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 虚拟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化积累”



从虚拟经济角度来认识当代的资本积累,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的加剧,一种新的、与传统资本积累相对应的积累方式(或积累制度)正在形成。“原始资本积累是通过战争来掠夺贵金属,初级资本积累是通过商品和服务贸易来收敛货币资本,现阶段是全球资本主义化,在这一背景下是资本积累的金融化,逐利者在摆脱金本位之后,已经直接追逐货币经济的膨胀了”。[1]当代资本积累的社会形式发生了变化,是“价值化”的积累,而非“实物”的积累。价值化积累导致了以虚拟资产形式表现的积累和以实物资产表现的积累的非对称性,这给我们重新认识当代经济运行特点,保持整个宏观经济稳定性,防范经济危机以重要政策启示。

一、价值化积累的内涵

“价值化”与“价值化积累”是对当代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理论上的概括,特指积累方式的变化,积累的内容更侧重于以货币表现的“价值财富的积累”,而非以物质表示的“实物财富的积累”,“价值财富积累”与传统的“实物财富积累”方式是相对应的,所以,“价值化”与“价值化积累”主要用以区别不同的积累方式。“价值化”与“价值化积累”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面分别阐述。

(一)价值化的多重涵义

价值化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以价值标准和价值增值标准来衡量和引导经济活动,以货币计量,利润导向的经济活动不断扩大,并导致非价值标准和非价值增值标准被排挤出市场经的趋势。

价值化有多重涵义:一是价值化首先是指存在的一种状态、渐进的一种过程和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指经济体系中以货币表现的价值量与其对应的实物量,即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从相一致到两者背离状态和逐步分离的过程,并呈现出一种发展趋势;二是依据虚拟经济理论,价值化的核心是将经济看作是一套价值系统(包括价值增值),认为经济系统不仅是拥有一套物质技术关系,更重要的是有一套价值系统,价值系统是经济系统的本质,体现了一种经济系统中的社会关系、价值关系,与经济系统只是一套“纯物质”和“纯技术”关系的观点是对立的;三是货币是价值的独立化表现形式,价值系统的运转是通过货币来完成的。所以,衡量价值化的“度”与“量”的基本单位应是以货币为表现的金融资产、地产为主的各类虚拟资产,它们是价值化的综合体。

“货币化”与“价值化”之间的联系是,在市场经济初期价值化的表现形式是货币化,随着市场经济成熟,价值化的表现形式是虚拟化。所以,首先有经济中货币使用范围扩大的货币化,其次有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财富积累的价值化,然后是由于价值化积累导致的经济虚拟化,有价值增殖虚拟化从实际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价值化必须通过货币化、通过银行资产等形式体现出来。

(二)价值化积累的涵义

价值化积累强调在市场经济中,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活动一定要通过货币的积累来完成的情况,以及这种货币积累逐渐脱离实际积累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积累发展的趋势。

价值化积累是指货币、债券、股票及金融衍生工具等为主的虚拟资本的集聚与增长。它与传统的资本积累的含义不同,传统的资本积累是指的以固定资本形成为标准的实物资本的聚集与增长。在价值化积累中,积累的是名义利润,是以价值表现的广义的储蓄,包括地产、债券等金融产品。像股票、债券等虚拟资产表现的财富。相对应实物资本的积累是指长期存在的(通常为一年以上)的生产物质形式,如机器设备、厂房及各种原材料,加工过程中的货物、存货、交通运输设施等。

传统经济学认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积累是不可分割的,有使用价值就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积累就有等量的价值积累,二者的统一是人类生产能力的进步和社会关系发展的综合标志。但在经济虚拟化的今天价值的积累量迅速扩大并超过使用价值形式的积累,在社会总财富中以货币形式储藏的财富比例远远高于实物形态的财富比例。因为,价值(货币)形式的积累背离了其所表现的使用价值的内容,逐渐从使用价值的实物形式中脱离出来。

事实上,在社会财富中,发达国家固定资产所占比例非常小,而地产和其他金融资产占的比例非常大(93.52%),那么,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积累的到底是什么?是实物资产还是金融等虚拟资产?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将资产存量与流量之间的关系描述为:W=Y/R,其中,W表示财富,也就是资本,Y表示当年的国民收入,r表示利息率。它一方面表示当年的国民收入Y是由社会所有的资本存量成产出来的;另一方面又表示,全部社会资本或财富的价值是由当年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式来确定的,这实际是价值化积累方式的反映。

当财富或资本的大部分不是物质的生产资料,而是房地产和金融资产时,怎么解释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仅仅是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的这一通常意义上的结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一个与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原则相反的评价原则:“虚拟资本的形成被叫做资本化。当人们按平均利息率计算及将定期取得的各种既定收益的资本总量时,资本化就发生了。”[2]可见,价值化积累将引起我们的许多思考。

