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医药行业而言,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策年。药品降价风暴来袭,仅仅是一系列药价管理政策的前奏,国家发改委强硬的药价政策有点儿出乎业内的意料。 与此同时,其他监管政策也一起将医药企业推到了更尴尬的境地。这些政策在2005年孕育或酝酿成熟,必将对今后的医药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对药企而言,这些政策不单纯意味着危机,同时也蕴含了一些机会。
2005年并没有给医药行业留下太多的惊喜。过于频繁的政策发布和政策动向让企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然而,一些政策或政策动向却开始向经营者透露了新的市场机会。
Top1
机会:医疗领域投资将出现较大增长。
背景:1月7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地建立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
点评:“平价医院”是一些民营医院做宣传推广时的一张王牌。高强要求各地建平价医院,客观上支持了民营医院的地位。民营医院一直面临的税收、土地、人才晋升制度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有望改善,这将进一步刺激社会资本加大对医药领域的投资。
Top2
机会:社区医院的投资前景看好。
背景:近日,卫生部确定了2006年十大卫生工作要点,其中之一就是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点评:片面注重大医院发展,忽视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服务条件和水平差距较大是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的主要表现。而卫生部提出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试点,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双向配合、双向转诊制度”,这显然是学习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医疗就诊制度。这一工作要点的确立,注定了社区医院的未来光明“钱”景。
Top3
机会:“新农合”助长第三终端的魅力。
背景:2005年8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明后两年扩大“新农合”(新型合作医疗)的试点范围,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新农合”制度;同时,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在原有每人每年1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元。
点评:随着“新农合”推进力度的加大,每位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可拥有40元的医疗资金(中央政府出20元,地方政府出10元,参保农民出10元)。按此保守计算,农村市场至少也有360亿元的医疗消费实力,这必将进一步刺激药企进军第三终端的脚步。实际上,最近两年,不仅国内中大型企业纷纷踏入第三终端,甚至连外资企业也成立专业小组开始研究所谓的第三终端市场。
Top4
机会:国产医疗设备的“意外”机会。
背景: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日前印发《关于制定和调整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非营利性医院制定CT、核磁共振等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时,要按照不盈利的原则,并要求各地及时降低偏高的检查治疗价格。
点评:这是国家相关政府部门首次为国产医疗设备表态。进口高档医疗设备,从而争取到检查费的医院自主定价权是促使医院热衷于购买外资企业产品的重要原因。该《通知》的出台,将促使院方考虑购买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医疗设备。国内医疗设备生产商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意外地获得了一个卫生部和发改委联合赠予的大“礼包”。
Top5
机会:“网上药店”的更大获利空间。
背景: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从2005年12月1日起,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个人提供药品交易。
点评:“网上药店”获准开张,为药品零售商提供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因为,无店铺经营模式节约了大量的零售店面成本,“网上药店”可以借此成本优势适当返利给消费者,增加竞争优势。目前,北京首家网上药店已经开张,多家公司开始申报网上药店的经营资质。
Top6
机会:“首仿药”将享受较高价格。
背景:近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进行调研,拟提出“首家仿制药”概念,以给予“首仿药”较高价格的方法控制仿制药恶性竞争的局面。
点评:在定价时,“首仿药”可以享受高价格,其后仿制的产品定价逐步降低。据悉,这样做的理由是,首家仿制药品的企业在仿制初期投入了一定的研发资源,在定价的时候可以适当倾斜一些。而当仿制企业高达几十家的时候,再申报就没有价格上的优势,由此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这对于国内有较强研发实力,尤其是对于有较强的化学合成能力的企业来讲,是一个绝好的利润来源。因为,“首仿药”的概念意味着既仿制又被保护的双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