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能效论”存在缺陷
国家权威监督检测缺位,“小马拉大车”撑起虚高能效比
行动指南
需要注意的是,高能效比并不等于节能。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有些节能空调所标称的高能效比,只是一个初始数值,在至少长达8年的空调寿命周期中,能效比衰减严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效节能”。对用户来讲,买的只是“短高效”空调。消费者如果要享受目前市场上的“高能效比”空调,一定要掏更多的钱。从我们市场走访的情况看,大一匹、能效比范围在3.4-3.8之间的高能效空调,与同品牌的普通空调比,一般要贵至少1000元。而消费者使用过程省下的电费,大多难以抵消其本身的购买差价。
胡立宪:高能效比不等于节能
TCL空调总经理胡立宪
随着3月1日空调能效标准的正式实施,消费者对节能话题日益关注,然而,TCL空调总经理胡立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认为高能效比并不直接等于节能。
《新京报》:您提出这种观点可以说冒天下之大不韪,您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胡立宪: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大多数节能空调所标称的高能效比,只是一个初始数值,在至少长达8年的空调寿命周期中,能效比衰减严重。这些空调只是“短高效”,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效节能”。
《新京报》:能不能这样说,高能效比事实上存在一些猫腻?
胡立宪:可以这样说,高能效比成为市场热点后,一些空调生产企业通过增大热交换器面积、提高单位时间的循环风量而提高能效比的做法,表面上解决了适应中国新国家标准的问题,却势必带来制造成本的上升,这一方面浪费了大量不可再生的钢铁、有色金属资源,一方面又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对用户来讲,花大价钱买的只是“短高效”空调。
《新京报》:据我所知,空调能效比的提高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目前的高能效比空调是否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
胡立宪:目前空调企业提高能效比的办法大多是放大空调冷凝器和换热器、放大风扇直径与电机转速以提高单位时间的循环风量,用耗能偏小的压缩机与之匹配,即人们常说的“小马拉大车”。这往往缩短压缩机的寿命,且因为原材料的消耗增加而提高了空调的制造成本,价格随之上扬。
《新京报》:那您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哪里?
胡立宪: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解决空体的材质问题。原因在于,空调热交换器的主要载体———亲水铝箔翅片,仅仅是铝箔外层的亲水膜在保障其亲水性能,这种无论有机还是无机的亲水膜,都会因高温、氧化、污染、自身老化等,在2~3年内迅速丧失其亲水性能,无法顺利排出空调的冷凝水形成翅片间的“水桥”,堵塞出风风道,最终导致制冷时室内制冷效果变差,耗电量也就越来越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空调性能衰减。
董明珠:空调价格不会大涨
格力电器总经理董明珠
对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空调价格上涨压力,格力电器总经理董明珠认为:压缩机供应虽然仍然紧俏,但空调价格不会涨太多。
《新京报》:据我了解,格力空调在2004年产销750万台,2005年度,您将产销目标上升为1000万台,是否说明2005年空调市场将出现爆发性增长?
董明珠:其实不然,我判断2005年空调市场较上年肯定疲软,整体市场容量有下降趋势。但真正萎缩的是二三级品牌,几个大品牌在缩小的蛋糕上再切分。
《新京报》:2005年空调市场似乎比较复杂,原材料价格上涨、新能效比标准推出,高库存等不利因素令空调企业压力倍增,您如何看待2005年空调市场的这些不确定因素?
董明珠:首先,从新冷冻年的趋势来看,空调压缩机依然紧张,压缩机产量的总体增幅大大低于国内空调机的增长,致使压缩机供不应求。因此压缩机近两年都会成为空调生产的瓶颈,但由于2005年度的空调库存量很大,空调不会出现紧俏的局面。
至于原材料涨价问题,2004年的空调市场成本上涨30%,但空调零售价格并没有跟着上涨。在厂家解决库存的情况下,2005年的空调价格也不会涨太多。
《新京报》:3月1日起,新能效比标准已经实施,您认为此标准会给空调行业带来何种影响?
董明珠:空调新能效比国家标准的确立应该是空调业发展的一大进步,新能效比标准也将对营销良好、规范的空调市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国家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来检测或者监督产品的能效比值,现在有很多厂家只是把能效比当作一个炒作的噱头。怎样解决新能效比标准的切实贯彻、实行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