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热点 “非接触经济”的通信热点技术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尽量避免与外界的接触,人们还在工作、生活中更多地采取“非接触”活动方式,比如会面改为电话,问候改用短信,购物借助电子商务。这些在非常时期凸显出来的经济现象,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非接触经济”。

“非接触经济”得益于发达的通信体系,同时也让通信行业如沐春风,使各种通信业务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些看起来距离生活很远的通信技术也在这个特殊时期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有哪些通信业务是触手可得的?还有哪些通信技术即将投入使用?这些热点话题既与当前的抗击“非典”生活密切相关,又时刻影响着人们未来的生活,吸引着我们更加关注日新月异的通信技术。

热技术之3G篇

通信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进入无线传输的3G时代尤其如此,人们常用的小玩意儿在功能上、外观上都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再过不久,手机、数码相机、MP3播放机及电视游戏机可能会合为一体,成为随身携带的全功能娱乐、工作伴侣。同时这些超级玩具一定要讲究轻薄短小,因为厂商相信消费者早已恨透了各种手提设备和笔记本电脑的笨重。

那么3G生活到底有多酷?有一种说法很形象:无须痛苦的学习就能用3G终端与他人或设备共享数据和思想,这就是未来的3G生活。当然,3G终端也不一定必须是手机一样的东西,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它可以是任何我们喜欢的物品外形,让今天电影上的007都自叹不如。当带宽和技术具备时,这个集成许多功能的终端不仅能让我们随时随地通信,还可以双向传递数据、图片甚至视频流,联线对打游戏当然更是不可缺少。

据专家介绍,3G时代的手机除了能高质量地完成目前手机所做的语音通信外,还能进行多媒体通信。用户可以在3G手机的触摸显示屏上直接写字、绘图,并将其传送给另一台手机,而所需时间可能不到一秒。当然,也可以将这些信息传送给一台电脑,或从电脑中下载某些信息;用户可以用3G手机直接上网,查看电子邮件或浏览网页;摄像头将是3G手机的标准配件,用户可以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大厦、街头、田野进行“面对面”会谈。3G手机甚至可以成为家电产品的远程遥控器:未到家门,空调已经开始工作,微波炉开始为我们加热食物……

如此丰富多彩的应用背后,是一个全新的3G网络在支撑全局。这个网络将具有高速率、非对称的数据传输,更高的频谱效率,新的收费机制,更高的网络容量、服务质量以及支持多个同步连接等新特点。仅以数据传输速率来说,3G移动通信系统分组数据速率在静止时可达2 Mbps ,步行时为384 Kbps ,车载为144 Kbps ,可以支持多媒体、多呼等新业务。与之相比,我们目前使用的2G或2.5G偏重于提供语音业务,数据业务承载能力有限,而且服务质量也大为逊色。最令人动心的是,3G移动通信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很高,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业务,从而能保证3G的商业成功。

另外,作为3G的一个最主要的应用,高速无线互联网接入还将帮助人们彻底摆脱线缆的约束。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像打移动电话一样接入互联网,浏览网页、收发数据,甚至与远方的朋友联网玩游戏。2G和2.5G移动通信系统带给我们的移动互联网缺憾可以在3G时代得到完美的弥补。

今天的国内手机用户都知道,无论是GSM、GPRS还是CDMA,入不同的网就必须买不同的卡、不同的手机。这个问题到了3G时代也将不再成为问题。3G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多网融合,虽然主要3G技术标准有我国自主开发的 TD - SCDMA 、美国的 CDMA2000 和欧洲的 WCDMA 三种,但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与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将是它们的共同目标。总而言之,3G为我们带来的将是一个空前自由的移动通信时代。

3G所创造的高速率的通信方式,为更多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视频电子邮件到天气、旅游信息,从本地、全球和个人新闻报道到定位服务,从电子商务到远程医疗和家庭自动化———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和部署,我们的无线通信生活将经历巨变。

迷你型4合1功能的松下 SV - AV30 将数码相机、录像、摄像、MP3播放机及通信功能集成到一起。

热点技术之移动篇

发送手机短信,就可以远程控制家电、汽车防盗报警器?不用怀疑,这已经不再是科幻作品的专利。不久前有报道称,河南郑州建设完成了国内首个移动短信遥控网,通过这个网络,用户不仅可以利用手机短信远程遥控家电、汽车,还可以利用手机短信完成远程管理路灯系统、水电气表自动抄收缴费、控制农业小型喷灌机等众多操作。

