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数字电视几大推广模式孰好孰坏?这很难回答。或许他们都更适合本地区的特点,如果单纯模仿,其他城市便很难成功
8月24日,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BIRTV2004)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拉开了帷幕。数字电视的“泡沫”似乎也感染了大会的主办者,展会第一次开辟了数字电视展区,广电总局搭建了600平米的展台向到会观众大力宣传数字电视的不同推广模式。
数字电视因其巨大的产业利润,正吸引着产业界、运营界和投资界的共同关注,广电总局更是希望能够在2004年实现突破,除了下发相关条令为中国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限定时间之外,还推出了青岛、佛山等模式为中国各地的广电运营商指明方向。这次大会上,青岛、大连、佛山、杭州四大模式首次集体亮相。
令人吃惊的杭州模式
“3月份,召开‘青岛模式’的推介会时,就有人不看好这种模式、唱反调,但后来事实证明以后一系列模式的推出,包括佛山、杭州等都是在受到青岛模式的启发后改进推出的,青岛模式走出了探索中国数字电视推广应用的第一步。” 在8月24日的BIRTV研讨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如是说。不过杭州模式的创新更引起了张海涛的注意,“他们的推广模式使我很震惊。”
这一令人吃惊的模式,最大特点是增加了新型的交互方式,通过有线电视网与以太网的结合为人们提供交互型增值服务,“他们通过‘广播’与‘交互’两种内容方式的提供,很好地把公众服务与市场服务分开,公众服务继续采用一般收费方法,而交互模式则采用市场定价”。 3月25日,杭州数字电视开始正式试运营,内容分为“广播”与“交互”两种,其中广播式有56套模拟电视节目可供选择,交互式则有8万多小时的点播节目资源。每户可以免费得到一台价值850元的基本型交互式机顶盒,只要按现有有线电视每月14元的标准付费就可以看到60多套数字电视节目。免费午餐十分诱人,不过2005年底以后这一优惠仍将结束,2006年将按新标准收费。
尽管承载着业界的众多期许,杭州市的推广模式依然面临着投资巨大、价格高昂和内容相对匮乏的瓶颈,一位广电行业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同时杭州的交互式机顶盒生产也受到芯片供应的制约。目前,即使开足了马力生产,厂家一天也只能生产400台机顶盒。此外,我国机顶盒市场的内部标准受制于地区性有线网络运营商的要求,这限制了生产厂家的壮大,能否进入其它地区的市场,取决于当地的有线网络运营商。
自掏腰包的运营商
还有一种转换模式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它刚刚推出不久,并不为公众所熟知。这就是太原模式,据说这是一种自掏腰包的解决方式,这也是其最大的特点。青岛模式主要依靠厂商的投资,而佛山则是借助了外来投资者的力量。
“太原模式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资金问题,除了来自市政府方面的支持外,我们本身也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太原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雪平直言不讳,“其实各种模式所面临的最大问题都是巨额的投入资金。青岛模式也好,佛山模式也好,都是为解决资金瓶颈而提出的。”
不过到目前为止,太原的推广工作还没有正式展开,“目前,虽然2亿元的初始投入资金已经到位,整体平移的系统设计工作也已经完成,但整体转移工作并没有开始。我们很快将着手数字电视的推广,预计到明年年底就能实现60万用户的整体平移。我们的定价也会参考青岛模式。”张雪平同时表达了对于某些节目内容定价过高的忧虑,他认为过高的定价不利于市场的培育,“随着中数传媒6套央视节目的落地,我们也在考虑以市场定价的方式推广,但这些都需要和他们谈判。”
哪种模式最有效?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青岛模式、佛山模式还是改进后的杭州模式,始终都摆脱不了市场的质疑。在广博会上,广电总局专门为青岛、佛山、太原、杭州四个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城市搭建了巨型展台。四个试点城市的数字电视推广单位都派出了强大的参展阵容。
今年3月下旬,数字电视 “青岛模式”因其在国内的首创性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一模式以小区为单位,在推行数字节目的同时完全停止输送模拟信号,免费赠送机顶盒,频道数量由28套增加到50套,增加了17个广播频道以及影视剧、纪录片两个NVOD频道,此外还开办了电视信息平台与商务平台,在以上这些内容资源的基础上每月向用户加收10元钱。为解决数字电视的内容空白问题,青岛的数字电视还引入了诸如航班服务、天气预报、便民服务等信息服务。
作为广电总局重点建设的项目,青岛有线数字电视使得用户的电视机成为了数字多媒体信息终端,电视机不仅是看电视的工具,还是信息工具、生活工具和服务工具。但对于青岛模式的质疑依然不断,一位家电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岛模式牺牲了企业的利润,很多企业现在并不赞成这种模式,因为与机顶盒近千元的成本相比,十几元的增收费无异于杯水车薪。一开始企业必须垫付很多资金作为免费派发的前期投入, 导致这些资金被深度套牢。海尔和海信这样的大企业能承受得起,但又有多少这样的企业呢?”
