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时,我是一个狂热的互联网fans,不过也认为网上除了MUD之外应该有更多的信息和服务,但当时中国网民数量也就区区几百万,IT是一个新名词,互联网是一个更新的名词,作为新中之新的互联网行业,还处于摸索和相互学习的状态。
说学习,那算客气,实际上是全盘照搬。1999年我去了卓越,当时卓越还是一个以高春辉特色下载为核心的IT资讯站,我负责IT相关的新闻,总是从Chinabyte、eNet等几个原创内容较多的IT类站点上copy一些内容。虽说共享是互联网精神的核心,但大家是在做商业网站啊,家家都一个鸟样就没意思了,这样就产生了自己原创的念头,我尝试写过一些IT时评,效果还不错。
到了今天,网站细分得厉害,网民数量已经到了9000万的基数,“原创”已经成了不少商业网站的诉求。最近在观察Alexa的中文IT类站点排名时,发现广州一家域名为it.com.cn的网站涨势在近两个月颇为惊人,9月20日竟然井喷到275名,一举超过业界的数位“大佬”。这家网站6月初才正式上线,这种过于惊人的上升趋势甚至令人怀疑其真实性,于是我试着解剖这家站点。
在这家域名为“IT.com.cn”的网站首页最下端,看不到类似其他的“版权声明”之类的链接,取而代之的是这样一句话:“力倡IT文化,崇尚互联共享,欢迎各种媒体转载我们的原创作品。”
在互联网时代,索取者数量远远大于原创者,“转载”一词用得好,这句话传达的信息是,我们与各类媒体,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网络的都要交好,欢迎转载。这种主动放弃自家原创版权,更多是一种无奈的姿态,因为在网络上保护自己版权目前基本是一种妄想。当剽窃无可避免,不妨笑脸相迎。果然,这家网站还有一个“我要投稿”的链接,在里边除了各位编辑的信箱,还在下面放上了稿费标准和著作权许可使用协议。
在早期的IT类中文站点,大家都有付给作者稿费的传统,无论是Chinabyte、天极网,还是我曾经服务过的eNet。但后来大家都清楚,令人尊敬的Chinabyte被天极吞并了。我也曾经想过一些Chinabyte失利的原因,其中之一,我认为是背后缺乏专业媒体的支持,像eNet背后有《互联网周刊》,天极网背后有电脑报集团,赛迪网背后也有一个媒体集团。
我说这些只是想表明,没有传统媒体的支撑,做网站想走一条类似于传统媒体的正道,需要的不仅仅是成本,还有勇气。像IT.com.cn背后有将近20家的超级IT卖场支撑,这在网站的运营方便有“天时地利”之便,但还缺一个“人和”,如果没有一家媒体来长期助推,在未来长期的品牌推广和维护上就会没有“主场”。可以考虑和当地的有影响的专业媒体合作,有钱的话买下它,没钱的话不妨包了它。
在互联网时代,Copy是一种工作。这种工作做不好就叫剽窃;做好了就叫共享。IT.com.cn作为一家新晋的IT门户,不忘打出互联共享的文化牌,可以推断其掌门人是一个老网民,而且肯定是博客中国的常客。一边做网站赚钱,一边搞IT文化,也不错,现在更多的网站在SP抢钱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连喊口号的能力都已经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