94ukkg

人们不得不承认,移动通信技术真的带来了很多方便,不但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及时,还使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比如在旅行途中,看到有趣的场面或美丽的景色,我们用内置数码相机、拥有高分辨率彩色显示屏手机拍下来,几秒种内就能发送给远方的家人和朋友,与他们分享愉快的心情;用手机上网下载一张电子贺卡,配上音乐,发送到朋友的手机上,朋友无论在哪里都可以立刻感受到你的友谊……在移动通信的世界里,亲情、友情可以和想像一起尽情飞翔,远在天边也可以变得近在眼前。

当然,移动通信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更多极为现实的贡献。

在一个庞大的城市里,某地发生事端,应该调动哪些巡警车辆赶往现场?如果正处于车流高峰时期,如何选择最佳路线?这些以往只能凭经验操作,现在利用GPRS监控调度系统就能瞬间解决。

警察巡逻途中发现可疑者,如何确定此人身份?应该采取哪些行动?

这时警察可以利用携带的PDA,录入嫌疑人特征,将信息发送回指挥中心,中心的信息处理系统会对此作出迅速处理,并将此人的相关信息回复至现场警察的PDA,帮助警察在第一时间掌握资料,采取行动。这一切也可以利用GPRS网络的移动警务业务得以实现。

身边没带钱,却又口渴难耐?你可以用手机拨打电话或发短信,从路边的自动售货机中买罐饮料,应付款额会直接计入手机帐号,在交手机费时一并支付。无须现金交易,也无须信用卡,方便快捷而且安全。

显然,移动通信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相互沟通的自由,更多的还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生活情趣、时尚风采和悄悄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文化潮流。下面我们不妨仔细看一看一些非常熟悉的移动通信概念:SMS、MMS、位置服务、GRPS、 CDMA1 X 。

SMS

今天的手机用户可能很少打电话,但短信(S M S ) 却是每天都要收发几个的。这种在国内面世不久的通信服务犹如一道制作简单却美味可口的菜肴,一经推出,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购买品尝,并再也离不开了。

SM S ( S hort Messages Service ) 的全称是短消息业务,是建立在GSM网络上的一种服务,最早起源于欧洲。据说世界上第一条短消息是1992年10月,在英国沃达丰公司的GSM网络上发送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SMS标准就已经被提出,其主要技术原理是通过一个专门的额外信道来传送含有文本以及二元非文本的短小讯息,实现信息交换。如今,SMS短信已经成为使用最频繁、普及率最高的无线通信业务,由于这种服务实现方式简单,费用低廉,所以得到了市场上所有手机制造商的支持,不同型号的手机之间也可以接收和发送文本信息。

  在长期的使用中,SMS标准也显示出了其内在的不足之处。比如这项业务标准对于信息长度有近于苛刻的限制,用户最多只能输入70个中文字符或160个英文字符;不同手机之间只能交换纯文本信息,内容与形式都显得过于单薄枯燥,不能满足人们更多具有时尚色彩的信息交流需求。

MMS

文本短信过于单调无味,同时手机终端却在迅速发展———从灰屏到单色彩屏再到真彩屏,从单音电子铃声到和弦电子发声,加上移动通信网络的升级,MMS应运而生。

MMS是英文“ Multim edia Messagin g Service ”(中文全称为多媒体短信服务)的缩写,它是手机短信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进步。MMS用户不但可以编辑并在手机之间实时传送图像、声音、文本、动画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还能轻松实现手机与互联网之间的信息传送,将人们带入有声有色的移动多媒体世界。一些支持MMS的高档彩屏手机还附带有摄像头,供即时拍照、即时传送照片,让远方的朋友也能和自己一样身临其境。

与互联网服务相结合,MMS业务可以提供来自互联网的图片新闻、卡通图片、声像贺卡、动画游戏等各种服务,为移动通信世界平添许多靓丽色彩和乐趣。

目前,MMS技术标准可以支持GIF、JPEG、 MPEG - 4 以及MP3、WAV、MIDI等最流行的多媒体文件格式。随着手机向第三代移动通信(3G)时代进军的脚步加快,MMS正在成为3G时代移动短信的标准,并且被大多数手机生产厂商所认同。

MMS业务必须在2.5G或3G移动网络平台上提供,而且MMS短信的大小会受到网络传输带宽的限制。在2.5G的GPRS、 CDMA1 X 网络平台上,3GPP的相关规范建议一条MMS短信的大小最好不要超过30KB,不过很快有望增加到100 KB 。这样小的单条容量决定了MMS不可能被用于播放一首MP3音质的歌曲、观看一部电影等任务,其主要的应用范围将会局限在传递照片、播放不超过10帧的动画、5秒左右的视频,制作几页类似于 Pow er Poin t 的文档等。

移动位置服务

当第一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面对错综复杂的交通道路,时常弄错方向、道路总是难免和令人苦恼的;当驾车外出旅游,地图和指南针也无法告诉你身处何地,你肯定会渴望有个向导在你身边。如果你有一部手机,而且开通了移动位置服务,那么这些麻烦都会迎刃而解。

