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苹果电脑在北京举办了其音频播放器 iPod mini的发布会,从而宣告了这款苹果最小的便携式数字音频播放器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而根据国内权威的电子信息类网站太平洋在线的消息,首批到货北京的iPod mini早在到货前就被订购一空了。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报导, iPod mini2004年7月24日正式于日本市场上市。位于东京银座的苹果产品直营店开卖6小时,约1,500台的iPod备货即销售一空,消费者更是排起长龙等着购买产品。
一.谁是ipod
ipod是苹果公司开发出来的数字音乐播放器。它率先采用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实现了mp3容量几十倍的提升。在外观设计上,ipod也体现了苹果一贯的简洁,时尚的风格。2001年10月23日推出首款iPod以来,苹果公司不断改进,到目前共有四代ipod出现在市场上。2004年1月7日苹果公司发布了ipod mini。这是一款更为小巧的产品。它容量小,体积小,但更富于变化。比起ipod单一的白色,mini一共有银、金、粉、蓝、绿五种颜色,而售价也要更低,这也就是它刚一上市就受到如此追捧的原因。
二.ipod 成为苹果公司利润奶牛苹果电脑公司日前发布财报称,该公司第三财政季度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逾两倍。这主要归功于数字音乐播放器ipod销量的迅速增长。风靡市场的ipod销量由去年同期的304000部升至今年的860000部。而在第二财政季度,ipod的销量一度超过个人电脑。
苹果电脑称,第三财政季度净利润达到了6100万美元,合每股收益16美分,公司销售额也较去年同期的15.5亿美元增长30%至20.1亿美元。而华尔街此前预计,该公司第三财政季度销售额为19.5亿美元。
三.解析ipod的成功
1.产品定位
定位是指企业,产品或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我们提到百事可乐,就感到一种年轻的气息,提到wal-mart就想到廉价。这些都是建立在品牌上的联想。苹果(apple)这个品牌在消费者的印象中代表着特立独行,代表着我行我素。而这种定位恰好迎合了当前年轻人的思想。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当我们评价一个歌手的时候,我们会说这个歌手很自我,只是在台上尽情的表达而不管观众,我们说这个歌手很cool,他们这样,反而会得到观众更疯狂的追捧。ipod延续了苹果这个品牌一贯的风格,在设计上,在功能操作上,在外观上都没有走消费者熟悉的闪存式mp3的道路。而完全是革新和颠覆。
2.产品分析
ipod在数字音乐播放器上的成功得益于它带动了一种模式,那就是设备提供商+内容提供商模式。在ipod刚推出的时候,许多唱片公司对下载音乐相当反对,他们认为这样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收入。苹果要推行新产品,必须迈过这道坎。苹果的解决办法就是推出有偿的下载服务。苹果与华纳、环球、EMI、BMG和索尼等唱片公司达成授权协议,允许用户通过苹果的工具itunes付费下载音乐,而苹果的收费是每首歌曲99美分。本来这只是苹果促进其产品销售的一个策略,但事实上,提供歌曲下载服务日渐成为苹果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可以说ipod提供了硬件的可能,而itunes工具不但帮助ipod起飞,而且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3.联合销售
为了配合iPod高昂的售价和高贵的品质,著名的奢侈品品牌Gucci也开始为iPod生产皮套。Gucci的品牌配上不惜成本的用料和精美的做工,售价也是可观的。这个皮套的售价为195美元!折合人民币大概相当于1600元。Gucci的出现,显示了ipod不只是一个科技产品,更演化成了一种时尚。而更为绝妙的联合来自于ipod和甲克虫汽车,这是美国流行文化的两家代表性企业——大众汽车公司和苹果电脑公司。ipod和甲克虫的结缘,恰恰显示出苹果公司对ipod所面对的细分市场的准确把握。
二.苹果反对苹果
1.从封闭到兼容
ipod的上市带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苹果公司第一次大张旗鼓的提出了兼容性的主张。在这以前,无论是革命性的macnitosh还是imac,powerbook,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封闭在苹果的系统里。苹果的机器使用mac自己的操作系统,而pc上的软件也很难移植到苹果的机器上。这被作为苹果的一个风格长久的延续下来,并且被广大的苹果迷津津乐道。他们认为这是苹果保持与商业社会距离的一个手段。但苹果自身也觉得这样是走进了一个死胡同。虽然苹果的总裁Jobs宣称pc和mac是电脑的两大阵营,但这改变不了苹果电脑市场份额徘徊在5%的命运。ipod终于引领了这样的变化――苹果开始了走进大众的第一步。因为没有人会为了ipod额外买一台mac机,pc是电脑市场的主流,这是事实也是趋势。
2.从小众到大众
自从1984年,macnitosh问世以来,世界各地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苹果迷组织,他们在一起交流使用心得,是苹果的文化把他们凝聚在了一起。但仅有这些人并不足以维持苹果这样一个公司的生存。ipod的出现成为苹果转型的一个事件,苹果没有走进技术的死胡同,ipod+itunes显示了苹果的决心:打造个人影音终端。这比起小众化的个人电脑市场是更有前途的。而事实上正如《商业周刊》的专利作家Charles Haddad所说:“iPod代表苹果的来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