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声势浩大的品牌宣传相比,徐芳权的默默无闻让很多人难以置信。
在大红鹰声名鹊起的10年中,徐芳权面对面接受媒体采访的次数屈指可数。
作为宁波卷烟厂的当家人,在徐芳权的骨髓深处,他很不喜欢张扬。他是穷困人家的孩子,父亲早逝,16岁便去了萧山兵团,1977年从连指导员任上退役却是顶替母亲进入宁烟做了一名工人,后当过统计员,再接着是厂团委书记、工会主席、党委委员、副厂长,直至1996年一肩挑起厂长兼党委书记的担子,孩提时的辛酸以及在军营养成的性格,使得在他的思维方式中,多做远要比多说重要得多。
但做又绝非是事无巨细的大包大揽,恰恰相反,徐芳权被他的副手们形象的称作是“放权”厂长。
低调的做事,平和的做人,是徐芳权26年在宁烟的基色调。他没有一些企业家咄咄逼人、一语惊人的锐利,他更像平平静静的一潭水,温温和和的一阵风。但平和而又低调的他并非没有力量,他用10年的时间,在省局、国家局领导的支持下,与老搭档洪波及宁烟其他领导班子一起,把濒临倒闭的企业发展成为如今年销售46亿元,年创税利31亿的大型国有企业。
他的力量,多来源于他对现代和传统的独到理解和精湛把脉。
徐芳权在很公开的场合常说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十五、六岁便放下书包穿上军装。
但一个人的内涵终究与学历本身并无太大的关联。更何况徐早已拥有MBA学位是实打实的。
一个宁烟年轻的博士生坦言他对徐的看法:“徐对政策的理解,对大形势的判断,对企业文化的把握非常令人信服,将和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远见。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可以让我终生受益。”
作为一家现代大型国有企业的掌门人,徐芳权在攻读MBA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从《论语》、《孙子兵法》中汲取营养,并顺势把这两样现代的和传统的东西导入宁烟,使很多的企业高层和中青年企业骨干一边读着MBA,一边读着“之乎者也”。
正因为如此,很多的宁烟人告诉我,你要真正读懂大红鹰9年搏击市场胜利背后的拳拳爱心之举,就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
宁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胜利者,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他们用博爱之心,把胜利提升到了最高的状态。
徐芳权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听徐芳权讲述宁烟的胜利,于记者而言,也多少带有点听大师布道的意味。
无“仁”,胜利这篇文章就没有中心思想
以阅读《论语》的方式阅读胜利的广度记者:首先祝贺宁烟10年的胜利历程。我注意到宁烟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这几年宁烟一直在大张旗鼓宣传企业和品牌形象,但很少主动涉及企业对于公益事业方面的宣传,而据我所知,宁烟10年特别是1996年以后的8年间,爱心行动一个接着一个,捐助金额较为保守估计也有近3个亿。但你们一直就非常低调,——我查阅了您这么多年的年度报告和宁烟的会议记录,无论是大会小会,您都很少谈到这一点,——不止一个同行告诉我,宁烟对这个事情的低调令人匪夷所思。为什么会这样?
徐芳权:谢谢你的祝贺,也谢谢你对宁烟爱心事业的关注。对于宁烟一桩又一桩的爱心之举,我更愿意把此称之为事业,当然,它绝非单纯的慈善事业,而是一家相对较为成功企业对社会真诚的回报,我们称之为胜利之鹰的“阳光事业”。没有胜利作基础,就不会有阳光,爱的事业也就无从谈起。
对于我们的低调,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我们认为这很正常,非不敢为、不能为而是不想为。这与宣传品牌、宣传产品不同,我们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殊荣的获得,一是凭借产品质量本身,二也离不开宣传,不宣传那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消费者的知情权,而对于我们的“阳光事业”,我们更愿意多做少说甚至不说,把说的权利交给别人,我们需要在宣传中获得更多的“金杯银杯”,我们更寄希望于在踏实做事默不做声中获取越来越多的“口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口碑”是做出来的不是自己吹棒出来的,孔子说:“巧言令色,鲜仁矣。”一个人如此,一个企业也如此。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孔子,提到了“仁”。听宁烟人在如是评述您,说您在为企业导入CI、引入EPS的同时,一直不忘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进宁烟的企业文化中来,甚至有人把此喻之为宁烟的“一把手工程”,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宁烟的作用?