手机的位置服务或称定位服务是通过移动通信网基站的相对位置,确定用户的位置(经纬度),并以此结合用户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这种位置服务不同于通常意义下的电子地图,它是通过移动网络信号分析出位置信息,然后提供给用户的一种电信增值服务。如果用户的精度要求较高,移动通信网的定位服务还可以与GPS全球定位系统结合使用,其最高精度目前可以达到10米。

在2002年举行的深圳高交会上,摩托罗拉和中国联通首次在国内演示了手机定位系统与城市电子地图技术相结合的成果———“城市通”。展会制作了内容详细的场馆地图,在场的GPRS和WAP手机用户通过摩托罗拉布置在会场的GPRS管道,可以享受到周密的位置服务。只要打开WAP手机,屏幕上可以出现整个会馆的分布图,想找哪个场馆,只要输入首拼字母就能得到确切的方位;若找洗手间,也不用到处寻找,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找到会场中最近的洗手间。如此方便详细的信息服务,还仅仅是最基本的。

位置服务有很多内容可以开发,比如借助无线信息服务提供商,我们可以查找本地餐厅、银行分理处、写字楼、加油站等的位置,还可以为驾车者提供导航服务。只要用户允许,也可以通过位置服务让亲友或他人随时找到自己,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虽然现在位置服务的用户还比较少,但其市场潜力不容轻视。曾经有研究报告称,全球移动位置服务收入到2006年会达到185亿美元,届时全球一半的移动用户都将成为位置服务用户。

GPRS

“永远连接、永远在线”———这曾经是移动通信用户的期望,现在却是GPRS网络的标准承诺。今天的GPRS用户只要打开手机,就可以自动连接在GPRS网上,无需为每次数据的访问建立呼叫连接。GPRS网络建设完成还意味着移动互联网从设想变为了现实,身在异地的商务人士可以利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传递文件资料,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办公;移动电子商务也将因此获得动力和展示平台。

具体来说,GPRS就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 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 的英文简称,是在现有的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承载业务。GPRS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为了将互联网引入无线通信领域,帮助用户实现FTP、WEB浏览、 E - mail 等无线互联网应用。与GSM系统相比,GPRS系统存在根本性的差异。GSM属于电路交换的无线语音系统,而GPRS则是一种分组交换系统,在连接稳定性、数据传输速率、频谱利用效率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改进。在理论上,GPRS可以将最多8个时隙组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高达171.2 Kbps 的带宽。GPRS网络的实际数据传输速率目前大概为30-50 Kbps ,这已经是GSM网络传输速率9.6 Kbps 的3-5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GPRS的传输速率还能进一步达到100 Kbps 。

CDMA2000 1 X

CDMA2000 1 X 是在原有窄带CDM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提供宽带数据业务的无线通信技术,其峰值速率可以达到153.6 Kbps 。这个数字不仅远远高于电路交换方式下WAP上网的速度,也高于普通有线电话拨号上网的速度。另外, CDMA2000 1 X 对窄带CDMA系统 IS - 95 标准可以完全兼容,技术延续性好,可靠性较高。不过 CDMA2000 1 X 并非人们通常所说的3G意义下的 CDMA2000 标准,作为 CDMA2000 标准的第一阶段,它距离真正的3G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只能算2.5G。

公平地说, CDMA2000 1 X 和GPRS都处在一个相近的技术水平上,只是由于采用GSM的国家和地区比较多,所以GPRS在全球漫游方面比较有优势(采用的国家、地区和运营商数量较多), CDMA2000 1 X 稍有逊色。 CDMA2000 1 X 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无线数据服务(移动互联网),同时也在向一些新的业务和应用积极开拓,如信息服务、娱乐、位置服务、教育、医疗等。至于 CDMA2000 1 X 和GPRS两种制式在国内的竞争,对用户来说肯定是大有益处。两个阵营会积极开发新的服务项目,降低成本,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但费用会因为竞争而有所降低。同时两个阵营为了丰富各自服务内容,会积极与内容提供商、应用开发商合作,从而促进整个无线数据应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移动通信市场的持续快速成长。

热点技术之视讯篇

从文字、声音再到图片,所有这些沟通方式都无法让人们相互交流的愿望得到充分满足,直到视频通信走入人们的视野。早在20世纪70年代,当可视电话第一次离开科幻电影开始为人类服务时,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新的通信时代已经来临,即使是那些了解这项通信技术的人也劝告自己的朋友,享受这项服务可能比亲自旅行一趟的费用还要昂贵。经过30年的漫长历程,周边环境和技术都日趋成熟的视讯业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使用,很多家庭用户也开始跃跃欲试。

