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喝二两白酒 白酒论道(二)



中国人爱喝酒,中国是世界上喝酒人数最多的国家(不排除中国人口最多的因素)。古往今来,帝王将相喝酒,文人志士喝酒,才子佳人喝酒,甚至一些小孩子也喝酒。从刀耕火各到铁锤石斧一真到电子飞弹、飞船的今天,喝酒一直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的酒道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社会文化,大众文化的融合,是历史文化,风俗文化以及时尚文化的集成。要真正的领略酒道的独特风采,就必须到大众文化中去观摩那千姿百态的表现形式。

酒礼

  酒礼几乎与酒同步诞生,还在上古的时候,酒与礼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西周,酒礼的规定己经非常严格具体:首先是“时”——必须严格掌握饮酒的时间,只有天子、诸侯加冕等或其它喜庆大典时才可饮酒,否则即是违礼;其次是“序”——必须严格遵守等级秩序,按天、地、祖、神,长、幼的秩序来饮酒,否则是违礼;再次是“数”——必须严格控制饮洒的数量,每饮不超过三爵,否则即是违礼;第四是“令”——必须服从酒官的指挥,否则即是违礼。

  西周以后,酒礼成了历代统治者自觉用来维护统治、保护特权的武器,出现了所谓有“无酒不成礼仪”、“有礼之会,无酒不行”——反过来也即是无礼仪不成酒 ,有酒之会无礼不行——的独特景观。

  显然,这些“礼”都是礼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卑长幼之礼。本来,极重血缘关系的中国文化天然地重视长幼之礼,幼者对长者要无条件的服从,长辈对晚辈拥有无限的权力。

  如果说文化中所定之礼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那么文人雅士所定之礼则集中体现了士大夫阶级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统治者之礼也好,文人之礼也罢,都与普通老百姓似无多大关系。一般说来,老百姓饮酒不那么讲“礼”,他们更注重饮酒本身,更接近酒精神的原旨。

  因此,现代的酒道也比较偏重于饮酒本身的精神享受——在享受酒的精神世界的同时,享受人生的体会——三味酒道倡导的酒道核心精神就在这里。

传统节日与酒

  说酒道,不能不联系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古到今,传统节日带着特殊的意义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繁衍;无论中国人走到哪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就跟到哪里,中国的白酒也就跟到了哪里。

  春节与酒

  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众多节日中,春节,是最悠久、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在春节的众多习俗中,饮酒又是非常重要的项目。

  早在西周时期,人们为庆祝一年的丰收和新的一年的到来,就捧上美酒,抬着羔,聚在一起,高举角杯,同声祝贺,从此,开了过年饮酒的先河。到了汉代,“年”作为一个得大节日逐渐定型。到了这一天,家人放过爆竹后欢聚一堂饮“椒柏酒”,而且是让年龄最小的先饮。汉时期,初一黎明,各级官吏都要到朝行贺年之礼。汉制规定,群臣入宫朝拜需用根据品位的高底带不同的礼品,皇帝也要设宴款待。县级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参加。元、清两朝的蒙、满两族入主中原后,也都积极汲取汉文化,极重元旦朝贺之礼,把赐宴当作笼络人心的有效手段。元诗人萨都有刺《都有门元日》一诗写道:“元日都门瑞气新,层层冠盖羽林陈。云边鹄立千官晓,天上龙飞万国春。宫殿日高腾紫霭,萧韶风细入青。”在这些宴会上,联络感情的,表达祝贺的,当然都离不开我们的酒。

  中秋与酒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盛大节日,又称中秋节。“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中秋昼,鼓击士鼓吹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但中秋成为节日,是到了隋唐时期才约定俗成的。

  中秋节以赏月、拜月、玩月为主,又称“月节”或“月夕”。之所以选择八月十五这一天赏月,是因为一年之中这一天的月色最皎浩。

  月与酒自古就有着不解之缘,不少诗人都有既嗜酒如命,又以为月为魂。在月光明媚、清辉遍酒的中秋之夜,二三学子载酒赏月,吟诗作赋是最让骚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美事。中秋月,不仅是仕途畅达者的朋友,更是人生因顿者的知己。把酒赏月、吟诗作赋的习俗,唐以后的骚人默客也都非常注重赏月,视之为雅事。以中秋为题材的诗举不胜举,如唐代诗人裴夷在中秋夜荡舟洛河所作之诗;苏轼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写于中秋夜通宵长饮之后。

