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 医药分家 医改,医药企业喊冤背后



今年应该是我们听到国家医疗改革的声音最多的一年,药品价格在被多次降价以后,在11月份又将面临新一轮的统一定价。很显然,在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眼中,造成现在老百姓看病难的主要根源在医药企业。这也倒很容易让人明白:没有医药企业生产出来的药品那么虚高地定价销售给医院,哪来病人那么多的看病负担。

 医改,医药企业喊冤背后

    应该说,这样的改革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是我们看到,医疗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老百姓看不起病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多大的缓解,难道国家职能内部也都出现了“医疗改革不成功”的不和谐音? 

    最近在跟国内某著名的医药企业老总谈起这个话题时,他也是一脸无奈。“为什么每次改革都是拿我们开刀?”,同样的问题,他连续质问了好几次。他说,其实国内的仿制药(非专利药)的利润本来就已经很低了,根本就经不起新一轮的调价了。为了能够维系生存,他们只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哪个药列入调价名单,就停止生产哪种药,然后再向国家药监局换个名字申请同一疗效的所谓“新药”,争取重新定价。 

    “难道国家医疗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都死掉吗?”这位位列国家医药企业前十强的老总的一席话确实令人震撼。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医改带来的影响,该企业也不得不进入风险更大,自己也并不擅长,但是医疗改革波及不到的保健品行业,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已经进入或者将要进入保健品领域的医药企业非常之多。 

    大多数舆论以为,如果某一改革已经威胁到了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那么这个改革就可以说并不成功,至少改革的方向已经发生了偏差。在需不需要医疗改革这个问题上,可以讨论的余地并不大,现在舆论争论最多的应该就是改革的方向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记者以为,国家医疗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等医疗机构,而不是提供药品来源的医药企业。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我国现行的医药管理体制的最大受益者并不是医药企业,而是医院。在药品分级管理的体制下,除了一些OTC(非处方药)产品被允许在市面流通外,众多的处方药则是不允许在医院以外的渠道流通,并禁止在公开的场合和媒体做广告宣传。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医药企业生产的药品只有挤破头皮击败其它同类药品进入医院的采购名单,才有可能有一个比较好的销售预期。最关键的是,这种竞争还都是暗地里的竞争,还不能摆到台面上。在这种买方(医院)强势,且交易并不透明的情况下,吃回扣、以权谋私的现象也就自然产生了。于是医药企业的营销也就变成了“回扣营销”、“关系营销”,但无论如何, 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腐败的成本不可能是由厂家来负担,只能通过虚高的药价把负担转嫁。 

    不仅对于医药企业,对于消费者,医院也处于一种绝对的强势。由于医院和医生的专业性,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对医药和医生的话只能言听计从,从不敢做任何反驳。对于医院的强势,记者本人有着深刻的体验;不久前感觉身体不适,到某一医院检查,结果是在被告知身体没有毛病的情况下,还强制要求进行其它毫无必要的常规检查,并开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药,还美其名曰“这是对你身体的全面爱护”。就这样,医院就把虚高的药价和医疗器械的价格成本全部转嫁到普通消费者身上了。 

    虽然记者很痛恨医院和医生的这些做法,但记者还是认为,这并不是某一个人或者单位道德上的问题,主要还在于医院的强势,在于国家的医药行业分级管理制度。强化对医院和医生的管理,对于整个医疗改革的成败关系重大。如何通过改革来逐步削弱医院的这种强势地位,使得医药企业、医院、消费者至少在信息的获取和沟通方面处于一个平等对话的地位,套用前文那位老总的话说“期待一个与医院平等对话的环境和体制”,记者以为,应该是医改成败的关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04583.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医改 医药分家 医改,医药企业喊冤背后》为网友梦里梦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