应用空间日趋广阔

人们通常所说的视频通信大致有三种业务形式,即可视电话、桌面视讯业务和视讯会议。在2000以前,这些业务在国内还主要被用于政府和大企业的会议以及应急通信等,美国发生“9·11”事件以后,全世界都发现原来旅行的风险比想像中要大得多,于是视讯业务风靡一时,国内市场也由此大为扩张。

视频通信在国内也有近十年的历史,目前其业务触角广泛地进入了政府会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应急通信、商业(商务、培训、研发)会议等领域。其中政府会议大概要占总业务量的50%以上,这个比例今后还会继续增加。中国电信1993年开始建设的 H.320 公众视讯会议网,一开始就是主要为政府提供视讯会议服务的,随着网络的延伸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大量企业和个人也开始成为其用户。2000年以后,中国基于IP技术的宽带网络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一方面是宽带网络缺乏有吸引力的应用,一方面是旧有的通信网络无法为占用带宽较多的视频通信业务提供足够的支撑,于是两者的结合显得必要而且自然,这为视频通信以低价高质量服务赢取市场空间,甚至进入普通家庭奠定了基础。

成熟的技术体系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视频通信形成了完备的技术标准和协议、芯片产品及传输网络方案。目前国内外主流的视讯设备都采用 H.320 系列和 H.323 系列国际标准。其中 H.320 较为成熟,主要应用于包括E1、ISDN、V.35等电路交换网络上,相关产品种类丰富,设备和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比较好,适合性能要求严格的专用网络建设。 H.323 标准则主要面向基于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和宽带网络,运营商或企业用户可以迅速在自己的数据网上部署视讯网络。

国内还有一些厂商推出了一种基于 MPEG - II 的视讯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在带宽高于8 Mbps 的情况下提供较高的图像效果,只是交互操作功能要比 H.320 和 H.323 差一些,同时在MCU图像交换、声音混合等技术方面也存在需要完善的问题。 MPEG -

II图像编解码技术预计会在数字电视的发展中赢得一定市场空间,这是因为这项技术虽然发送端系统复杂、成本高,但接收端却非常简单,适合发展用户群庞大,而且要求具有一定互动操作能力的新一代有线电视网。

前途越走越宽

视频通信在国内成为热点话题还是近几年的事,不过专家们始终认为由于需求不旺、带宽不足、成本过高等原因,视讯业务市场远没有到成熟的时候。就在前不久,有电信部门根据统计结果分析,选择可视通信的个人用户主要来自三大群体:有亲属在海外者,商务人士和时尚消费人群。这三大群体或者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者有强烈的应用需求,或者二者兼备,除此以外,似乎很难再有什么人会对可视通信感兴趣。其实不然,基于IP宽带网络的较为便宜的视讯业务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比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商务会谈、财经信息交流、远程监控、个人家庭办公等等,都是视讯业务的潜在市场。

与此同时,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在积极地增强自身的业务提供能力。在尝试过多种业务都难以引起宽带用户的热情之后,视讯业务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各大运营商争相打出的王牌。在当前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运营商视讯业务的积极参战和发挥的作用再次让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这项业务走入寻常百姓家拓宽了道路。(

Wi - Fi

Wi - Fi 是 Wireless Fid elity ( 无线保真)的缩写,名称源于产业标准组织 Wi - Fi 联盟(W i - Fi Allia nce ) ,代指无线局域网协议 IE EE 802.11 b 。在IEEE802.11 a 出现并获得批准后, Wi - Fi 联盟曾计划将其命名为“ Wi - Fi 5 ”,但为了避免引起消费者概念上的混淆,IEEE802.11 a 标准和即将获得批准的IEEE802.11 g 标准都被冠以 Wi - Fi 的通俗总称。因此,我们可以把 Wi - Fi 看作是用于无线局域互联的包括802.11 b 、802.11 a 和802.11 g 等标准在内的 IE EE 802.11 技术的统称。

经过几番严酷的市场竞争后,Wi-Fi俨然已经成为无线局域网事实上的标准,如果要评选2002年热门通信词汇, Wi - Fi 肯定会名列前茅。这种技术最初只是研究者作为业余爱好进行开发的,主要是为个人联网而设计,但它很快就显示出了自己的潜力,并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公网,组建无线宽带接入系统,成为有线宽带接入网络的有效补充。

