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配额之后的时代是个合作共赢的时代,合作与共赢将主导市场发展潮流。那些能够以低成本供应高质量产品的国家将成为最终的赢家。
配额时代的终结,对纺织服装企业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但“品牌、品质、新品、人权”又将成为考验中国企业的四个关键词。
品牌需要丰富的内涵作支撑。
打造品牌就要注重对品牌内涵的期提升。品牌的内涵包括技术含量与文化含量。技术含量包括管理、产品设计、先进的装备等等。因为品牌的背后是创新能力和质量,只有拥有强大的技术含量,自己实力过硬了,才使得品牌的支撑在市场上有力度,才具有与竞争对手对话的资本。文化含量则是更高层次的品牌内涵,是品牌的灵魂。一个品牌拥有了独特个性的文化积淀,才会具有穿越时空的延续性。红豆的“情”文化就是最好的说明。对品牌而言,文化的力量往往要大于技术含量的力量。
注重品质。在配额取消后,中国企业都在尽力扩大出口,但国外市场的消费总量是一定的,因此靠量来提升销量是有限的。同时,中国企业如果只追求眼前利益,一味扩大出口,还会招致国外反倾销、贸易壁垒等在内的多种抵制措施,我们反而会失掉许多机会,得不偿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只有提升产品档次、品位,靠产品质的提升来走高附加值之路,才是明智之举。
开发新品。在配额取消后的发展趋势是,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型产品畅销,市场的比重会日渐加大,而初级产品、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将逐步被淘汰。我国企业目前的现状是:总体技术薄弱,以量取胜,靠低价竞争市场,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少。要实现产品走高附加值之路,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创新,不断出新品。新品对消费者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中国企业若开发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产品就可以在价格上胜人一筹,从而带来丰厚的利润。企业创新的内容很广,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等方方面面。这就需要中国企业积极行动起来,不断加大对创新的投入与支持,加强开发能力。
关注人权。在配额取消后,虽然主要的障碍已经消除,但非主要障碍还大量存在。人权就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人权强调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注重生产过程中人的健康、安全和应该享有的权益,强调企业对消费者、对环境的人文关怀,注重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目前人权这一要素已经对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形成了很大的限制。面对这一趋势,企业应有长远的发展观点,要充分认识到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企业只有积极行动起来,主动规范企业自身行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才能把握先机,不断巩固扩大对外贸易成果,不断提升企业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能力。
企业需要怎样的后配额战略?
我国纺织业在后配额时代的出口贸易一定要考虑相应的策略。一是要低成本竞争;二是要“走出去”。单纯依靠数量的增长很容易招致贸易保护。所以目前我国纺织业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增加其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后配额时代”的竞争将不再是出口国的竞争,更是公司个体的竞争。因此,公司不但要考虑在国内的市场竞争,而且还要考虑国际市场竞争。
廉价的劳动力和潜力巨大的市场,是中国纺织业的两大优势。长期以来,由于配额的限制,中国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随着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阻碍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最大障碍清除,中国的纺织企业可以大举进军国际市场。
随着全球纺织贸易后配额时代的到来,一个新的纺织品贸易竞争格局也将形成。中国纺织行业在参与新一轮的竞争中,在原有的优势并不稳固的情况下,要取得与其他国家共赢的局面,必须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品虽然早已受到了各国大众的喜爱,但同时,在高性能、高功能、高文化品位的纺织品服装市场中,中国产品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中国纺织品要想抬高身价,登上“大雅之堂”与发达国家的商品试比高,就必须在创国际名牌和高附加值上狠下功夫,通过提高产品的档次、质量,树立越来越多的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最终在全球化的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企业要抓住机遇“走出去”,到纺织业发展潜力比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去投资,使企业获得东道国合法身份,以此来规避贸易摩擦的风险。
中国企业面临的五道坎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摆在中国纺织业目前的,尚有五道或大或小、或虚或实的坎。只有越过这五道坎,中国纺织业才能在国际经贸交流中获得真正的公平待遇。这条路要一直走到2016年年底才能走完。
第一道坎:意图延长纺织品配额
