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有二出重头戏,一出是企业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加强管理,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而兴起的信息化建设,二出是政府为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打造数字政府为己任而兴起的电子政务建设。这二出戏在时下依然在合唱“信息化建设”的交响曲,为IT企业奉献出一道又一道的大餐。在这红红火火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电子政务离我们普通民众还有多远呢?
用google搜索引擎键入“中国政府网站”或者“中国电子政务”,它可以帮我们找出25万或35万多条符合条件的记录,单从这个数字上来看,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真的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但是,我们进入相应的政府网站上去具体瞧瞧,就会发现中国的电子政务离普通民众还远的很。
为什么这样子讲呢?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电子政务建设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个政府机构建设自己的门户网站,实现基本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发布功能。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投资于硬件和网络建设以及信息内容的制作,主要目的是实现政府上网和宣传自己的作用。这个阶段在目前已基本上实现,进入相关政府网站,我们可以很轻易检索到感兴趣的资料或信息。因为不涉及办公业务并且可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该阶段在建设过程中基本上没有遇到阻力。
第二阶段:单个政府机构在门户网站的基础上,对内(包括机关内部及其下级机构)实现集成的网上办公功能,对外实现网上业务受理,并与内部办公作业务作到集成,实现简易交互功能。在这个阶段,因为日常工作需要在网上完成,对机关工作人员来说就有了切身的影响。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在进行这一阶段的建设,笔者现今也正参与某政府机构内部办公网络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多重阻力:认识上、人员上、体制上、配合上……等等。但是大多数的政府机构还是停留在上INTERNET上露个脸的层面上,接下来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第三阶段:多个政府机构在信息交换平台上实现数据处理,实现在线互动,为公务员和普通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一站式”服务,从而形成面向社会的政府服务职能。据资料显示,少数地区和领域出现了向电子政务第三阶段前进的信号。但因为立法、意识、标准、技术等相关因素的制约,在中国实际上还没有真正起步。
电子政务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表现形式上,更重要的在于为公众提供实用的信息和服务,而在线提交和审批等功能也只是电子政务的部分内容。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规划不统一、政府相关领导对于电子政务的理解和支持力度的差异等多方面因素都直接影响了电子政务在国内发展水平。而要真正将电子政务贴近生活,服务于每一个社会成员,不仅仅需要时间上的等待,更重要的是需要各地政府甚至国家能够统一规划、完善电子政务在立法、体制、技术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真正实现政府资源有效共享、彻底清除信息孤岛、将传统政务工作流程电子化、数字化,只有这样我国的电子政务才能不背离初衷,最终服务于社会。
因此,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无论是信息的实用性和完整性还是实质性的电子政务功能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