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秋风劲,今朝又逢黄金周。从1999年第一个国庆长假到现在,尽管只有短短的五年,但每逢长假,人们就互相问候:这次准备去哪儿玩儿?长假和长假中的旅游仿佛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得益于旅游业的繁荣和对内需的拉动,长假也被尊称为黄金周或者旅游黄金周。然而,一个问题是:旅游是谁在旅游?黄金是谁的黄金? 谁在旅游
在郑州市的一家大型超市内,一位20岁左右的售货员说:“我不会出去旅游。一来没有时间,我们每个月可以调休4天,没有其他的假期,全年都是这样。并且越是国庆呀、春节呀我们越忙。二来没钱,我现在每个月收入只有五六百元,除了吃饭租房剩不了多少钱,我还打算趁现在年轻多攒点钱日后自己开店做老板呢!”在超市外面,一位少妇怀里抱着8个月大的孩子,在交谈中得知她下岗了,丈夫一个人挣钱,工作也忙,他们没有出去旅游的打算。
豫北某市的一位乡中老师说,放假了的确想出去转转,可是没有心情。他妻子在这个乡卫生院做护士,可是已经4个月没有发工资了,什么时候补发还不知道。而当记者向一位农民征询对出游的看法时,他竟然哈哈大笑说:“我们旅哪门子游呀?出去一趟至少得花千儿八百的,哪有钱呀?再说了,这几天正是收秋的时候,光地里的农活都拾掇不过来,哪里有时间去旅游呀?”
河南省教育厅的张先生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河南分公司的董女士都表示:平常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探亲,假期打算回老家一趟,看看父母;加上黄金周出去旅游到处都是人,没什么意思,就不去了。
在北京中关村经营一家电脑公司的王先生说,越是假期生意越好,越不能离开公司;加上自己还很年轻,以后去玩的机会多得很,现在集中精力把公司做大才是第一要务。
河南中青旅的丁经理就此问题说,现在随团去旅游的一般是企事业单位的员工,他们收入较高也很稳定,并且可以享受法定的节假日,这些人是旅游市场的主力。今年人比较多的几条线,像九寨沟、海南岛和昆明,每人要两三千元甚至更高,对收入较低的人来说确实在经济上有很大压力。当然,也有一些人经济上没有问题,但是没时间,比如做生意的,越是过节越忙,他们也不会去旅游。还有就是那些有相当的经济收入,但不想随团出游的人了。基本上说,现在出去旅游的以中高收入的人为主。
谁的黄金
从1999年第一个黄金周到今年“五一”黄金周,全国旅游市场总收入将近4000亿元,累计共有近7亿人出游,平均每个黄金周出游人数为六七千万。旅游业成了黄金产业,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开发旅游景点,很多地区都把旅游业列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旅行社多如牛毛,且多有盈利。景区景点改建扩建,忙得不亦乐乎。
同时,“黄金”不仅是对旅游而言的,很多行业如交通、宾馆等都从中受益。以去年的国庆黄金周为例,全国共接待8999万人次的旅游者,实现旅游收入346亿元,其中民航客运收入16.5亿元,铁路客运收入10.6亿元,31个重点旅游城市实现旅游收入157亿元,其他旅游城市和景区实现旅游收入162亿元。
餐饮业也是“掘金”大户,每逢国庆节期间,家庭宴、婚庆宴、旅游宴这三大热点就带动餐饮业营业额大增。今年这种势头也有增无减。像郑州市一家著名火锅城的张经理就介绍说,他们的生意本来就比较火爆,一到中秋节和国庆节更是要提前几天才能订到位子。商业同样能在这黄金周的大宴中分得一杯羹,现在离国庆节还有几天,不管是商场、超市还是小专卖店,都做好了准备,要在这“十一”长假中大赚一把。
在这个黄金周的狂欢盛宴中,不会少了嗅觉敏锐的媒体的参与。电视、广播、网络和报纸都使出浑身解数,开辟专版专栏给出行的人们以指引,给旅行社和景点做广告。
黄金周,成就了众多掘金者。
黄金周走向何方?
我国实施长假制度,始于1999年。当时,通货紧缩是经济运行中最明显的特征,通过宏观调控带动经济增长是个严峻的任务,拉动内需则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所以在那一年,高校扩招和国庆长假的举措相继出台,并对接下来几年的社会经济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校迅猛扩张和黄金周的汹涌人流共同构成了近几年的社会风景线。
只看旅游,尽管我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但从旅游人数看,我国并没有排在世界前列,低于法国、美国等欧美旅游大国。从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看,我国也还处在较低水平,旅游业还没有达到支柱产业应该达到的规模水平。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收入水平差距太大,使得旅游将大多数人排斥在外了。说白了,长假无非就是让人们有时间出去花钱玩,大家一块放假,一块花钱,其表现就是黄金周。这里的关键不是说要给人们时间玩,而是要让人们有钱花。但13亿人口,如果只是1亿人在那里花钱,另外的大多数人就只能做观众,这样的结构很显然不能支撑起一个支柱产业。现在正是这种情形。
但愿旅游黄金周能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