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国际化 从“黄老智慧”到中医药国际化——访国际知名学者、美国明道大学



人民出版社在今年九月出版的《黄老智慧》一书,刚面世就在京城引起热销,事隔月余,不得不再版,以奉读者。记者有幸采访了该书作者美藉华人张绪通博士,我们从《黄帝内经》、老子的哲学体系谈到我国和云南省政府都颇为关心的中医药国际化事业。 

  记者:张校长,您不仅是西医博士,还是西方哲学和法学的博士,并精通中医,国学基础深厚,又曾任美国总统府顾问、美参议院核心成员;近半个世纪来,您虽长居美国,又应邀到世界各地讲学。这次您回国,就是应中国科技部“中医药战略课题组”之邀请,学贯中西背景的您,如何看待中医药国际化的问题? 

  张校长:中医药国际化的热情外国人比中国人高。近些年来,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困扰着欧美等国。众所周知的“链霉素”致耳聋,“氯霉素”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息斯敏”因对心血管系统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甚至死亡,早在8年前就相继被多个国家停用;美国默沙东公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的药物“万络”,因会增加病人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几率,在2004年10月被紧急召回。凡此等等,举不胜举。于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热衷于回归自然,用自然疗法、用传统药物来治病。这里有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一组数据:目前全世界约有40亿人用中草药治病,预测今后5-10年,全球中药销售额将高达2000-3000亿美元。正因为有如此巨大的市场前景,所以欧美、日韩、澳大利亚以及印度等国都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医药这个巨大的市场。 

  市场经济的实质在于市场。过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领土,现在是侵占市场。市场丢失了拿什么来建设中国的市场经济?洋人们自从尝到了针灸的甜头后,想得寸进尺地吃掉整个中医中药。就拿在美国的实际情形来说,中医药逐渐被美国人认同,各州纷纷立法予以承认。从另一角度讲,洋人们不是要我们的中医中药吗,行!咱们就来个奇货可居。但人家也已充分估计到了这一点,要跟我们商战,所以我建议中国的中医药企业也要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中医药国际化”的战略、战术,利用现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固守中国本土市场的基础上,选中进军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突破口。这次我在中国科技部与“中医药战略课题组”组长贾谦教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等专家讨论的就是这件事。 

  记者:国外是如何对待这次“中医药国际化”的浪潮? 

  张博士:西方国家的决策者们认为,以中药为主的天然药物将成为发展空间巨大的战略性产业;同时,也把“中医药国际化”看成一场对中国的商战。既然是战争,就得讲究战略、战术。他们的战略目标是:利用中国的中医药资源优势,如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中成药经典方剂资源的优势、极为丰富的中草药原料优势、廉价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具有13亿人口庞大的医药市场优势等等,在挣中国人钱的同时,预先设置好药品的各种技术壁垒,阻止中国的中成药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并藉此来瓜分国际中医药市场。在战术上目前他们有以下四种打法: 

  ——进口中国廉价的中药原料或中介体,到了他们国家后,经精加工或分成小包装,再加上人家国家的品牌,于是形成高附加值的洋中药或功能性食品,不仅在国际市场挣钱,还返销到中国,挣中国老百姓的钱。 

  ——在中国投资设厂,用中国的组方、中国的原料、中国的人工,还利用中国政府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生产出低成本高利润且是本土化的洋中药;他们运用内外夹攻的战术试图挤垮中国的民族医药工业。据报道,目前世界前10强医药帝国的巨头都已长驱直入到了中国本土安营下寨,洋中药在商战中屡屡获胜,民族医药已经是峰火四起。 

  ——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洋中药”纷纷在我国境内抢注中药专利,获准专利数已高达1万多项,占我国同类专利的八成以上;同时这些跨国医药集团还到世界各国申请中药专利。中国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族医药瑰宝,却成了西方人的摇钱树。西药的知识产权99%都是他们的,现在绝大部分中药专利技术也成了他们的,这是在知识经济年代里对我国民族医药工业使出最毒的一招。 

  ——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国际贸易过程中的关税壁垒虽然消除,但技术壁垒依然存在,而且技术的“游戏规则”由人家制定。如欧盟在去年出台的《传统药品法案》,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地杜绝中国的中成药竞争欧洲市场。 

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医药也要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因此,国内有不少人士认为要达到以上“三化”,首先要做到“中药西制”,认为这是“三化”的大前提,应成为主流趋势。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张博士: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不论是哪朝哪代或在哪个国家,社会再怎么发展,“药”是用来治病的本义不会变;用药过程中,安全的、能治病的药才是科学的、现代的,到哪个国家都会受欢迎。这就是我对药品“三化”的理解。 