  中秋夜,饮酒赏月不独诗人喜好。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也都有乐此不疲,只不过他们没有诗人那份文才,难将所感诉诸诗篇罢了。据《天宝事》记载,唐玄宗的近臣苏廷在一年中秋的宫廷“文酒宴”上,忽发奇想,提出“清光可爱,何用灯烛”被大家欣然采纳。《东京梦华录》说:宋都在中秋节前,所有酒店皆卖新酒,所有酒楼皆重新结新,装饰门面。中秋夜赏月之时,富贵之家,结饰台榭;庶民百姓,争相上酒楼玩月。

  中秋节,赏月节;中秋节,饮酒节;中秋节,吟诗节。月、酒、诗的三位一体,铸为了炎黄子孙所最喜爱的秋季盛日——中秋节。

清明与酒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王晶,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时间大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农历三月)前后。这时的清明包括两二层意思:一是指节气,二是指节日。从节气来说,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从节日来说,它因与寒食相近(只差一天),往往两者并称,有禁火、上坟扫墓、踏青春游等风俗活动。这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一个俗演为节日的节气,与酒的关系也很密切。

  上坟扫墓是清明最重要的活动,这一活动必须有酒的参与。《帝京景物略》去:“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列坐尽醉”。扫坟祭祖表达的是生者对死者的情念和追忆,但死者虽己矣,存者仍须生,那堆堆坟茔怎能不触发生者岁月无情、人生有限的种种感概呢?祖宗坟茔是一个人根之所系,倘若清明日异乡飘零,不能前往祭扫,便会顿生断肠天涯之情,思乡情人之意,沉得自己是断了线的风筝,迷了航的孤舟,没有归宿。心头怅惆。此时此刻,大概只有酒可抚慰那孤寂的心、忧郁的魂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是个有着双重感情色彩的节日,不仅有上坟扫墓生别死离的悲酸泪,也有踏青游赏纵情玩乐的笑声。唐时清明前后,新及第的时士不是初会于杏花园,便是聚饮于江边。白居易、吴文英等人也都对文人雅士清明节赏饮酒的清兴幽情有着生动的描写:

  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小院回罗绮,深房理管弦。此时无一盏,争过艳阳天。听风听雨过清明,悉草瘗花铭……在这种恹恹的时节,酒的情趣发挥到极点。

  端午与酒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我国夏节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仲夏端午。端者,初也。”原来端午只意味着每月初五日。由于“五”与“午”同音,因此,端五又叫“端午”,后来特别将五月五日称为端五。唐时为避玄宗生日之讳,特将“端五”改为“端午”。从此,端午节的名字就固定了下来。

 白酒论道(二)

  端午节的内容主要有两项:悼屈原,辟邪恶。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因而,后世念屈原时就多与酒发生了联系,甚至把他的《离骚》当成了与酒一样须臾不可离的宝物。当然,仅喝点酒、读读《离骚》是远未行屈原精神的真髓的,真正的有识之士洪将军在《题屈原祠》中写道:“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祠堂小水滨。行客谩阵三酎酒,大夫原是独醒人。”

  “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旧时,每逢端午,不少地区都有饮雄黄酒以驱疾除病的习惯。有些地方,端午节还饮菖蒲酒、门插艾叶以避恶气。俗云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也有不少地方(尤其是北方)并不把端午当成“恶气”,相反还是把它当成喜庆之节来看待。唐玄宗在《端午壬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中,记述了端午佳节皇宫盛宴的欢乐情况,美味佳肴,醇醪琼液,树荫浓郁,清风徐徐,他们君臣欢欢终日,吟诗作赋,好不逍遥自在。

重阳与酒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如果说中秋是赏月、饮酒、吟诗的三重秦,那么重阳节则是登高、赏菊、饮酒、吟诗的四重秦。登高的习俗始于西汉,“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东汉时,这一活动又添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汝南人桓景,为战胜瘟疫,为民除害,拜方士费长房为师,潜心学习道术。魏晋以后,登高的迷作色彩淡化了,但登高饮酒的习俗却作为一重要的节日形式保存了下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九月九日,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骚人墨客更是以此为雅事,在诗中多有记述。岑参有诗写道:强欲登高云,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提到重阳节的诗与酒,我们不能不特别提到陶渊明和他的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重明饮酒佳话,己是众人所知了。孟嘉的趣谈似乎还鲜为人知。“孟嘉落帽”也就是一个专门的术语,用来指不拘小节的文人纵情酒娱乐的神态。

