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报道 4月12日,在一艘“厦门-金门游”的游艇上,来自中国内地、台湾、香港的光通讯专家及业者宣布,联合成立两岸光通讯产业促进会(下称“促进会”)筹备委员会,常设机构设在厦门,发起人包括台湾光通讯产业联盟在内的台湾、香港和大陆的25家光通讯企业。 被称为“台湾半导体之父”的台湾光通讯产业联盟执行委员石修博士和台湾光通讯产业联盟秘书长朱慕道都是筹委会成员。
“三角债”重压
“我们已经确定在今年11月份正式成立光通讯产业促进会,促进会主要是发展大型光通信企业负责人入会,同时将吸收院士、专家、市场营销人士和运营商加入。”筹委会召集人、上海市通信学会光通信专业委员会主任杜柏林介绍。
根据筹委会提供的内部情况,促进会决定在国内光通讯产业发达地区福建、深穗、江浙沪、武汉、京津、川渝下设6大区域机构,并计划每年4月中旬在厦门举行光通讯产业技术与市场发展的论坛活动,共同探讨光通讯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据了解,促进会成立后,将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解决光通讯企业巨额三角债问题。记者了解到,筹委会眼下正在紧锣密鼓地起草相关文件,其中一份关于解决国内光通讯企业巨额三角债问题的报告,将于5月提交商务部。
杜柏林透露,国内光通讯企业巨额三角债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有的企业的三角债数额高达十几亿元,“必须由主管部门出面才可能解决,而这一问题也只能通过促进会代表整个行业向商务部提交报告反映”。
其次,规范光通讯产品市场价格。事实上,国内光通讯产业的发展步伐一直受困于价格战,尤其是市场价格混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专利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杜柏林介绍,2002年之后,光通讯元器件价格下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基本上都是赔钱在卖”,很多原来转入光通讯产业的企业被迫再次转型。
其三,制定行业标准。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国际光电子产业标准都由欧美厂商制定,而这就成了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软肋,同时两岸光通讯业界存在最大的症结也是市场框架、市场标准的不同,使双方在制造、研发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重复的现象。“目前拟定国内行业标准的条件已经具备,促进会正式成立后将马上着手进行。”杜柏林说。
朱慕道亦表示,只有通过成立交流合作组织后,采用同一标准进行产业规划和行业调整,才能打造出合理、规范的光通讯产业架构。
“失语”核心专利
“成立促进会这种跨越两岸三地的交流合作组织,最关键的目的在于资源整合。”朱慕道告诉记者,“两岸光通讯产业促进会的出现将会形成优势互补,尤其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合作空间非常大。台湾具有市场导向的优势,大陆则市场大、基础好,成立交流合作组织可为两岸业界创造互动机会,一定程度上避免恶性竞争。”
而此前,横亘在中国光通信企业面前最大的障碍是知识产权。
“我国光通信设备所需的大部分关键技术、关键元器件、材料主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杜柏林说。
有数据表明,最近10年向中国专利局光通信技术领域方面的专利申请总量为904件,国内外的比例为1:11.9。近5年,外国公司在中国已公开的光通信技术专利申请为498件,国内的企事业单位公开的专利申请仅为82件,这意味着在光通信这个全球公认的阳光产业中,目前核心技术大部分被外国公司所占有。
而台湾在光通讯领域具有很强的全球竞争力,特别是光主动组件、移动组件、通讯设备等方面的研发和制造工艺,目前已有11项光电产品、8项通讯产品名列全球前3名,至2004年,台湾光通讯产值较1998年增长了5倍。
杜柏林表示,两岸若在光通讯方面加强合作,统一标准,专利交叉授权使用,可以打破知识产权壁垒,同时可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如果能凝聚在一起,完全可以打造一个与欧美竞争的世界级光通讯产业。”
杜柏林强调,从总体看,目前两岸光通讯产业的发展呈现明显的梯度结构,相互之间既有同构性,又有较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两岸产业一旦联盟,不仅这些重复建设的“资源”就会重新得到优化配置,而且光通讯作为台湾的优势产业也因此得到壮大和提升。
杜柏林称,筹委会的设想是,两岸可通过成果交流、土地出让、劳力输出、发行股票(债券),以及相互提供原材料和零组件、相互开放市场等方式,整合产业所需的生产要素,利用台湾现有的研发及资金优势与大陆充沛的人力资源,共同在产业的全球供应链中抢占关键位置,“建立以大陆系统商为旗舰,以台湾元组件商为支撑,以两岸共定产业标准为起点,以大陆及台港澳地区广大市场为基盘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