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旅游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项新兴产业。经过20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5大客源目的地,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排名第6位,中国国际旅游收入从1978年的2.63亿美元增加至1999年的141亿美元。与此同时,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均得到长足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旅游收入平均递增率为24.4%,国内旅游收入平均递增率为39.2%,1998年我国旅游业产值占GDP的4.2%。我国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国际旅游为主导、国内旅游为基础、出境旅游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根据目前的发展势头,到2020年,中国国际旅游收入有可能达到635亿美元左右,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会增至8%,旅游业将真正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旅游开发,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定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我国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6年,近年来发展较快。《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2000年我国自然保护区应达到1000处以上,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公里左右。现今已有长白山、卧龙、九寨沟等14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洞庭湖、青海湖鸟岛等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有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绝大多数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很好的保护。但是由于长期缺乏可持续发展思路,缺少科学管理经验,随着自然保护区内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以及旅游产业的超常发展,使得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业在产生社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与保护生态环境背道而驰的不良后果。为实现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双赢”,发展生态旅游业成为必然选择。 一、生态旅游业是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 传统的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表明,传统的旅游方式有悖于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初衷,必须寻求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具有共性的旅游开发方式,即开展生态旅游。它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为取向所展开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利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行活动,是绿色旅游业。生态旅游80年代初受到西方国家重视并得到快速的发展;我国90年代中期发展较快,1995年1月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分会,并把1999年定为生态旅游年。生态旅游业成为旅游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是绿色产业的一部分。世界旅游业每年以4%的速度增长,而生态旅游业以平均20%~30%的速度增长。这一切都归功于生态旅游业能够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 (一)生态旅游业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提供融资途径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金额有限。如我国自然保护区投资每百公顷为0.5美元,仅为世界平均的1/25,平均每个自然保护区建设费用缺口占需求额的60%,管理费用缺口占需求额的26%。由于资金的极度缺乏,许多自然保护区仅停留在简单看护上,对于自然保护区发展所必须的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等均无法开展。生态旅游业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融资途径,使得自然保护区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设施得以建立,使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也使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保证了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生态旅游业带动周边社区发展 生态旅游业的核心目标是把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和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发展地方餐饮服务行业、住宿服务行业、土特产品市场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缓解了其“靠山吃山”的传统生活方式与保护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减少偷猎、偷伐现象的发生,减轻自然保护区的压力,缓解自然保护区和周边居民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使直接受益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工作,从而带动周边社区的发展。 (三)生态旅游业可增强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是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责任,而应是生态旅游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当地居民积极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增强其责任感,提高其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及经济发展统一的关系的认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环境破坏和污染事件的发生,才能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受损的“外部不经济性”症结,促进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旅游业可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 通过开展生态旅游,让旅游者亲自游览自然保护区,增强对其了解和认识,发挥扩散效应,加上媒体的宣传作用,让更多人知道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意义,有助于采取措施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 二、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对策 (一)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1990年在加拿大举行的“90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提出了《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1995年西班牙“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通过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标志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得到各国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以及旅游者的认可和重视。《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认为:“在维持可持续系统承载力范围内生活的同时改善人类生活的质量——如果一项活动是可持续性的,实际上它可以永远地延续下去。”这实质上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因而,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过程中,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充分考证它对其他资源、其他要素及其整个旅游环境的影响;兼顾代内和代际公平原则,对当代人和后代人负起同样的道德义务,为他们能够享受旅游乐趣留下充分的余地。 (二)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是一个复合交叉型产业,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现行《自然保护区条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已不能满足其发展要求,应制定《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法》,界定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战略地位、对策、步骤、目标及各级政府权限职责等,使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从长远利益出发,立足生态环境承受力和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在保护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与建设。把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积极探寻旅游业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促进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进。 (三)合理建立各级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利用生态发展旅游、通过旅游保护生态的双向促进的特殊旅游形式,必须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实行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应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法定程序和条件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等活动。严格执行功能分区的规定,对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 在规划阶段应对各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既要考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合理布局设施和维护生态平衡等,又要紧密与区域所在地的重点发展项目、相关行业配套,减少实施中的盲目性、局限性和短期性造成的不必要损失。采取有效措施,如预约制、票价调节制、增设配套景点、拓展新旅游景点和增设多类型旅游项目等,将游人分流,减轻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压力,维护自然保护区生态平衡。 (四)健全资金支撑体系,完善财税支持系统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资金作为后盾和保障。通过国际组织贷款、政府贷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融资和创建境外旅游产业基金融资等多元融资方式,积极利用外资开发专项旅游产品、保护旅游资源;运用中央和地方财政手段引导和控制旅游建设项目投资资金流向,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发展;借鉴国外经验,开辟旅游税和旅游资源税,所得款项专门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旅游意识 生态旅游开发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它要求人们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并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应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来提高公众的生态旅游意识。首先,对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政府官员、开发商、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认清当前旅游发展趋势,在旅游开发经营中自觉运用生态学原理,推出真正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展生态旅游;其次,提高游客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用生态学原则指导旅游活动;再次,对当地居民和社会公众进行宣传,通过标本、图片、影视、录相及宣传资料普及生态旅游知识,使生态旅游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桥梁,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阅读
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前景探讨 工程造价风险防范探讨
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前景探讨摘要: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工程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大,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作为建设市场主体之一也得到空前发展,其已成为建筑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程造价计价改革的深
论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及其创新意义 生态旅游观光农业
所谓观光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是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观光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
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
高要市广新农业生态园 广新农业生态园门票
广新农业生态园于2000 年5 月份开业,占地面积 5000多亩,位于肇庆高要市,距风景名胜七星岩、鼎湖山仅18公里,距广州40分钟车程,距广肇高速公路白土出口处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生态园积极打造土地开发整理、环境教育、农业观光、科普教育等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国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因属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三大水系发源地而得名,位于青海省南部,西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东部与四川省毗邻,北部与青海省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相接。总面积36.6万平方公里,包括17个县市,占青海省土地总面积的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