  婚嫁与酒

  按我国古老习俗,人生一世,从出生、婚嫁到死亡均离不开酒。婚嫁中更是少不得酒。尽管现实生活中很难有十全十美的婚姻,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乐于竖起这块人生的里程碑,乐于口尝这杯人生的浓酒。《礼记·(上民下日)义》中有“合卺而酭”,就是新婚夫妇以一个有求必应分成的两个瓢,各执一片,盛酒漱口,以表示自此相亲相爱的结婚仪式,后来演化出“合欢酒”、“交杯酒”。婚嫁饮酒的风习,至今未变,比如向人家去祝贺新婚,还是讲:去吃喜酒。喜宴上新郎新娘要向父母和来宾敬酒,双方还要喝交杯酒。三天后回门,女方也要设宴待客,称“回门酒”。人们通过酒表达对新婚伴侣的良好祝愿,新婚伴侣则以酒来表达对来宾的尊敬和欢迎,同时依托酒来营造一种欢乐的气氛。

  酒在婚礼中发挥了很多的作用:其一,表达了对新郎新娘喜结良缘的祝贺。其二,表达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对来宾的欢迎。其三,为婚礼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如果说酒在诗人那里表达的多是忧患的情思,那么在婚礼上则表达的多是幸福的感受。

  丧葬与酒

  具现有文字可考,祭祀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系社会。种类大致分为"祭天地、社、祖、灶"几种。在酒没有出现之前祭祀主要用水,称之为"玄酒",后来发展到用"五齐",即: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沈齐。

  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念,人们常常用酒祭奠的艾艾楚楚、凄凄凉凉的,丧葬与酒有着密切的亲系。首先缘于酒的解忧消愁的功能。“何以解愁?唯有杜康。”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酒当作调节、抚慰精神创伤、释解郁结情怀、减弱种种忧愁的灵丹妙药。亲人谢世,杯酒酒于坟前,既用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也用来安慰生者的痛苦。其次缘于“以死为生”的乐感文化。整体说来,中国文化带有相当浓厚的人世乐感色彩,重视实国玄想,重今生轻来世。其实这仅是民世的一种说法而己。再者,缘于传统的“面子文化”。许多人大摆宴席办丧礼,并非为了满足死者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吊信者越多,宴席越丰盛,丧礼越热闹,主人的面子越大,身份越高。但从实用主义来说,这可不能不算很大的浪费了。

  三味酒道的核心是精神层面的享受,而三味酒道的表现形式是通过对酒道形态的挖掘,充分地表现酒的季节性、情感性、情绪化和心理方面的寄托,从而让白酒成为时尚文化的一部分,融入人们的生活,融入现代的节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05976.html

更多阅读

喝一两白酒算酒驾吗 央视“酒驾” 白酒广告营销扎堆

     “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前20分钟,播放广告占了3分钟,而晚间新闻后的10分钟完全播放广告,其中白酒广告有四特、迎驾、古井贡、口子窖、河套王、舍得、梦之蓝、五粮液、习酒、杜康、红花郎、泸州老窖、今世缘、劲酒、剑南春、汾

服装企业海外并购:我们要的到底是什么?(二)

      1、资本的充裕性及后续经营的资金投入。         无论是对品牌还是对渠道进行收购,其最为重要的即是收购资本。而对于利润同样日益下降的服装企业而言,这些需要动用以“亿”为单位的资金如何获得即成为了收购企

蝶变 电视剧 中国白酒“世纪10年”蝶变启示录(二)

【记忆2006】年度关键词:自带酒水、商业贿赂、并购、调税、年份酒热、芝麻香。年度事件:水井坊·帝亚吉欧联姻。全兴集团完成管理层收购(MBO)成立盈盛投资公司后,于2006年将所持全兴集团43%的股权转让给“世界第一卖酒商”帝亚吉欧,自

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迈高:TNT两种跑法(一)

   初到上海时,TNT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肯·迈高着实被吓了一跳。那天,他打车外出办事,过马路时出租车差点与一辆疾驰的大巴相撞,这令他心有余悸。  开车不能太激进,那样会有危险,但做企业就未必。“在中国这个急速发展的市场上,保守是行

献王白酒礼品盒 购买自己喝和礼品白酒消费差异对比分析

食品企业成功营销系列之四十六:购买自己喝和礼品白酒消费差异对比分析为了更精准了解白酒产品的消费需求,竞争态势和潜在的市场机会,使白酒生产企业能够做到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品牌传播和产品市场推广,最大限度降低白酒企业品牌和

声明:《每天喝二两白酒 白酒论道(二)》为网友无尘谷有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