3月初,美国相关协会牵头发起了《伊斯坦布尔声明》行动,要求世贸组织在今年7月1日以前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将纺织品配额延长至2007年年底的建议。签署这一声明的有土耳其、墨西哥、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等10多个国家的相关协会,非洲10多个国家的行业协会也表示支持。
很显然,如果这个声明所要求的事项被世贸组织所通过,其对中国纺织业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但目前看来,配额取消已成定局,连美国有关贸易官员也认为,提出这个议程太迟了。
目前,基本上可以说中国已经跨过了这道坎。
第二道坎:美国大选
中美贸易受政治影响、受美国大选影响至深。今年年底,美国将进行大选,中美贸易问题,尤其是中美纺织品问题,不可避免地将会被竞选者当成拉拢选票的议题,甚至有可能动用具体的贸易救济手段。
在这方面,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克里表现尤为激进。克里一方面支持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同时又认为,美国的纺织厂及纺织工人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的冲击,美国应该使用中国入世时与美国达成的特别保障条款限制中国纺织品对美国的出口。2月份,克里在接受美国《商业周刊》采访时再度批评布什政府在贸易问题上没有向中国施加足够的压力。克里表示,如果他能够担任总统,将在贸易、知识产权及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
有专家认为,美国俄亥俄、密歇根等几个州失业人数很多,这几个州很有可能成为美国大选的胜负关键。在这样的情况下,克里作为挑战者,只要说出针对中国的重话就能赢得选民的认同,而作为执政者的布什则不同,他必须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才有可能得到选民的拥护。
基于上述原因,大选前,美国政府的对华贸易政策将会趋紧,并且有可能在3种纺织品设限之后,扩大对华纺织品的限制范围。
第三道坎:2008年12月31日
这一道坎体现在中国入世《工作组报告书》中。
该报告书的第4节D段11条是专门为纺织品设定的。在该条中,中国承诺:(1)一旦相关成员向中国提出磋商请求,中国同意在收到请求后对相关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控制在7.5%(羊毛类产品为6%)的幅度以内。(2)如果在90天的磋商期内双方未能达成解决问题的办法,则在磋商继续进行的同时,相关成员可以对中国涉案纺织品进行限制。(3)上述限制措施的有效期为当年的12月31日,但是,如果相关成员提出磋商时距离年底已经不足3个月(或者刚好3个月),则限制措施的有效期是12个月。(4)该条款的有效期至2008年12月31日。
由于这项规定既清晰又严厉,而且操作简便,因此笔者预测,在2009年1月1日该规定失效之前,包括美国在内的W TO成员,一旦与中国在纺织品与服装领域发生纠纷,首先会采取上述方式对中国进行制裁。
事实上,稍早美国对华三种纺织品的设限,援引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规定。
第四道坎:2013年12月10日
这一道坎体现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
在该议定书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中规定,如果WTO成员认为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对该成员的同行业造成威胁或者造成市场扰乱,则该成员可以向中国提出磋商。中国承诺:(1)如果双方的磋商未能在60天内达成协议,则受影响的世贸组织成员有权在必需的限度内,对中国相关产品撤销减让或者限制进口。(2)中国产品对相关成员的损害分为两类,即出口的相对增长和绝对增长,相关成员据此对中国的限制措施也分为2年内和3年内两种。(3)相关成员可以对中国产品采取临时保障措施,期限200天。(4)相关成员作出的限制措施一旦超越期限,中方的反击权利为暂停实施减让或者义务。(5)该条款的适用期为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12年(也即2013年12月10日,笔者注)。
由于以上规定和《工作组报告书》4节d段11条的内容有重复的可能,因此,《工作组报告书》4节D段11条中规定,“不得根据本规定(即《工作组报告书》4节D段11条,笔者注)和议定书(草案)第16条的规定对同一产品同时适用措施”。这一条款的通俗解释为:两个大棒子,只能一个一个用,不能两个同时抡。
笔者猜测,只有在2008年12月31日之后,这个规定才有可能被W TO成员利用。因为《工作组报告书》中的规定更为严厉。
第五道坎:2016年12月10日
这一道坎体现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是关于反倾销的规定。
在该议定书第15条中规定,“如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d)一旦中国根据该W TO进口成员的国内法证实其是一个市场经济体,则(a)项的规定即应终止,但截至加入之日,该W TO进口成员的国内法中须包含有关市场经济的标准。无论如何,(a)项(2)目的规定应在加入之日后15年终止。”
以上规定,通俗一点解释即为,中国企业在入世之后15年之内(截止到2016年12月10日),将不会被看作具备市场经济地位,除非其能够自身证明。
非市场经济待遇一直是中国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时遭遇的最大的障碍,但是这个障碍要在入世15年之后才能撤销。
具体到纺织品,至少在2008年年底之前,中国的纺织品一般不会遭到国外的反倾销调查,因为WTO成员有另外的简单易行得多的保障措施手法。但是,在2008年年底之后,甚至2016年之后,反倾销可能会越来越多。
因此,从现在开始,虽然中国纺织业即将迎来无配额时代,但是该行业面临的关卡,就像接力赛一样,一重又一重,直到2016年年底,中国纺织业才能获得真正的公平待遇。以上关卡,将成为中国纺织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重大掣肘。
当然,更大的问题在于中国纺织业本身,如何提高产品的品质、如何打造优质品牌,是每一个纺织业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