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药房 平价药房“分层定价”化解多方摩擦



北京市单体面积最大的平价药店——“天天好”大药房开业第一天,就有100个品种的药离奇卖空。在开业前两天,就有几十批同行、厂家不约而同地派“情报员”探听市场行情。而有些同行、厂家也放出风声,威胁说:“不提价就别在京城开店了!”还有一批本地药店给厂家施压强迫提价。“从今天有些品种的离奇卖空,可以断定是厂家或同行恶意收购所为。”

  平价药房开张的最大受益人无疑是普通百姓,然而就是这样一件为民谋福利的事,却要么夭折,要么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很明显,平价药房遭恶意竞争事件表明,药厂、药品代理商、平价药房同行等想继续维持药价虚高态势,所以用出各种“着数”来阻止平价药房的开张和正常营业。

  笔者注意到,在“天天好”大药房遭到恶意收购后,其负责人表示:“不管有多少压力,一定要在京城站稳脚跟,坚决拉低京城整体药价,将平价进行到底,让利于民。”平价药房这种“决战紫禁城”的决心笔者深为佩服,但市场竞争靠的绝不是一战到底的决心,而是明哲保身的决策。如何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避免恶性竞争事件的发生,才是平价药房最应该深入探讨的。事实上,平价药房对所有药品全部实施“最低价”,并不是一种英明之举。笔者试着给平价药房开了一纸“药方”——“价格歧视”策略。

  “价格歧视”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对同一产品制定不同价格的做法,这种价差不是建立在生产成本或供应成本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市场供求、消费者不同的嗜好、不同的产品信息、不同的兴趣等基础之上的。它又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三种。以药房给药品定价为例,一级价格歧视,比如根据消费者对药品的偏好程度,对同一种药品制定不同的价格。二级价格歧视指药店为定量的药品制定一个统一的单价,或为一个消费者限定一个购买量。三级价格歧视按照不同地区、不同需求、不同时间将市场分为不同的层次,在每个层次中实施不同的价格策略。

  显而易见,一级价格歧视只有理论意义而无实际操作价值。笔者给平价药房开的“药方”具体而言便是指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这种定价策略兼顾了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同时从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药厂和一般药房的忌妒心理,更重要的是这种策略由于具有了为消费者“量体裁衣”的特点,其赢利能力比单一价格策略的赢利能力要强好多倍,可谓是“一箭三雕”!

  当然,应重视在价格歧视策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外延效应”。“歧视”可能会招致一定的不满,所以平价药房应密切监控价格歧视策略实施的实际效果,关注药房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并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地与供应商、代理商、同行、顾客及政府的有效和良性沟通,最大限度地减少商业摩擦等“多败俱伤”惨局的出现。同时不得不提的是,面对目前平价药房遭恶性竞争事件,药监局等行政部门不能坐视不管,但绝不宜过度发力,因为此类事情并不带有明显的不正当竞争色彩,或者说行政手段即使能弱化明目张胆的大宗收购局势,也并不能防止恶性竞争“转战地下”并愈演愈烈。所以,行政监管一定建立在尊重市场经济中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基础之上,而对平价药房来说,不能等死,不宜活拼,也毋庸表决心,从自身弹性定价等企业战略方面下“巧劲儿”,才是良策。

 平价药房“分层定价”化解多方摩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04720.html

更多阅读

上海平价大药房 平价药房转攻“家庭采购”

以“价格战”在医药零售业“大小通杀”的平价药房,开始转变策略主攻家庭采购及固定消费群体,与社区药店拉开定位,这是最近广州市医药零售业出现的一个趋势。昨日,广州市医药零售业人士告诉记者,经过几轮降价风波,目前平价药房与社区药店

平价店:质量第一

 专卖店动辄上千元的眼镜架,有的商家只卖300元;同是“18分”等级的钻戒,市场价7000元,有的商店却标价3700元;大型药店14、15元左右的非处方药,有的药房仅售10元……   没错,上述现象正是目前市面犹存的“平价”风潮。诸如平价超市、平

形容遍地开花的诗句 平价药店遍地开花 三种模式谁主沉浮

从2000年“宝丰”在哈尔滨开出第一家“平价药房”以来,全国有数百家平价药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年销售额列“三甲”的“老百姓”、“开心人”和“宝丰”,均超过15亿元。业内估计,平价药店已占据国内零售市场的20%。    平价药店能

连锁药房 连锁药房“招安”小药店

经过大型连锁药店的平价战,我市药品销售终端市场开始出现“化零为整”,疯狂“编队”战斗的新格局。   小店不堪价格战  早在去年年底,由南纪门一家大型医药商城发起的平价战第一波就开始让我市单体药店吃不消了。南纪门某单体药

声明:《平价药房 平价药房“分层定价”化解多方摩擦》为网友岁暮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