徐芳权:我喜欢读《周易》、读《论语》、读《孙子兵法》,原先这只是个人爱好,与做企业无关,我看这些书最多的阶段是在1991年,那段时间我身体不太好,加之宁烟生不如死濒临关门,我索性闲下心来,与这些书为伴,并不是看宁烟不行了,我要转行当学者,不是的,我的更多目的是养心养性,可以这样说,从我个人的读书经历来讲,我今天仍非常感谢有那么一段时期,那段时期所读的书足可让我品味一生影响一生,1996年在我挑起宁烟这个担子后,我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做企业,断不能割绝传统的东西——不仅是在企业文化的层面上。
比如《论语》,它很大一部分讲“仁”,“仁”是什么?从字面上讲,两人就是“仁”,一个人没有问题,有两个人就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爱、怎样互助的问题,这就是“仁”。“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这与马克思对“社会”的阐述具有异曲同工的思想: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仁”的内涵很深,有“信”的问题,有“义”的问题,更有“爱”的问题。孔子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国学大师南怀瑾对这句语的解释很有道理,他说没有“仁”的人,不但失意要忘形,得意也要忘形。我很赞同,具体到单个的人是这样,推及到人的群体——一个单位一家企业也会这样。与10年前相比,宁烟人有理由得意了,但得意不能忘形,这就需要用“仁”为宁烟的胜利作基石作后盾作支撑,无“仁”,就不会有胜利的长度、广度,我们这篇胜利的大文章就没有中心思想,就立不起来。
我们今天的胜利乃至今后的胜利必须立志于“仁”。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只有“志于仁”,才能上对得起国家,才能多做善事好事多多回报社会。怎样才能做到“仁”呢?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除了“信之”是对待客户的经营之道外,“老者”和“少者”恰是我们爱心之举的重点,还有“弱者”。我们出资1亿元筹建大红鹰教育集团,损赠2500万元建立1000所西部希望小学图书室,捐赠100万元成立宁波市大红鹰青少年科技英才奖励金;我们为宁波老年乐园捐献2000万元,每到春节资助革命老区老红军生活费几十万元;我们出资200万元资助山西河曲县,成立大红鹰流动医院,诸如此类,我们的目的就是尽自己所能,使“老者安之,少者怀之”,能“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我们把大红鹰定位在“胜利之鹰”,它的基本诉求有三:一、不折不挠追求崇高目标的拼搏精神;二、用爱心对待一切的博爱精神;三、永不自满,天天进步的超越精神。
这三点与孔子的学术思想可以说是一种传承。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是大红鹰的品牌的诉求理念,即企业的追求;“据于德”“依于仁”是我们爱的精神,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游于艺”,我们的“艺”是“六艺”的现代版本,即企业的文化理念及质量、管理、营销、人才、品牌等诸多经营要素的结合,凭借着自身的“艺”,永不满足,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道德仁艺”这四者是相辅相承的。“德”与“仁”则是根,没有爱人的精神,则不会有被别人爱的可能,所以只有博爱,才能与社会、与消费者“久处约,长处乐”。
《论语》给我们的启迪是:胜利的最高状态是搏爱,有“仁”有“博爱”,胜利的广度才能最大化。
厚德方能载万物
以胜利者的姿态理解博爱的厚度
记者:在“大红鹰”旧牌翻新后的10年里,人们对宁烟给予很多的赞誉,胜利已成为共识,但至今却仍有少数一些人持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宁烟的胜利是建立在垄断行业基础上的胜利,因而宁烟的博爱很大一部分带有慷国家政策之慨的意思。您如何评判这一观点?