由于传输速率高达11 Mbps 、比蓝牙等技术有更大的覆盖距离以及所用2.4 GHz 频谱无需申请等原因, Wi - Fi 从1999年底推出之后,就大受欢迎,被家庭或小型办公室广泛用于无线宽带接入。据估计,目前仅美国就有超过3000万个家庭和办公室在使用 Wi - Fi 技术。因此, Wi - Fi 技术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军公网无线接入领域。在德国,电信运营商 T - mobile 公司对 Wi - Fi 抱有极大的热情,它不但与1400多家星巴克咖啡店联合建设了 Wi - Fi “热点”接入端口,还计划2003年在全球2000多个社区提供 Wi - Fi 接入服务。全球其他运营商虽然不像 T - mobile 那样激进,但也在进行积极探索,如美国的 Nextel 、 Cin gula r 等移动运营商开始在一些商业建筑部署 Wi - Fi 网络, Bellsouth 、 Qwest 等固定运营商也在进行 Wi - Fi 网络试验。2002年底,由AT&T、 In tel 和IBM合作组建的 Com eta 网络公司更是直指 Wi - Fi 业务,该公司准备在全美50个最大城市的公共场所建设超过2万个无线接入点,随后为ISP、有线运营商和无线运营商提供终端接入服务。

与国外相比, Wi - Fi 在国内的声势同样高涨。如中国电信正在积极推进“天翼通”服务,大量投资建设公网无线接入点;中国网通同样制订了庞大的“宽带商务”计划,初步准备在超过2000座的商业建筑中安装无线接入网络;中国移动从2002年第四季度开始,在全国展开大规模 Wi - Fi 网络建设;中国联通2003年的重头戏是CDMA网络的升级,此间会引入Wi-Fi技术配合使用。就在最近,中国网通还与分别来自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的四家电信公司组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提供 Wi - Fi 服务的营销联盟,在全球无线接入互联互通方面走出了极具象征意义的一步。

面对 Wi - Fi 巨大的市场潜力,相关产品提供商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有越来越多的厂商投入 Wi - Fi 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微软、 In tel 等IT行业巨头也纷纷涉足其中。微软公司在2002年中期推出了 Wi - Fi 家庭上网工具包; In tel 更是宣布投资1.5亿美元推进 Wi - Fi 技术的研发,推出“迅驰”移动芯片以提升笔记本电脑对Wi-Fi的处理性能,并针对 Wi - Fi 相关产品和技术发动了强有力的宣传攻势。激烈的竞争为用户们带来了实惠,Wi-Fi产品的价格不断降低,如11 Mbps 的 Wi - Fi 网卡价格仅为30美元,而产品性能却日益提高。

Wi - Fi 技术和产业化的进展还在不断拓宽其应用范围。原来 Wi - Fi 技术还只是被用做家庭无线互联和固定网的延伸,以及诸如军事、公安、医疗等特殊行业,后来开始广泛用于楼宇布线、仓储、餐饮、零售店等工作场所,如今更进一步向机场、车站、饭店、会议中心、展览馆、休闲娱乐中心等公众密集性场所延伸,为公共场合的个人提供接入服务。与此同时,移动运营商对Wi-Fi的热情也在与日俱增,这种技术与移动网络相结合,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出色的移动数据服务,帮助移动运营商夺取广阔的数据业务市场。

蓝牙

蓝牙的英文名称为“ Blu etooth ”,它是一种让掌上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便携设备可以与其他信息设备短距离联系、交换数据的通信技术,人们可以利用这种技术组建个人无线网络(PAN, Personal Area Netw ork ) 。具体来说,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让掌上电脑、手机、数码相机、MP3、PC及其他信息家电不受墙壁和家俱的阻碍而相互交换数据。举一个例子,手机通常是用来通话的,当然发短信也是常用功能之一,如果手机里安装了蓝牙芯片,你就可以用手机来遥控有蓝牙功能的家电了。

将各种家电、信息设备一手掌握当然值得期望,但在这个构想中,智能家电、信息设备和用来控制各种家电的电脑服务器都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如何让这些设备能相互沟通,相互协调。显然,这里需要的是一种能灵活配置而且非常简便的通信网络,蓝牙技术就是为此提出的无线解决方案。对于消费者而言,蓝牙技术的主要优点就是方便,大家无须应付复杂的线路设计和布置,因为一切通过无线连接;同时联系形式也不再是单对单的数据通信,而是一个多点互联的家庭网络,所有联网的家电都可以相互通信。毫无疑问,蓝牙技术为这样的家庭网络提供沟通机制,打破了不同技术平台之间的限制。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蓝牙技术甚至可以实现公用移动通信网络与家庭局域网络之间的交流。

