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湖北各地领导重视秋冬农业开发的程度、群众的积极性、投入水平和示范标准为多年以来所少见。概括起来有五个突破、五个特点。
五个突破:
一是“冬闲田”开发有明显突破。今年,各地抓住农产品价格稳定上升的机遇,采取算账统一思想,推广机耕和免耕缓解劳力紧缺、加强工作督办等措施,有力促进了“冬闲田”开发。全省开发“冬闲田”面积有望突破300万亩。
二是结构调整有明显突破。这主要体现在布局调整、品种改良和开发性生产上。各地认识到,今年农民增收,政策因素占了相当份额,保持明年农民持续增收,政策空间变小了,就要在优质高效上下功夫。他们大搞优质粮、优质桃、优质瓜菜等“三优工程”,在秋冬开发中落实了明年的调整增收任务。
三是良种推广有明显突破。今年,湖北省农业厅发布了秋播作物主推品种。各地组织农技人员通过现场培训,示范带动,常规技术抓普及,成熟技术抓推广,新优技术抓示范,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了明显进步。
四是播种质量有明显突破。精细整地、测土配方、沟厢配套、药剂拌种、化学除草、田间灭鼠、稻草覆盖等增产增效技术得到普及。枣阳、随州市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向农民分发了科技明白袋。各级大搞示范、促进秋播大面积上水平,实现了路远路近一个样,丘陵平原一个样,小丘大畈一个样。
五是完善订单有明显突破。枣阳市发挥粮食加工企业的优势,组织加工企业与农民签订合同,其中小麦订单70万亩,油菜订单15万亩,按高于市场价格5%收购,农民按订单生产,实现未产先销,促进秋播上水平、上质量。
今年秋冬农业开发能够取得新的突破,从组织领导角度讲,主要有五点: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秋播为起点,兼顾增产增收目标不动摇。秋冬农业开发是来年增产的起点,是农业调整、农村政策、农业科技和干部作风的集中体现。调整的到位、科技的到田、政策的到户,都要通过秋冬农业开发来体现、来落实。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注意克服“秋冬开发是单一的生产环节,农民会种田,干部不用管”等错误认识、片面认识和糊涂认识,引导各级干部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看到秋冬农业开发的全局性、重要性、紧迫性,增强了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第二,在布局安排上,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设优势产业带不动摇。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上主要抓优势农产品建设、优势农产品加工和高产农田建设三件事;在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上,也抓了三件事: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农业服务体系改革。
在秋冬农业开发上,主要是北麦南油城郊菜,畜牧抓小区、水产抓片带、岗地抓林果。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探索自己的具体模式,为增产增收拓宽了思路,找准了路子。恩施芭蕉乡6万亩耕地,6.2万亩富硒茶,亩平纯收入4000元。随州市采取菜豌豆配中稻、地膜土豆配中稻、大蒜配中稻等模式,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亩平纯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
第三,在产业化经营上,坚持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完善发展定单农业不动摇。襄樊市以粮食为原料的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宜城燕京啤酒,襄樊正大种业、饲料、规模养猪,枣阳面粉。襄樊市组织龙头企业签订优质小麦产购合同170多万亩,占总播面的60%。这是襄樊秋播生产主动的内在原因。
第四,在耕作方式上,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减轻劳动强度,确保季节不动摇。秋播生产季节紧、劳力缺、强度大,各地从农机、农艺结合入手,扩大机耕机播,推广免耕直播、轻型栽培,今年全省近半数的秋播实现机械作业。这是一个大的历史性进步。
第五,在服务上,坚持以市场信息为导向,推广适用技术不动摇。各地采取多种形式,传播市场信息、技术信息,送政策到户、定单到户、良种到户、技术到户、资料到户,有的县市还从财政拿钱,实行统一供种,并且层层办示范片,使农民群众知道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减少了盲目性,增强了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