徐芳权: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即使是对于胜利的认知,有这样那样的看法是正常的,但你不能始终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我们从来都没否认国家政策对宁烟9年胜利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但我们也必须尊重这样一个事实:从1993年开始,在中国近200家卷烟企业中,有半数以上处于亏损或潜亏状态,相当数量的卷烟企业经济效益在滑坡,他们也是国家垄断政策的得益者。所以,政策决不是企业成败的唯一因素。现在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已越来越多,因而诽议也就越来越少。
在“大红鹰”刚开发成功的前几年里,有人说我们的爱心之举是“做秀”,现在已很少再听到这样的说法,因为“做秀”的一个基本要件是企业主动的、刻意的找媒体来“炒作”,事实上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的爱更多的是“默默地奉献”。我始终认为“做秀”的爱是浅薄的。
作为一家国企,特别是相对较为成功的国企,一、必须照章纳税并以自身的努力让国有资产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增值,二、必须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奉献。前者是法定的义务,后者属于经营道德的范畴。企业最终是社会的,因此做好一个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奉献社会。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必须对社会做出回报,承担一个企业应该承担的义务,这是一个企业的底线,否则一个企业就缺乏存在的必要。
从10年前的包袱走到了今天,宁烟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的员工完全有理由生活得更好一点。但正因为我们在企业特别困难的时候品尝过生活的艰辛,所以我们懂得如何帮助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宁烟,也有位数不少的职工因为身体原因和其它别的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1998年我们成立了帮困基金会,那个时候我们的企业形势已经很不错了,仅长江洪灾我们就先后捐了600万元,但我们向帮困基金会却只下拔了42万元,不是企业没钱——员工们说,还是让我们自己精打细算一点多帮帮社会上更需帮助的弱势群众吧。自帮困基金会成立以来,我们已帮助了20多个职工和他们的家庭,与帮助社会的“大气”比较起来,我们的基金会几近于“吝啬”。
这就是我们在胜利之后,我们的员工对博爱厚度的理解。博爱是一种气度。
记者:最近我注意到这样一个新闻事件:北方有一家卷烟企业在进行爱心善举的同时向消费者宣扬“你为爱心捐了多少多少钱”,引来广泛争议。爱心本是崇高的,可一涉及到卷烟,似乎有点变味,您是怎么想的?
徐芳权:这也可以从一个层面解释我们为何不愿为爱心善举多说的原因。从我的内心来讲,你提到的这家企业并无过错,他们把合理合法经营所得的一部分用爱心的形式奉献给社会,其本身就是崇高的行为,人们之所以不大容易接受,因为你把爱心与商品——而且是卷烟硬扯在了一起。
卷烟行业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怪”行业,有人恶之,有人爱之,有人既爱之又恶之。开句玩笑的话,如果让我重新选一个行业做企业家,我可能不会选择卷烟。我可能做医药行业,现在我们也在做药,希望用“喝大红鹰有益健康”最大限度的弥补“吸大红鹰有害健康”。烟毕竟是有害的,因而我们一直在加强科研攻关,以期把有害的东西降到最低。这是题外话。
我们从不刻意把卷烟与爱心之举捆绑在一起。除了我们的品牌和品牌精神,绝不亮相别的什么东西,多说反而会有害品牌的提升。我信奉自诚如神,我们最大的愿望是通过我们诚心诚意的善举,能使越来越多的人——绝大多数不是我们的消费者,能体味到我们的爱,能共享一分胜利后的愉悦和快乐。希望宁烟的胜利、大红鹰的胜利是一种社会性质的广义上的胜利。这是博爱的胸襟。
我常常想,大海之所以成为大海,首先是它的低度,除此之外,还要有一种气度、胸襟,正因如此它才能容纳百川。
作为胜利者,我们要全面理解博爱的厚度,厚德方能载万物。
恒爱者才能恒持久
以博爱者的角度品味胜利的长度记者:一方面您告诉我说宁烟一直在保持对爱心之举、公益事业宣传上的低调,但另一方面,宁烟有很多人包括从事企划的人对我说,宁烟良好企业形象和品牌形家的树立,赞助公益事业却功不可没。这是不是很矛盾?
