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5年内,谁将成为引领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先锋?在经济各个领域日益活跃的民营资本已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的现代医药产业已经具有下列“四高一长”的行业特点:即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与长周期。这种运营模式类似于网络业,使得只有在某个核心领域有突出竞争力的少数几个企业才能获得最终成功。2000年左右,伴随“生物技术”泡沫盲目介入医药产业的资本目前很多都已“深度套牢”甚至被迫离场。
根据国家经贸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医药行业由于小企业倒闭和企业之间整合,有1000多家医药企业被淘汰出局。截至2002年11月,医药行业中民营企业比例在20%以上,而在不同经济类型的医药企业中,民营和三资企业的增长速度最快,利润增长达30%。这表明,在各个经济领域日益活跃的民营资本已成为医药产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未来3~5年内,预计中国医药行业仍将保持12%~15%稳健高增长的态势,在此基础上,每年数十亿甚至上百亿民营资本介入医药行业的投资热情与产业收益,民营经济在医药产业中的地位将继续得到稳固,而实现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成为可期。
由于医药上市公司集中了全行业1/4~1/3左右的资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因而82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在行业中具有重要的控制力。伴随资本市场的发展,民营医药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步伐也越发加快,目前医药上市公司中的20家民营企业,2002年平均每股收益高达0.25元,高于医药板块0.23元的平均水平;同时这些企业还拥有较高的毛利润率(平均50%以上)与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不到40%),分别明显高于和低于整个医药板块39%的毛利润率与44%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可以认为,民营医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经营水平明显优于普通医药上市公司。
医药民营经济的地位
按照国家经贸委2002年的分析,从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市场获利能力较强,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10.7%、9.5%和12.3%、10.7%,是各主要经济类型企业中较高的;集体企业、民营企业获利能力稍低,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7.4%、6.1%和8%、6.6%。表面上看,民营企业的销售毛利润率与成本费用利润率在五种经济形式中仅仅高于国有企业,但这主要是由于民营企业基数大,企业素质参差不齐。而大型企业、特别是超大型企业中,民营企业的地位已经开始与股份制、外企、国有企业分庭抗礼,而出色的单品种营销能力与费用控制能力更使部分优秀的民营企业盈利能力成为行业的排头兵--2001年就有太太药业、天士力、吉林修正药业3家民营企业进入中国利润总额排行榜前十名。近年来,医药业逐渐成为个人创业最具吸引力的行业之一,而医药行业中诞生的富豪又绝大多数是通过与证券市场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短期内实现的资本最大化。
介入证券市场的方式
新股发行
通过对目前20家民营医药上市公司的分析,其中属于新股发行上市的占了主导地位:1998年以前的代表企业主要有金花股份、复星实业、海王生物等少数几家;2000年以来掀起了又一次民营医药企业上市的高潮,代表企业有太太药业、康美药业、华海药业、康缘药业、香港药业(HK)、维奥生物(HK)等;另外,通化东宝、天目药业、吉林敖东等早期发行股票的企业也通过大股东改制或者更换大股东基本完成了民营化。
资产重组
近三年来投资生物医药的上市公司超过120家,总投资数百亿元,其中一半以上是跨行业投资(其中民营资本占1/4左右),医药类上市公司已经由2000年初的56家猛增到80多家的规模,而重组类医药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也明显好于制药业上市公司。比较发现,按照资产重组的内容和性质,跨行业重组医药生物公司主要采用三类资产重组方式--收购兼并、股权转让、资产置换;而民营资本偏好的方式是股权转让模式。根据对15家跨行业进入医药产业的上市公司的分析,其中属于民营企业背景的有:普洛药业、四环药业、健特生物、东盛科技、高斯达、红河光明(步长集团入主)等6家,医药行业内部民营化的企业有九芝堂、恒和制药、吉林敖东等,其中部分属于借壳上市类型;而一些规模较大的多元化企业也采用外延性收购兼并方式,例如太太药业、复星实业、东盛科技、海王生物等。
地域及行业特点
从行业的角度看,20家民营医药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是:9家主营中药、保健品;主营化学药的有6个;而涉及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业务的有5家。
从地域角度看,医药行业地域集中度表现非常突出,部分地域由于拥有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壤已经在90年代领跑全国,能够独立拥有3个以上大型医药企业的省市集中于五个地区:化学原料药的“冠军”省份浙江、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重磅炸弹的富集地区西安以及90年代中药业的领头羊四川与吉林。同时,这五个地区医药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在国内领先:分别有7、10、2、4、6个--在这29家上市公司中,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数量上基本相当。上述地区普遍存在提高上市公司整体素质的要求,而素质提高的实现必将在民营经济的积极参与之下才有望快速进行。由于这五个地区已是民营医药企业的缩影,其他的民营企业或多或少有着其中的一些特点,所以,我们就这五个地区的行业特点进行分析,力图帮助不同的代表企业寻找到产业突破的瓶颈所在。
浙江:浙江的民营经济与原料药战略地位的提升,是近几年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亮点之一。
