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蒙牛在香港联交所公布其上市一年来的成果。对于公告内容,蒙牛副总裁杨文俊一再表示,现处于静默期,但记者了解到,加上日前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各行业商业零售信息的统计分析结果,蒙牛液体奶已经连续摘取了来自传媒调查、官方正式统计和行业联合会统计的三项桂冠。按照2004年的盈利预测,蒙牛股票香港市场的市盈率为20倍。上市一年,蒙牛收获颇丰。
今年营销体系重心下移
经历了去年的乳品价格大战后,蒙牛今年正积极调整营销体系以适应市场变化。杨文俊称,蒙牛已开始将营销体系重心下移,向二三级城市拓展。这种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农村扩张的过程,是蒙牛当前最重大的一个变化。
按杨文俊的说法,目前一线城市乳业增速比较稳定,二三线城市目前增长空间最大。我国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3左右,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这一差距更为明显。现在启动二三线市场消费,已成为乳企增长的重要因素。
“巧合”的是,伊利总裁潘刚日前也表示,伊利今年的目标是“巩固一线城市,积极开发二三线城市”,并积极组建“重心下移”的新的区域营销中心,实施“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相结合,加大地方媒体广告投放”的新广告投入策略,从销售到广告都对二三线城市大量倾斜。
都将营销重点放在进攻二三线城市,伊利与蒙牛这两个老对手是否会在中小城市“狭路相逢”?杨文俊分析认为,双方发生恶性竞争的可能性不大。目前二三线城市乳品消费基数很小,“蛋糕”还足够大,就目前阶段,双方的主要精力在于占好各自山头,扩大自身在中小城市的销售成绩。
与伊利悄结“限价同盟”
2004年是中国乳业的“混战年”,在本土企业大举战胜洋品牌的背景下,国内乳业自身也经历了从降价到涨价的复杂价格战,大企业纷纷表示伤了元气,中小乳品企业则生存艰难。
杨文俊表示,这一幕今年将不再重演。虽然与竞争对手存有严酷竞争,但另一方面双方也有可能双赢合作。蒙牛已与伊利在今年初达成协议,作为内蒙古的龙头企业,双方在原奶收购、乳品价格等关键问题上,已初步达成“限价同盟”。目前同盟效应初显,现在内蒙古虽已进入原奶的收购旺季,但由于企业间已达成平和竞争的协议,当地的原奶收购价格趋于合理,企业之间没有爆发收购大战。
伊利总裁潘刚证实了价格同盟确已达成。伊利不会突出价格优势,而是要展示产品的价值形象,争取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其产品,起到吸引作用;伊利还将规范管理,并坚持不在单个地方或卖场发起推广和促销活动。
当记者问及今年“三元”部分牛奶已悄然涨价,伊利、蒙牛是否会借机跟进?杨文俊表示,近年来乳品行业的原料奶、包装材料、人工、运输等费用全部上调造成的成本增加,以及不久前的“禁鲜令”所带来的压力,是三元等乳品企业涨价的主要原因,但伊利、蒙牛目前不会跟风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