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其发展所依赖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实物财富。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后出现,市场经济并不仅仅依赖于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物质属性的东西,追求价值增殖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所以,市场经济的经济形态的本质是只承认有价值,能够价值增殖的东西,因此,当代社会人们扩大再生产就需要价值的积累来进行,这就是价值积累。信用的发展使得储蓄早已不再是储存黄金,大量的信用货币从开始媒介实物资本的积累,发展成为脱离实物资本、投资于虚拟资产以完成自身的纯价值形态的资本积累。这种转变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实际生产转向虚拟价值增殖的转变过程相一致的,这一转变过程本身就代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价值化积累的相关研究

美、英、法、德、日本和希腊等经济学家通过对当代资本积累的研究,得出一个共同的特征——虚拟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追求货币利润,价值增殖虚拟化了,价值化积累逐步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积累制度。

(一)弗朗索瓦·沙奈的金融占统治地位新的积累制度

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沙奈在《资本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二部书中提到,目前资本主义的扩张是一种“金融占主导地位的积累制度”。并且是“以金融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积累制度”。“积累制度的构成以允许高度集中的资本(且资本集中的速度始终未减)得以增殖为前提。这种高度集中的资本既是工业资本,同时也是而且往往尤其是生息资本,它保留着货币形式,又以金融投资带来的收入为生,其特征是靠汲取提高税收或瓜分工业利润带来的收入为生。”在这种积累制度中,“资本运动的出发点尤其在于,它的重大转移有利于货币资本增殖和取得剩余价值”,货币资本靠红利和借贷利息为生。积累制度的机制是建立在工业资本运作方式和积累货币资本运作方式的共同作用上,不过,积聚货币资本在寻求增殖的同时,总是通过持有证券及其他形式的金融资产来保持其货币形式,并且小心地避免使自己拴在生产上。实际上,金融占主导地位的积累制度其特征就是以获取货币和金融资本的积累为目的的价值化积累。

(二)保罗·斯威齐的资本积累过程金融化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发表的题为《谈谈全球化》的文章中的观点论为全球化是资本积累过程,当代资本积累的明显特征是资本积累过程的金融化。资本主义就其最深刻的实质而言,是一种扩张的制度,它既有向内的扩张,也有向外的扩张。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三个最重要的基本趋势是:一是总体增长速度放缓;二是垄断(或寡头)性质的多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扩散;三是资本积累过程的金融化。这三种趋势并不是由于全球化才出现的,相反,这三种趋势全都可以从资本积累过程的内部变化中找出原因。随之而来的是本世纪伊始时出现的趋势的重复和强化,那些趋势是:增长疲软、垄断日益增强、资本积累过程的金融化。所有这一切是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印记,但全球化本身并不是一种驱动力量。它依如在现代历史的整个时期内所表现的那样:是一个始终在扩张、但时常会爆炸的资本积累过程。这是一种以虚拟资本为主的价值化积累为特征的积累过程。

(三)罗纳德·多尔“股票资本主义模式”[3]的全球普及

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多尔在《股票资本主义﹕福利资本主义》——英美模式VS.日德模式一书中对以英美为代表的昂格鲁-撒克逊模式和日德为代表的莱茵模式进行比较,两种模式的根本差别是对股票价值的理解及观念上的不同。正是从“股票”作用这一独特的角度理解,可以将企业分为两种,进而将经济制度分为上述两种,英美模式的重要特征是“金融化”或“市场化”即“股票化”。[4]在日德模式中,与英美模式正好相反,它是即非“金融化”又非“股票化”的典范,“生产至上”的“造物文化”远远优于“赚钱文化”,“生产”比“赚钱”更有价值,更为优越。在英美模式中,公司股东的利益至高无上,股东利益优于公司雇员利益。公司资产和股东价值在公司中占主导地位,财产权优先于其他权利,财产的地位优先于任何其他利益的地位。而在日德模式中,金融化的初始状态和其后的发展过程都体现出高度制度化趋势,它对不确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效率具有排斥性。日德远不如英美那样以证券市场即以股票价值为中心。由于日本非“金融化”又非“股票化”的经济模式被认为是被美国金融战败的原因[5]。20多年前的日本模式,现在被改变了,日本也正在反思在金融领域受制于美国的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的发展,“股票资本主义”(Stock Market Capitalism Welfare Capitalism)模式在全球普及,即价值化积累方式的普及。