在资本层面上,由于该地区10家医药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7家)还是完整意义上的国有企业,其多数领导者的MBO(管理层收购)计划还未破冰,预计2003年这种情况可能会有较大的改变,部分企业沉寂多年的产权改革有望落到实处。
产业层面上,这些企业大多与原料药、医药商业相关,这两个领域也是重组并购与外资购并的主要目标子行业。浙东南投资规模100亿元的原料药出口基地将进一步提升这一地区的原料药战略地位。事实上,这里的产权关系、生产体系、出口通路都不构成近期的产业瓶颈,而营销体系的优化与资源配置的整合才是浙江民营医药企业从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浙江的10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中,2002年中期除了升华拜克、华海药业外,竟然没有其他公司业绩超过1毛。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该地区原料药企业很多受制于国际市场价格,而产能的过剩又造成很多品种面世不久就面临亏损(例如海正药业的抗寄生虫药物系列);另外,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是影响企业利润率的又一因素,此外制剂药比重低也是限制利润率的重要原因。尽管海王集团、北京华大生物芯片公司、天目集团大都计划用亿元水平投资高附加值的生物制药、天然药物开发等前沿领域,但事实上该地区医药产业战略地位的提高,更多将取决于现有原料药工业能否顺利实现向制剂药企业的转型,而这其中的瓶颈在于营销队伍的建设与剂型的升级换代。
深圳: 前期的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运营与高科技项目孵化的帮助,而在进一步的传统产业升级过程中,深圳的生产要素瓶颈在营销队伍建设。该地区营销队伍最为完善的企业当属太太药业--太太药业兼并丽珠集团正是看中其10多年积累起来的消化道、心血管、抗感染三大治疗领域的医院专业营销团队。需要指出的是,深圳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是国资背景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人才激励、管理方面与外企、民营企业相比较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预计该地的重组并购也有望在民营经济的积极参与下有序展开。
西安: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国近期不到10个重磅炸弹药物(单品种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中,有三个出自同一城市--西安,三个“明星”品种分别是吗叮啉、步长脑心通与利君沙,其中步长集团创造了第一阶段万人营销团队“农村包围城市战役”的巨大成功,目前已经拿到国家批准文号,新产品也次第出现。可以说,西安的民营医药企业拥有国内最强大的营销队伍,前期受到咸阳保健品诚信危机的不利影响也在逐渐消除。西安目前阶段的产业瓶颈在于高附加值新产品、尤其是新剂型、新资料领域的仿创结合,如果这一因素在近期有效突破的话,陕西省医药产业的国内排名还将显著提升。
吉林:吉林省民营医药产业生产要素方面不尽合理:突出表现是生产所占比重高,造成企业对于市场开发控制力度不足--主要表现为流通领域营销费用与管理费用比重过高,进而造成企业盈利能力有限。但另一方面,吉林的医药类上市公司净资产排名靠前,如通化东宝、吉林敖东,而大多数企业新产品开发仍停留在剂型改造等短线品种方面,对于资本运作与创新药物开发重视不够。
四川:四川省的中药产业是90年代后期国内的新领头羊(80年代是广东),但是该地上市公司的素质却并非尽如人意,原因与吉林、北京相类似,这里从政府到企业都很保守,对外合作、省外重组的可能性都较小,而且还没有山东、深圳等地政府的改革力度。这里的优势资源有地奥等中药现代化的领头羊企业,还有丰富的中药资源与勤劳廉价的人力资源,如果企业层面的重组并购落到实处的话,产业升级与科研开发也有望突破。
几种成功模式
按照民营企业介入医药产业的初衷与主要赢利手段,我们把民营医药企业分为产业专注模式、资本专注模式、产业-资本-技术相结合模式三种成功模式。这种划分方式实际不是非常严格,因为一方面不同企业可能同时具有其中不同的赢利手段(例如涌金集团、复星实业都不仅仅是单一的赢利模式),另一方面,同一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倾向于不同的赢利方式(例如太太药业、横店集团、通化东宝都是营销拉动型起家,相对多元化经营促进产业链的不断延伸)。
像三株、沈阳飞龙、广东太阳神等曾经非常优秀的民营医药保健品企业,大多是由于多元化投资失误与产业-资本结合方式不当造成的供应链、资金链、信用链发生断裂而功亏一篑,所以,充分分析、吸收这些企业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对于后进入者少走弯路非常必要。
产业专注模式:这一模式主要通过龙头产品的市场营销,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产业专注模式的群众基础最好,大多是一些耳熟能详的OTC(非处方药)、保健品、中药企业的龙头,例如步长、地奥、修正、汇仁、健特生物等,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营销、管理与其对国内市场的控制力。但是,这种模式要面对营销费用控制、行业风险和产品线单一、政策风险、多元化风险。
资本专注模式:该种模式与产业专注模式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企业在追求产业地位的同时,更为注重资本运营手法与方式的创新。这类企业的产业规模大体保持稳定,以实现资本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涌金集团的魏东即是这一模式的杰出代表,金花股份、天目药业、哈慈股份、恒和制药也在其中。该模式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对医药业务后续增长潜力的挖掘不够,另外还有面对投资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与参股企业的财务状况风险。
产业-资本-技术结合模式:该模式的企业注重在产业-资本-技术每个市场的波峰、波谷中创造赢利机会,实现效益最大化。由于这类企业的利润依据“乘法”规则创造,其风险也是以“乘法”形式递增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避免投资决策失误与资金、物流供应链失控。广义上,民营上市公司大都可以属于这种分类方式,但是其中只有少数企业踩准了时代、政策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节拍,真正实现了跨跃式发展,例如横店集团、复星实业、太太药业、海王生物、通化东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