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是笔记本的调整年,价格战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行业竞争激烈程度。
时至年终,当我们盘点2004年国产笔记本市场时,却发现国产笔记本在市场中受到严重冲击,甚至出现了不升反降的现象。
不少近两年进军笔记本市场的国内厂商已经出局或正在面临出局,国产笔记本危机重重。国产笔记本品牌纷纷出局
表面上看,今年笔记本电脑市场出货量上升快速。
仅以第三季度为例,出货量达到63.7万台,比上季度上升了11.5%,同比增长34.2%。笔记本整体市场价值由2003年第三季度的59.1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4年第三季度的75.1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27.1%。
但真正赢家依然是HP、IBM、索尼等几家国际外厂商。比如索尼的市场份额由2003年三季度的2.03%增长到2004年三季度的2.91%。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笔记本的变乱频生。
前一阵最具轰动效应的笔记本新闻是“华禹邦甲”的人间蒸发,这家国产新兴品牌诞生之初的“轰轰烈烈”,号称国内“自主研发及自主生产”成分最高的笔记本,而不到一年,华禹邦甲就突然消失,还留下了一堆的债务问题。
华禹邦甲不是唯一的例子。两年前进入笔记本行业的南方高科,也在日前黯然退出,南方高科笔记本事业部也在此前悄然解体。而大亚东海等小品牌也在今年纷纷出局。
国产知名品牌也出现了大量问题,人事变化就是问题的一个反映。比如,长城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事业部带头人武少波率核心团队提出辞职;紫光笔记本负责人黄俊杰被架空,紫光PC事业部转来的杨忠成为笔记本事业部的负责人;京东方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总经理廖金宁离职;方正笔记本业务总经理宋建东离职;TCL刘东源被俞翠微替换,而俞也在几个月后离职……
制造危机
众所周知,IBM、戴尔、惠普等国际品牌所有的产品都是由台湾几个代工厂商制造的,事实上,台湾厂商代工全球近8成笔记本。
缺乏制造能力的国产笔记本厂商也大多使用台湾的代工。
问题是,由于国产厂商的笔记本只在国内销售,销量有限,不能给代工厂商大批量的定单,这使得在代工那里也没有优势,像广达、仁宝、纬创这些大代工厂不会接,只能找到一些二线代工厂代工。
这使得同样是台湾代工出来的笔记本,产品品质上却有着天壤之别。产品质量上差距也导致国产笔记本大多走低价路线。
在价格战中,国产笔记本表示上有巨大优势。
其实这根本就不能称其为优势,绝大多数国产的任何品牌在规模成本上丝毫没有优势可言,研发、设计、制造等环节控制成本又远远不如国际知名公司成熟合理,产品本身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作为低价来炫耀的资本。所谓的低价优势,都是以被迫压缩利润空间为代价的,是为了在产品的研发、设计等以外的环节诸如制造、渠道和销售等环节削减成本。
这是一条低质低价的恶性循环之路。
以华禹邦甲为例,在根本没有笔记本生产线的情况下,试图通过大规模的市场活动来挖得第一桶金。
绝大多数笔记本CPU用的都是INTEL的,显示芯片用的是ATI等厂商的,主板硬盘光驱应大多来自全球性厂商,制造上的差别在哪里?
一位台湾笔记本品牌总经理透露,除了联想、夏新等几家厂商外,国内绝大多数笔记本品牌甚至连笔记本生产线也没有。
比如华禹邦甲,从上市便开始打的“全镁金属外壳”招牌,其母公司华禹光谷的两条辅助生产线中便包括镁合金加工生产线,华禹邦甲在此方面的成本优势比较明显,但从笔记本制造的角度看,华禹邦甲并没有自己“制造”笔记本。
缺乏制造流水线,已经危及绝大多数国产笔记本长远的发展。
研发危机
某国产品牌宣称自主研发团队近500人,这在业内人士看来几乎不可思议。
维持一个500人的笔记本研发团队对国内任何一家笔记本厂商而言不可能,即使是联想也不可能。
事实上,不少宣称自主研发团队人数惊人的企业,往往只是“暂时”借用了一支临时性的研发团队。
自主研发不可能包括CPU、南北桥芯片、显示芯片等芯片器件的设计,一般而言,自主制造则是指基于PCB主板一级的制造。其中包括基于PCB主板上芯片、电阻、电容的贴片,各种内存插槽、硬盘接口部件、接口部件的安装,BIOS程序的设置,液晶屏的安装,硬盘、CPU等部分组装和成品测试等一系列过程。
笔记本电脑自主研发的门槛非常高,不仅需要世界一流的芯片级、主板级研发人才,更需要长期的巨大资本投入。在这方面,内地厂商的差距还比较大。例如,有厂商经过努力,终于自己研发出笔记本电脑样机,并通过代工厂商生产出来,不过,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国际品牌产品一两年,根本无法进入市场。
与英特尔、AMD等厂商合作的深入程度也反映了研发的程度,目前国内在笔记本方面与英特尔、AMD有战略合作关系的也只有联想、夏新、方正等极少数几家。
没有研发实力也意味着无力建立制造工厂。
以LG笔记本的发展为例,三年前,LG进入笔记本领域后,通过与IBM的合作,逐步掌握了研发技术,并建立了制造工厂。目前,LG已经开始给别人进行OEM代工。
韩国走的正是一条自主研发结合制造的路子。
内地厂商是否有必要进行自主研发、制造,这其实已经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关键是国内笔记本厂商是否有技术实力实现自主研发、自主制造,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未来两年将会有更多国产笔记本厂商面临出局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