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半年的冬眠之后,南京熊猫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简称“熊猫移动”)又开始了艰难的出发。 4月6日,熊猫移动宣布同中邮普泰和五星电器签订88万台手机的销售订单,总价值约11亿元,这也是熊猫移动在遭遇易美事件之后所获得的最大一笔订单。此前,熊猫移动的销售基本上依靠自建渠道和马志平的江苏天创。
按照熊猫移动董事长周振宇的规划,2005年,熊猫移动将确保内销200万台手机,实现20亿元的销售额,同时出口手机50万台。
11亿元大单 熊猫移动常务副总裁李新春告诉记者,2004年10月,熊猫移动的手机出货量一度冲高到30万台,这在熊猫移动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李新春的幸福感到了11月份就戛然而止了。在经销商和供应商向易美讨债的事情爆发之后,由于易美贴的是熊猫移动的牌照,而且两家公司都有一个相同的股东———马志平,很多经销商开始产生了怀疑。“我们的销售从去年11月份就慢下来。”李新春告诉记者。
此后的半年时间是熊猫移动在市场上最艰难的时候,包括周振宇在内的高层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同经销商和供货商沟通,确保他们对熊猫移动的信心。
4月6日的签约,对于熊猫移动来说显然是一个不小的鼓励。按照协议,2005年中邮普泰将销售80万台熊猫手机,总价值约10亿元,而首批30万台熊猫X30已经采取包销的方式买断。
与此同时,熊猫移动还与江苏五星电器签订了8万台的手机销售订单。
“这实际意味着熊猫移动的销售渠道开始转型。”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三年前我们采用的是地包的模式。”李新春告诉记者,在2002年马志平入主熊猫移动之后,熊猫移动基本上采取自建销售渠道的方式,通过熊猫移动和江苏天创设立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直接向地区代理商发货。
2003年,由于地包的覆盖面太小,熊猫移动的销售渠道又调整为了国包、省包和地包三位一体的模式,也正是在这种销售模式的刺激下,南京熊猫的手机销售一度在国产手机中排名第五。南京熊猫(600775.SH)的资料显示,2003年熊猫手机销售量达250.74万部,比2002年同期增长304.58%。
但是在2004年,受易美事件的影响,熊猫手机的销量迅速下滑,2004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只有9.37亿元,净利润15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24.37%和91.22%。
而为了实现2005年的销售目标,熊猫移动提出的2005年工作重点是集中资源、营销终端。
马志平不再主导熊猫 “马志平目前在配合审计调查。”周振宇透露。 周振宇同时还透露,马志平目前虽然还是熊猫移动的副董事长,但是最近很少来公司,而熊猫移动目前的工作已经主要由周振宇为主的8人决策委员会来负责。据熊猫移动副总花永清介绍,该委员会成立于2004年11月。具体职务设置分别为:周振宇担任主任,熊猫通信产业集团总经理邓伟明、马志平两人担任副主任,而财务委员为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熊猫移动董事吴六林,在遇到重大问题产生分歧时,该委员会采取表决的方式进行决议,这也就意味着马志平已经不可能再主导熊猫移动。
在周振宇主导熊猫移动之后,渠道的变革也迅速的展开,“年初开始,我们就制定积极的渠道政策,把大连锁的合作放到重要地位”,周振宇表示,而这次同中邮普泰和江苏五星的合作就是周振宇变革的体现。
在熊猫移动公司内部,周振宇也开始了大幅度的重组,将熊猫移动的销售部和市场部合并为营销中心,原有的20个分公司也被缩减为15家。
实际上,在易美事件爆发之后,熊猫移动同马志平的江苏天创在手机销售上的合作就已经减少了。资料显示,在马志平掌控熊猫移动的两年多时间里,共为熊猫移动制造了14.44亿元的应付帐款,其中江苏天创的应付帐款为12.82亿元,而马志平持股的上海易美1.62亿元,与此同时,马志平还利用熊猫移动为其江苏天创提供了4.2亿元的违规担保。
而在南京熊猫一位高层看来,虽然易美事件给熊猫移动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但是在南京熊猫的业务构成中,除了彩电和手机业务是采用熊猫的品牌之外,其他的同爱立信、索尼爱立信和夏普的合资公司采用的都是外资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