  2、说到“中药西制”是否科学?首先要明确“中药”和“西药”的概念。中药是中成药、中药汤药、中药饮片和中药材的统称。临床上主要以中成药为主,其特色在其配伍,“君臣佐使”、“相生相克”的理论;其科学性就在于中药复方在提取过程中毒副作用降低,疗效提高。西药泛指植化药、化学合成药、生物药、基因类药物。这类药物虽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清晰,对某些局部疾病也有立竿见影的疗效,同时也因其毒副作用较大而损伤了人体其它脏器及整体功能,导致的药源性疾病甚至致死亡。所以说,药品的科学性并不在于“中制”还是“西制”,首先体现在安全性上,其次才是疗效。 

  3、“中药西制”后就不能再叫中药,这可从以下两个典型案例来说明。 

 从“黄老智慧”到中医药国际化——访国际知名学者、美国明道大学

  第一个是“麻黄汤”和“麻黄素”。《伤寒论》里的“麻黄汤”用杏仁、桂枝、甘草与麻黄配伍,用来发汗祛除病毒,消炎降热,治疗初期感冒具有明显疗效。若因个体差异,病情不能在三天内改善,此方就不能再用,改用它方。因为发汗太过,就会导致虚弱。而“麻黄素”是用植化方法从麻黄中提取出来的单体成分,是典型的西药(跟化疗药“紫杉醇”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道理一样);其功效:发汗去水,具有减肥和兴奋作用。美国药商将其用来做减肥药或兴奋剂,所以需要长期服用。不知道麻黄素超剂量服用会产生头晕、恶心呕吐等毒副作用,美国曾有12人因服用此药而死亡。于是,美国的FDA下令禁止麻黄类药品,还闹到法院,但法院裁定:麻黄素超剂量服用产生的毒副作用,并不能证明其它麻黄类药品在剂量范围也有同样的毒副作用。法院最终宣判“麻黄无罪”,推翻了FDA的禁令。这就是在美国闹得沸沸扬扬的中药“麻黄事件”,其实这就是“中药西制”惹的祸,还嫁祸于中药麻黄。 

  再一个例子是日本人曾就“小柴胡汤”中的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等七味药,用植化方法分别提取、纯化每单味药的有效成份,然后再将提出的七味有效成份混合。结果显示,用植化方法提取合成的“小柴胡汤”的疗效不如“君臣佐使”一锅煮的疗效。 

  从这两个案例就可看出“中药西制”后是西药,单从安全性分析,就不具有科学性的优势。 

  记者:能否请张博士给云南的中医药企业提些建议。 

  张博士: 国内外都知道云南省有药用资源的优势。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资源优势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这就需要“资源 + 智慧”,才能变为财富。 

  智慧涉及到哲学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云南省医药产业现有的优势和劣势;然后用我们的智慧——即方法论来扭转劣势(缺少原创性的高科技药物)。据说云南省政府提出:象当年打造“云烟”一样打造“云药”。“云烟”属传统产业;能够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云药”需多学科共同的努力,属高科技产业,因此,二者有不同的“打造”方法。我在北京听中国驻埃及吴思科大使说,云南有一种抗癌新药“三阳血傣”,在埃及等中东国家影响很大。前几天和贵省科厅的几位领导听了该药研发者陈子久博士的电子演示报告,才知道“三阳血傣”的“打造”方法和传统中药不同,所以能够得到埃及卫生部和埃及国家肿瘤医院的认同。至于“方法论”,在老子的《道德经》里就讲得很多,因此我建议云南中医药产业的企业家们多看看老子的这本哲学著作,会大有裨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04563.html

更多阅读

关于义和团一 从反清复明到扶清灭洋 义和团扶清灭洋

从反清复明到扶清灭洋这张图片以前在图书馆见过,是一本英文书籍的插图,印象极为深刻。后来我找了很久,再也没见到这本书,这两天在网页上浏览居然发现了。大家看,其实有意思的不是画面,而是两旁的对联: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颈

从山东省的烟台市到辽宁省的大连市 辽宁省大连市 曹爱华

从山东省的烟台市到辽宁省的大连市,有三条路径可走,一是坐飞机,半小时可达;二是坐轮船,普通轮船六、七个小时可达,坐高速轮船则3个多小时可达;三是坐火车,得绕一很大的湾才可到达。烟台至大连的轮船一,坐轮船。乘坐一般普通轮船七八个小时可

声明:《中医药国际化 从“黄老智慧”到中医药国际化——访国际知名学者、美国明道大学》为网友虐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