在蓝牙普及之后,我们在回家的路上或办公室里利用移动电话控制家里的空调,或者开启摄像探头查看家里的情况,这些就像打电话一样简单。除此以外,由于控制简单、配置灵活,一些功能既定的信息设备还会因为采用了蓝牙技术而发展出新的用途。比如蓝牙可以让信息设备之间自组网络,让移动电话在近距离直接沟通。我们知道,今天的手机收发短信(S M S ) 必须先经过通信网络送到数据中心,再转给指定的手机用户,而蓝牙电话之间则可以在一定距离内直接传递短信,无须通过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所传递的信息也不限于文字,可以是数据、图片、声音甚至视频片段。凭借蓝牙连接,未来的掌上游戏机可以摆脱线缆的限制,让我们和别的房间的朋友自由自在地进行多人连线对战。种种构想,都可以在蓝牙技术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当然,蓝牙技术并非无懈可击,它虽然在多向性传输方面优势明显,但如果接入设备太多,识别方法和数据传输速度可能会出现问题;一对多点的数据交换能力固然很方便,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所以蓝牙还需要安全机制来过滤未经授权的访问。这些问题已经在解决过程中,不会成为蓝牙广泛应用的根本性障碍,更大的威胁来自其他技术方案的竞争。

无线接入技术除了蓝牙之外,还有 IE EE 802.11 b 、 Hom e RF 等,它们在数据传送速度和电脑网络整合能力等方面都对蓝牙形成威胁。不过蓝牙的基本通信速度虽然只有750 Kbps ,但现在带4 Mbps IR 端口的产品已经非常普遍,而且最近16 Mbps 的扩展也已经被批准,在数据传输速度方面蓝牙正在迎头赶上。另外, IE EE 802.11 b 和 Hom e RF 两种接入技术都偏重计算机平台,对于耗电量低的便携设备考虑较少,所以在体积和耗电量上要逊色于蓝牙技术。

热点技术之无线接入篇

沙发上的笔记本电脑使电脑操作更方便。不用搬电脑,只需将连入WLAN的显示器和无线键盘搬进居室即可使用。

试想一下,当美伊战争爆发的消息第一次传进你的耳朵时,你可曾迫不及待地想上网探个究竟,却发现一时没有办法上网?当你在茶社与朋友悠闲地品茶聊天,公司突然要传重要资料给你,你是否沮丧这惬意的时光如此短暂?当你在机场等候一次商务旅行的开始,却发现打算在飞机上整理的文档还缺乏一些必备资料,你是否满怀郁闷地打道回府,然后赶下一趟班机?这一切其实无须如此尴尬,只要你的笔记本电脑能够无线上网,事情就会简单得多。

“让网络无处不在”一直是许多人的梦想和希望。如今,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在这个讲求自由自在的世界,人们对网络应用的“随时、随地、随意”的需求使得无线网络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起来。一场无线网络的建设高潮正在全球兴起,无线网络接入端口正如蒲公英的种子一样纷纷扬扬地落户咖啡厅、星级饭店、机场等公共热点场所。

在美国,300多家星巴克咖啡连锁店正在为客人提供无线接入服务,2003年这个数字将变成2000家; Fairm ont 酒店集团部署的无线局域网系统,能够帮助携带笔记本电脑的客人在酒店的任何地点接入互联网。

在新加坡,人们可以通过手机、PDA或者笔记本电脑接入UOB网络银行,查询自己的个人银行账户、支付账单、买卖信贷,或者购买一些额外的增值服务,如预定饭店。

在日本,软银集团开始在麦当劳连锁餐厅为用户提供无线上网服务,日本麦当劳餐厅无须支付投资费用。这是一个双方受益的计划,软银集团可以获得服务费,麦当劳也因为在全日本快餐店中率先引入了信息服务,不仅能巩固自己超前、时尚的形象,还可能因此吸引到更多的顾客,增加汉堡包的销售量。当地麦当劳餐厅还准备允许用餐者通过网络来支付汉堡包和其他商品的费用。

目前,无线网络接入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无线局域网(W LAN ) 和无线广域网。无线广域网可能要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建立起来以后才会有较好的解决方案,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用于无线局域网的 Wi - Fi 、蓝牙等无线接入技术。

xDSL系列

以ADSL为主的xDSL系列接入方式还包含有 ID SL ( ISDN 数字用户环路)、 HDSL ( 利用两对线双向对称传输2 Mbps 的高速数字用户环路)、 SDSL ( 单线对双向对称传输2 Mbps 的数字用户环路)、 VDSL ( 甚高速数字用户环路)等,目前国内常见的宽带接入方式还是ADSL。

ADSL的全称是 Asymmetric Dig ital Subscrib er Lin e ,即“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以现有普通电话线为传输介质,能够在普通电话线上提供高达8 Mbps 的高速下行速率和1 Mbps 的上行速率,传输距离可达3到5公里。因此只要在原有电话线路两端加装ADSL设备即可使用ADSL宽带服务。

