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月立秋之后,尽管不少地方仍然还是高温天气,但对于空调来说,则已经意味着一个销售年度的结束了,事实上这一段时间尽管温度不低,空调的销售却已经平淡了许多,即使到了双休日,各家电卖场空调柜前仍然人气很差。而与此相伴的是,前期与温度同样上升的空调服务投诉,现在也开始回落了,据北京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中心统计,今年5月份共受理空调投诉43件,6月份的空调投诉量比5月增加了近50%,但进入8月后,受理量又开始下降。不可否认的是,这几年不管是厂家还是商家在空调的售后服务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每到空调使用的旺季,关于空调售后服务的投诉也进入“旺季”,似乎这已经成了空调行业一个难以解开的结了。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结”的呢,怎样才能最终解开呢?
一、 产品的属性是根本
对空调产品来说,其与一般的家用电器有一些比较到的差异,最主要表现在两点,首先是产品本身属于一种“半成品”,也就是说消费者买到产品后他不能马上使用,而必须要经过再加工即安装才可以。而也只有等到消费者购买产品之后厂家才能完成“安装”这道最后工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事实上是产品加上“安装”服务,在目前情况下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就是产品的价格加上“安装”服务的价格。其次,在目前消费习惯影响下,空调本身还是一种季节性比较强的产品,一方面是使用的季节性,也就是说消费者使用空调存在相对比较集中的时间段,比如说夏季(也形成了居民用电高峰期),这是许多家电产品不具备的。另一方面是销售的季节性,也就是说存在非常明显的市场淡旺季,这一点也是受到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影响,因为一年中多数时间,他们并不需要空调。 而正是这两个属性带来了空调的服务问题,主要是安装和维修。对空调来说“三分质量、七分安装”,安装不当使用中就会出现问题,由于天气炎热和工作量剧增,安装人员精力和体力不足,造成安装时间不准时,以及安装为求快捷,往往忽略与用户的沟通,安装质量难以保障,所以这一般在旺季比较集中。而天气炎热消费者肯定要开空调,于是平时难得工作的空调在天气炎热时就暴露了“隐疾”,所以维修也在旺季时候相对集中,两相叠加就造成了旺季双方的摩擦更加集中。二、 行业服务模式是局限
目前空调售后服务的操作模式,主要存在三种。一是全部协议外包,即由厂家签订特约服务单位或者由区域总代理商签订协作单位。各个空调厂商会寻找不同的特约服务单位,理想的状态就是一家服务单位专做一个厂家的售后服务。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区域内一家的空调安装维修量并不能够满足一个特约服务单位的业务量,经常会出现冬天吃不饱、夏天吃不了的情况。 另一种就是厂家售后服务与协议外包相结合。一些厂家在全国由于采用的是分公司制的市场操作模式,利用在各地建立分公司的优势,自身拥有了一支专业服务安装队伍,这只队伍人数不多,服务范围也集中于重点城市。 第三就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专业家电售后服务公司。这种专业服务公司是建立在现代公司经营模式基础上,以服务作为最基本利益来源的,其本身拥有很强的优势资源,比如人力、网络、技术等优势。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专业家电连锁卖场的迅速发展,这几年专业的家电服务公司也迅速壮大,并成为一些中心城市家电服务行业的主要操作模式。 可以看出,无论哪种操作模式,作为消费者事实上已经购买了的“安装”服务并没有多少是由厂家直接提供的,而这一点也造成了厂家无法真正对“安装”的质量进行直接监控,而只能依靠简单的合同协议,以及利益关系来保证整个空调售后服务水平。所以现在行业通行的规则就是,“安装”商先为消费者提供安装服务然后再找厂家结算安装费,厂家则通过回访等手段来监督服务者的服务质量以决定安装费用的结算,这样我们就享受到了工厂的回访等看似“免费”的服务。而在目前的情况下,要改变这种厂商之间的交易规则,难度无疑很大。三、 向左走、向右走?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要解开这个结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居民的消费习惯(包括购买习惯和使用习惯)。空调行业有一句话叫“淡一旺二”或者“淡一旺三”,也就是说旺季空调的销售是淡季的二倍或者三倍,但是对终端消费市场来说,形成淡季的时间却是形成旺季时间的好几倍。这样要在很短的时间有时甚至是几天的时间完成平时可能是一个月的工作量,对厂家和商家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出问题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于是投诉也和天气一样迅速升温。如果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能够适当改变,那么安装的工作量就会小很多,与同期维修的叠加概率也会小一些,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旺季安装困难的局面。至于由居民使用习惯引起的维修问题,那更多是由天气说了算。但是最近几年空调价格战激烈造成质量降低也是引起维修率增加的一个直接原因,比如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2004在家用电子电器方面年受理了10248宗投诉,在全部受理投诉中占30.4%,比2003年的8909宗增长了15%,而对于空调类的投诉有696宗,其中,针对空调质量的投诉最多,有518宗。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厂家之间的服务竞争。比如今年1月1日起,格力和美的两大空调厂家率先喊出了整机、主要零部件包修6年的口号。短短4个月的时间内,志高、松下、海尔、格兰仕几大厂家纷纷应战,把原来就高于国家“三包”规定的整机三年包修的期限提高到了6年以上,科龙甚至把空调的售后包修期限一再拉长,普通空调为6年,节能“双效王”系列则延长到了8年。在这样一种服务竞争格局中,工厂事实上已经将原来属于维修范畴的一些项目包装到了“产品+安装”这样的商品价格中去了,也就是说将原来本该由消费者支付费用后才能享受的服务进行了“免费”包装。于是,在这种环境之下培养出来的消费者有时候就分不清楚他到底该为哪些服务支付费用、什么时候支付或者是支付多少费用,出了问题后就会拿当时商家或厂家的承诺作为谈判的砝码。而市场竞争的激烈却使厂家无法理直气壮喊出“收费服务”,而且他们经过“维修盘型曲线”周密计算发现延长售后期对维修成本没有太大增加,于是甚至还敢于将“免费”服务周期延长。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工厂自己也将自己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怪圈中,从而造成自身承担责任的大幅度增加,加剧了与消费者之间出现矛盾的可能,而这种状况短期内无法获得根本性改变,也就是说,即使工厂想回头也没有谁敢以身涉险。 其实,为了应对安装以及维修量季节上不均衡的问题,工厂也想出了许多方法,他们经过对维修故障的统计分析发现,其实许多故障只是一些操作上的问题,而另外一些则是细节上的问题,如果这些在旺季来临之前就发现,无疑可以减轻旺季时的许多工作量,还可以降低投诉率。于是近年来不少工厂利用淡季相对比较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推出“免费”的空调保养活动,这对消费者来说确实是多了一项可以免费享受的服务,而对于双方来将应该都是双赢。所以,消费者不妨充分利用这样一点,在旺季来临前对自家空调来个“健康预防”检查,以免在旺季时弄得双方都紧张。 所以,在目前这个状况下要真正解开这个结,难度应该很大,但如果消费者、商家和厂家三方共同努力,消费者进行意识培养,厂家和商家则尽力培育市场的合理规范,这样将双方的矛盾降到最低则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