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药品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太阳神,到90年代中期的三株,再到本世纪初的脑白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也许,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资深的营销专家们,都对保健药品的营销方式深恶痛绝或者不屑一顾。但是,不可否认,保健药品行业的兴盛,对国内营销的理论和实践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各种先进的营销方式,诸如会议营销、俱乐部营销、数据库营销、服务营销、精准化营销等等层出不穷,同时也造就了中国的又一批百万富翁。
笔者从本世纪初开始接触保健药品,先后从事过策划、招商、销售等工作,深黯保健药品操作之内幕,经推敲,发现在风风火火的保健药品行业里面有着不可克服的6大怪现状。
一、 招商:各怀鬼胎
招商被称作对产品的第一次营销,招商规模有多大,往往决定了该产品能做多大。这一点,不仅实力不济的中小企业深黯其道,连999、健民、修正等大企业亦然。
招商本是企业建立渠道的一种方式,但用到保健药品行业里忽然变了味,厂家要得的是从仓库里出货,想进货的是来者不拒,只要你货款一付,管你死活,大不了再招。经销商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只要给我发了货,我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哪里赚钱我去哪里卖,管你什么品牌与独家经销制。
其实双方心里都有数,心照不宣罢了。然而,正是这种各怀鬼胎的套路,不断的激起了双方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互相利用中,使产品迎来一个接一个的销售高潮。
二、 产品:百变不离其宗
保健药品,顾名思义,起保健作用的药品,非起治疗作用的药品。如果能治疗的话,还保健干什么,正是基于此,保健药品都是用于治不好的病的。
目标消费者是儿童的一定是:补钙,增高,除铅,提高智力,增加食欲等等。
目标消费者是妇女的一定是:美容,养颜,减肥,解决更年期烦恼、妇科病等等。
目标消费者是中年男性的一定是:解决前列腺病、肾虚、性功能障碍等等。
目标消费者是老年人的一定是:解决便秘、糖尿病、心血管病,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等等。
总之,保健药品由于其本质决定了产品的单一性,10年,20年,50年,只要这个行业存在,产品无非就是这么几个大类,百变不离其宗。
三、 价格:狮子大开口
在业内有句话来形容保健药品行业,叫做:一分成本,两分流通,三分广告,四分利润。由此可见,行内产品是怎么定价的,狮子大开口。
经销商进货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叫做二几扣,就是零售价的百分之二十几是出厂价。譬如零售价1000元的产品,成本不过100元,出厂价不过200来块,消费者买的时候却要花1000块。
四、 广告:形象代言满天飞
自从广告的大教父大卫·奥格威发明了广告代言人以来,各种产品在做广告时屡试不爽。从香烟到食品,从服装到化妆品……
也不知道保健药品启用代言人是的是哪位老大,最近几年却急剧火暴起来。近年来不仅大陆的赵本山、范伟、赵忠祥、李金斗、尹相杰、朱军、陈佩斯、沈力、王姬等明星你方歌罢我登场,就连港台的张铁林、黄日华、周华建等大腕也尽显英雄本色。
真不知道是产品多,还是明星多。
五、 促销:一年365天,天天不断
由于保健药品奇低的成本,所以促销成了家常便饭。先是买二送一,之后是买一送二,最后竞争到了最激烈的地步,买一送四又何妨,反正有的是利润,只要你买我的货。
2004年曲美买一送一的POP在药店贴了一年,不知道2005年还有什么招。
六、 咨询:一个中专生,也算是专家
对于保健药品,除了广告之外,服务就是最重要的了。因此一般要提供24小时免费咨询,定期回访。
然而,哪来那么多的专家。幸好,这几年卫校、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比比皆是,简单培训后上岗,俨然是一个专家。在电话里讲解,谁知道年纪有多大。不仅促进了就业,也降低了营销成本,何乐而不为呢。
总结:任何一种行业,在刚刚兴起的时候都很乱,同样给了很多人浑水摸鱼的机会。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保健药品行业这6大怪现状或许会消失。但是,规律是不会变的,利润的驱使定会出现新的玩意儿。
以上仅代表笔者自己观点,欢迎同行交流。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