普通用户如果想使用ADSL服务,只需要购买一个内置滤波器的ADSL调制解调器并向电信局提出申请即可,不用接入其他的线路。其中滤波器的作用是分离数据传输的数字信号和语音通话的模拟信号,用户接入互联网的数字信号通过ADSL调制解调器发送给计算机,而语音模拟信号传给电话;同样地,在运营商一端也装有一个后端滤波器,其作用与客户端滤波器一样,也是用来分离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由于采用了滤波机制,两种信号各不相干,所以ADSL用户能够做到上网与打电话两不误。

在2002年,随着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在你争我夺中竞相推出各种优惠措施,ADSL开始在各种宽带接入技术中一马当先,独执牛耳。ADSL凭借着其可直接利用电话线改装、不受地域限制、接入成本低等优点,以及快速、经济、推广和应用简易等综合性特点,占领了大部分家庭宽带市场和中小型企业办公用户市场,且这一份额还在不断上升。由于投资回报率高,经营商对此也投入了很大的热情。2003年,ADSL将继续保持其炫目的光彩。

HFC

HFC是一种利用有线电视系统接入数据网络的方法,用户需要购买 Cable Modem ( 线缆调制解调器)将电脑接入有线电视网络,实现网络操作和互联网接入。这项服务能否投入实用关键在于对广电系统的改造。

我们知道,现有的有线电视系统是以单向推送的方式提供节目的,没有双向互动能力,必须将单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成双向HFC(光纤同轴混合)网后才能提供HFC服务。所以现在通过有线电视线路上网还只能在一些进行了双向改造的地区实现,绝大多数地区无法享受这项服务。

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HFC服务拥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其传输速度比现有的电话拨号上网快1000倍,上行带宽可达10M,下行带宽可达35M。而且HFC接入方式的速度范围可以从500 Kbps 到10 Mbps 调整,距离更可以达到100公里甚至更远,从这些参数上我们就可以看到HFC接入的美好前景。

除了传输速度,HFC接入与电信网络接入相比还具有以下优势:线路始终通畅、多用户使用一条线路(包括电视信号)、不占用公用电话线资源、提供优秀的多媒体功能等,同时还可以将丰富多采的有线电视媒体资源作为一项宽带业务提供给用户。

目前HFC接入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双向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另外,由于通过 Cable Modem 上网是在有线电视网上进行数据传输的,因此它必须为现有的有线电视节目保留必需的带宽;同时由于其本身网络结构是粗糙的总线型网络,因此用户必须和邻近的其他用户分享有限的带宽,当用户数量激增时速度将大大减慢。

光纤接入

实现用户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提高用户上网速度,光纤接入是非常理想的网络接入方式,而且也是用户网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

光纤接入的优势是明显的,其接入速度是现有各种铜线接入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它将使宽带网络上的一切信息高速传输成为可能。

不过要实现大面积的光纤接入到户,现在看来还不现实,主要是因为光纤网的成本过高。在今后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大多数用户接入网络应该还是使用现有的铜线环路,毕竟铜线网络已经非常发达,完全抛弃如此庞大的现有网络,从零开始建设一个全光纤接入网的设想成本太高,所以近期真正能够用上光纤接入的用户很少。

目前中国网通和长城宽带是光纤接入的主要倡导者,它们在积极地建设深入到各个建筑的光纤接入网,当然用户端仍然要通过高速局域网接入,同时实施范围也局限于新建住宅小区、写字楼和大企业。广大家庭用户距离高速光纤接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千兆以太网

在已有的宽带接入技术中,千兆以太网是使用最早,人们较为熟悉的一种方式。各大高校的校园网,就大都是采用千兆以太网搭建的。千兆以太网技术现在已经非常成熟,线速千兆路由交换机也已实现商品化,有众多产品可供选择。

那么既然千兆以太网已经非常成熟,又为什么除了学校机关、行政单位,很少听说有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入网络的家庭用户呢?主要是因为建设费用问题。千兆以太网不像HFC、xDSL可以借用现成庞大的广电网或电话网,而是必须重新架线。包括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接入互联网的高速光纤架设,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和时间;特别是在我国城市的许多居民区里,架设千兆以太网必须对旧的设施———线路走向和中转设备———进行改造,投资更为庞大,施工也更为麻烦,另外还需要与本地管理机构进行协调。因此千兆以太网要想真正进入普通家庭还有待时日。

LMDS

LMDS ( 本地多点分配系统)是一种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它具有带宽高和双向数据传输的特点,可提供多种宽带交互式数据及多媒体业务,而且其成本正在不断降低。但目前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LMDS宽带无线接入系统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LMDS主要面向专业人士,对于一般家庭用户而言还不太实用。所以LMDS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用途:一是新的本地运营商希望尽快独立提供业务;二是已有本地网的经营者希望弥补现有有线网络的不足。但鉴于LMDS的大容量、高通信质量等优点,电信业普遍看好LMDS的前景,认为它将成为今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主流。

