中,一项被认为保守的联想向我们展示了它的激情梦想的一面——惊人的成就与非凡的光荣从来都是属于有梦想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