借鉴了青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经验和教训,佛山市6月份推出了独创的“佛山模式”。这是一种以“一卡一费”为特点、逐区域全部关闭模拟电视、按频道销售的节目运营、多元化合作引资模式。佛山市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总经理张洪洲介绍说,佛山市转换为数字电视后,用户收看电视的费用由每月的14元上涨到了17元,并对用户采取了“一卡一费”制度。目前,全市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经达到6万户。
可惜“佛山模式”也没有摆脱被质疑的命运。佛山市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一位工程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机顶盒价格高和投资回收期长是目前的一大瓶颈。虽然国内机顶盒价格较前几年已经有所下降,但即使是通过政府多品牌竞价方式采购的基本型机顶盒和智能卡,目前也仍未达到预期的价位,佛山城区约有10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按照每个机顶盒700元的费用,2006年前光机顶盒一项至少就需要投资7亿元人民币。
哪一种才是中国最有效的数字电视推广模式?也许太原市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煜的一番话道出了究竟,“模式我们看到了很多,到底哪一种是最好的,很难说。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广电运营现状不一样,各地方整体平移的方式肯定也不相同”,贾煜告诉记者,“我们的模式充分考虑到太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广电建设现状,可能更适合我们自己。”
为电视装上轮子
本届BIRTV大会上北广传媒的展台上展示了一种移动电视设备,而这种小小的屏幕近来被普遍地安装到了北京的众多公交车上。像10年前移动电话刚刚出现时一样,电视被装上轮子对于见多识广的北京人来说多少还是有些新奇,因为这可是不同于车载放像机的设备,它可以实时播放《新闻联播》等节目内容,在家里能够看到的节目,在车上同样可以看到。除了公交车外,电视节目还出现在手机屏幕上。目前,手机电视在广州和上海都有了现实的应用,电视像电话一样正在从固定走向移动。
2004年7月,首届中国移动电视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全国近20家省级电视台以及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传出的信息表明,我国在移动电视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上海又处在全国的前列。北京、上海、深圳都是我国地面数字电视的试验区,在一系列技术试验的基础上,上海人吃到了数字移动电视的第一只螃蟹。上海文广集团技术开发部林定祥主任认为,“电视内容的数字化、传输过程的数字化正在使电视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移动电视只有在数字电视时代才能应运而生。” 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每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超过150万人次,每人平均乘坐时间达到50分钟,大量的潜在广告人群为移动电视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市场。
2003年移动电视首次出现在上海,短短一年就遍及公交车、巴士、轮渡、地铁以及众多的广场、大厅、医院和便利店,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移动电视网,覆盖了全市90%以上的地区。继上海以后,北京、成都、南京、沈阳、武汉、南昌等地都在启动移动电视,移动电视正呈遍地开花之势。北京北广传媒移动电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移动电视公司)王莹告诉记者,“目前北京的移动电视已经安装到各主要交通干线的3000辆车上,安装、维护、运营、内容提供都主要由我们负责,年底预计有4000辆公交车都将有我们的移动电视。”而北京移动电视公司也正在和地铁、城铁公司商谈合作事宜,移动电视的全面普及似乎指日可待。
随着有线电视的普及,地面电视广播的功能似乎在逐渐衰退。但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地面电视赋予了新的生命力。移动电视正在成为新的热点,有专家指出,移动电视的发展空间并不局限于此,随着通讯、计算技术的发展,商务电视的出现也成为可能,这是针对繁忙商务人士的一项定制业务,可在商务车上发展,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视”来实现。虽然目前移动电视主要由广电系统内的公司运营,但部分专家已明确把它定性为户外媒体,新型受众的发现以及排他性的广告宣传模式,将会使这些广电系统公司受益匪浅。
7月28日上海数字电视产业联盟成立, 8月6日北京有线数字付费电视联合体成立,有线网络运营商、 产业界、频道集成商以及节目供应商对中国数字电视的推广模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而新近推出的杭州模式和太原模式,以及应运而生的移动数字电视业务,更加证明了数字电视产业的大发展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