LMDS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两个:一是基础建设费用庞大。LMDS通过若干个类蜂窝的服务区来提供业务,每个服务区至少需要建立一个基站,每个基站又划分成若干个扇区子系统,其覆盖半径一般在5公里以内,固定或移动的用户远端通过基站接入骨干网。由于规模经营时需要建设大量基站,费用自然不低。二是用户数量较少,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运营商的投资热情。

热点技术之宽带篇

在过去的几年中,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都把发展光纤宽带网络放在了国家基础建设中的优先地位。宽带的主要优点就是可以提供高速、稳定、廉价的互联网接入和社区、城域接入。这里展现的是宽带接入后其中的一个应用侧面———智能家庭的美好前景。

宽带接入家庭后,我们的家庭生活将逐步向宽带网络靠近,从而形成一个个“网络家庭”。那么“网络家庭”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呢?家庭成员将可以方便地使用互联网了解信息(浏览网页)并与外界沟通(电子邮件);利用宽带网与社区管理机构连接,享受智能小区的全方位服务;建立信息家电构成的局域网,再将这个内部组网与宽带网相连,实现家庭办公(S OHO ) 或远程控制家电;根据需求选用宽带增值服务,如在线教育、视频点播、网络游戏、网上炒股、网上金融服务等等。

家庭局域网又是什么?家庭局域网首先是家庭内部组网,既自成体系又与互联网相联,实现家庭环境与外界的沟通。家庭局域网同时还是家庭信息网络的核心,它将是一座沟通计算机与信息家电的桥梁,把家用电脑、电话、传真、打印机、扫描仪、数字相机、摄像头等等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合理地充分利用家用设备,并搭建家庭办公所需的环境,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更加惬意。宽带的作用就在于为家庭局域网接入互联网提供最好的平台,让智能化的家电,如PC、数字电视、家庭影院系统、PDA、视频游戏机、网络冰箱、网络洗衣机、网络微波炉、网络空调等等,都拥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自动处理大量琐碎的事情。遇到问题时,主人也无须亲自解决,家电可以自行与有关机构或服务网络联系,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生活。

 “非接触经济”的通信热点技术

也许有人认为,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其实不然。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乎了人们的预期,“忽如一夜春风来”,我们的梦想也许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早已实现,明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

在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由于宽带接入基础网络日趋完备,两国的宽带服务业务都发展得如火如荼。在韩国,人们可以在家里通过宽带网络收看大量的肥皂剧,电子商务、网上购物以及其他相关业务也正日见红火。在日本,网络视频会议服务正方兴未艾,其他各种各样的网络服务也成长为日本经济的一个新兴增长点。

从某种程度上说,日韩两国的宽带网络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两国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比如今年3月,日本学生举行的反对英美对伊动武的大游行,最初就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组织工作的;在韩国,通过宽带网络接受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日本索尼公司的胃口更大,它希望能利用日本宽带网络的优势使该公司的游戏机能与成千上万的家庭PC机连接起来,从而打造一个新型的网络游戏时代。

惊讶吗?这一切还仅仅是起步阶段,远没到收获的季节。经过更多的努力,宽带网络生活的精彩还在后面!

目前,比较成熟的主流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有HFC、xDSL、千兆以太网、LMDS、 Fib er 等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05393.html

更多阅读

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区别 上海普通住宅标准2016

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区别——简介在建设行业有着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之分,普通住宅一般会用作民用住宅,非普通住宅建筑面积较大,商业用途大些,现在就来说说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定义上的区别。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区别——普通

如何选择门禁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 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

来自:读头网 编辑:读头网 更多访问:读头网www.51reader.net【读头网】门禁用的非接触IC卡(感应式IC卡)读卡器是门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是门禁系统信号输入的枢纽设备,假如把门禁系统比做一个人的话,读卡器就比如人的眼睛.关系着整个门

新常态 机关党建 思考 中国啤酒行业新常态格局下的营销思考

2014年1-12月份,中国啤酒行业累计产量4921.85吨,同比下降0.96。这是中国啤酒行业二十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这种负增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当下的经济热词:新常态!啤酒行业的新常态是个什么样子呢?   1、 行业增速放缓。行业从两

日本三大经济支柱产业 日本汽车产业对本国经济的重要性

     在日本工业交货值中,汽车占20%,如果换算成金额 是47万亿日元;而在创造就业方面,汽车产业的从 业人员占到整个日本员工的10%;同时,汽车产业也 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如铝、铁、钢、纤维、纺 织等,这些行业把汽车作为自己的重要客户

声明:《通信行业热点 “非接触经济”的通信热点技术》为网友不浪漫罪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