徐芳权:这并不矛盾。我少说甚至不说,但不等于没有人在说,因为我在真心实意地做好事做善事,做就是最有力的说。自己宣传上的“无为”,恰恰是提升企业形象的“有为”之举。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在2001年和2002年两年间,先后出资2500万元用于捐助1000所大红鹰希望图书馆在西部落户,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对此有一个统计,说按每年每校500人使用10年计算,这将意味着我们将使西部五百万贫困地区的孩子受益无穷。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数百万家庭对宁烟、对大红鹰的传诵,其力量无疑是巨大的。我们从来没有主动去找过媒体说要求宣传宣传,捐助纯属爱心,我们拿出这笔钱时没有任何要求回报的附加条件,后来有不少媒体在去希望小学采访的时候,偶然中发现了这个图书室,觉得很有意义,发了一些新闻,东部的人们这才注意到:哟,大红鹰这么一声不吭搞了这样一个大手笔,不简单。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青海黄河源头的“大红鹰”绿化林、山西河曲的“大红鹰”流动医院,又比如“大红鹰”慈善基金会、“大红鹰”教学基金,有千百万的人关注着,有千百万的人受益其中,宁烟良好的企业形象、大红鹰良好的品牌形象就是这样树立起来的。
业内有这样一个共识,认为宁烟的品牌宣传开创了卷烟业打造强势品牌的先河,我们愧不敢当,但我们的确从夹缝里找到了一点空隙,由于烟草行业特殊性和广告法对卷烟产品的限制,烟草企业对广告宣传往往望而却步。用爱心赞助公益事业参与公益活动,是企业和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我们毋需讳言。
我们也不是一开始就明白到这一点的,在1996年以前,我们做了很多爱的奉献,只为奉献而奉献,只为爱而爱,一点也没在意它是否会在社会上留下影响。1996年我做了厂长,也搞了几次爱心活动,收到了天南地北不少的感谢信,突然觉得,这何尝不是一个提升我们形象的大平台呢?而且“阳光”得很,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于是从无意到有意,从不自觉到自觉,我们开始一步步的“借势借力”用它来建设品牌。1998年以后,“借势”进入高潮,我们先后搞了“大红鹰”文化下乡巡回慰问演出、“大红鹰”明星足球表演赛、“大红鹰”杯青年歌手大奖赛,受众数以亿计,这些活动不仅给人们、给社会带来了精神食粮和艺术享受,而且非常有效地提升了品牌。至今有些公益性活动,如历时三个月行程18000公里的“全民健身万里行——支持申奥大签名”活动仍让很多人津津乐道。
很多专家习惯把宁烟的品牌提升归途径“三点战略”:抢占制高点、找准切入点、寻求闪光点。这是正确的,只要我们有高的起点,然后按照我们企业的理念去实施,爱心必定能赢来心的共鸣、口的传播、眼的关注。爱心赞助是品牌形象提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我们爱社会越多,我们的形象会越好,我们的胜利会更长久。
记者:以我的理解方式,作为高档型的产品,“大红鹰”消费的主要人群应在发达的东部地区,应是中高收入者,但你们的爱心却大都献向了西部,献给了贫穷的人,这是两个不同的受众,这是否有点主次混淆?
徐芳权:你这是一种误读。爱最本质的内涵还是爱,我们只是在不改变这种本质的情况下获取我们企业应该获取的东西,否则不只是主次混淆的问题,更是本末倒置的问题。
企业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我们爱的所有举动也无不围绕着这两点,只不过各有侧重,在东部,我们更喜欢搞一些大型的、有意义的文化活动,用先进的文化形式让他们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对于西部,他们相对还比较贫穷,更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比如能让孩子读上书,能有看病的地方,能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所以我们建图书室,设流动医院,造林植树。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爱一定要爱到点子上。
爱是无地域的。而且我更愿意这样认为,宁烟向西部献爱心,向贫穷的人献爱心,只是起了一个“二传手”的作用,爱心其实来自我们的消费者,享用“大红鹰”的“胜利者”,大多是有爱心的,但是他们可能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参与大型的公益事业,所以我们“聚沙成塔”,把他们的爱心汇流成河,让更多的人共享“胜利”。——我想这也正是我们胜利的价值所在,我们新时代的精神所在。是我们品牌建设的核心。今后我们将在遵循少说多做的基础上,建立起日益完善的价值评估体系。
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所追求的胜利不是瞬间的、短暂的。要使胜利长久,必须要有博爱的精神,古人说:“德不孤,必有邻”,古人也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有爱心的人方能被人所爱,有爱心的品牌方能被消费者所喜欢,有爱心的企业方能被社会所认同。
归根到底一句话,博爱者才能让胜利长久。我和我的员工对此都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