(四)克罗德·赛法蒂的“生产性”和“金融性”的增值方式的混淆

克罗德·赛法蒂对经济金融化做了深入的分析:[6]金融全球化大大提高了货币的流动速度和大企业集团聚集资源的能力,使得大型跨国公司在资本增值的战略决策方面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生产性资产”和“金融性资产”,这两种增值方式,即通过纯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收入和依靠持有所有权和债权来攫取一部分别人再生产中创造的价值收入之间的界限已不甚明显,且大企业开始更多地利用其所有权和债权资本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追求快速的金融收入。由于这些所有权和债权在整个自动化交易过程中不断流动,它们实际上成为市场上“进行纯粹金融增值活动的基础”。人们看到的只是运动中的货币资本,生产形式与金融形式在其中处于交替变换之中,大企业集团将其资本的增殖转向金融市场。

在金融全球化的推动下,大企业集团的金融活动与工业活动之间的区别越来越不严格,纯金融赢利机会大大增加。从内部员工分配所普遍采用的股权、期权激励,到经营活动中的各种金融资产运作,大企业集团的各方面都已被“金融化”了,这同时也标志着大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所代表的世界经济运行的金融化。

(五)伊藤·诚和考斯达斯·拉帕维查斯的货币金融不稳定性的根源

日本经济学家伊藤·诚和希腊经济学家考斯达斯·拉帕维查斯在《货币金融政治经济学》一书中谈到货币与金融不稳定性的因素产生的原因是资本积累的“价值化”,伊藤·诚通过采用广泛的历史分析方法,强调货币与金融不稳定性分析的三点理由充分反映了资本积累的价值化趋向:第一,货币与金融不稳定性不仅存在于市场运行(和政府有关当局对这些运行的影响)方面,同时也存在于与资本积累本身的过程之中。确定这种不稳定性的根源,有必要全面地考察实际资本积累同货币与金融的社会联系;第二,这种不稳定性产生于货币、金融同实际积累之间的必然联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货币与金融的不稳定性属性与影响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要想充分了解当代货币与金融不稳定性,必须对其历史演进进行评价;第三,在其适当的历史情况下的一些问题,例如,货币的历史起源、货币产生的逻辑证明、货币的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商品货币理论证明与实际管理、货币交换价值(价格水平的相反之物)的决定和中央银行自由政策的作用等都同对于现代货币与金融不稳定性分析有关。

(六)保罗·塞尔希奥·图莫洛的资本灵活性积累新制度

巴西圣卡塔利那联邦大学教师协会工会政策部主任保罗·塞尔希奥·图莫洛教授撰写了一篇题为《在资本积累新标准面前巴西统一工会面临的挑战》的文章。文章认为资本积累新制度的出现了,即70年代初被称作资本灵活性积累新制度出现。灵活性积累新制度是以金融资本为投机获取利润的一种积累方式。正如价值化积累制度中资本是自由流动的,在全球追逐利润一样。新资本积累制度及其对工人阶级的影响在于:福特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破产以及资本积累新制度的出现,导致劳动市场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劳工界不断增长的失业,即结构性失业,已经成为十分严重的问题。新资本积累制度的中心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劳动力的剥削,包括技术革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降低工资和福利、非规范性的就业、削弱以致摧毁各种工人组织特别是战斗性的工会组织,等等。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资本扩张到更多更广泛的生产领域和跨国范围,使资本家找到了对工人阶级进行剥削的最合适的方式,工会面临严重困难,即自由流动的资本使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受到挑战。

 虚拟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化积累”

(七)乌尔里希·杜赫罗的“货币积累型经济”

德国社会伦理学教授乌尔里希·杜赫罗是“凯罗斯-欧罗巴”争取经济公正的民间运动创始人,他在《全球资本主义的替代方式》一书中,从全球角度来讨论贫困化与金融控制的关系问题,他认为,“货币积累型经济”导致金融市场(货币方面)与具体经济的分离,其所产生的影响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公司把资金投到金融市场,而不是投到具体的项目,公司不在感兴趣于长期投资,而是热衷于以最快的速度带来金融利润的交易,投资从生产领域转移到纯粹的货币领域,资本主义已成为“赌场资本主义”。全球资本主义替代方式是“货币积累型经济”。“货币积累型经济”使财富日益集中于发达国家,进一步扩大了世界贫富差距,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寻求一种新的方式来替代目前的资本主义方式。

三、价值财富积累与物质财富积累的非对称性

价值化积累导致了价值财富积累与物质财富积累的非对称性现象,即价值化积累的虚拟资产与固定资本形成概念基础上的实物资产是不对称的,随着经济虚拟化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从价值化积累角度看,储蓄是广义的,所以,储蓄与投资是绝然不相当的,现实中的储蓄(虚拟资产)与投资(实物资产)是非对称的,也就是说价值化财富的积累与实物财富的积累是非对称的。因为:

(一)价值化积累的财富是以名义货币收入衡量的

作为价值化积累的财富,储蓄是以价值表现的广义的储蓄,包括地产、债券等金融产品。这些虚拟资产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货币量的投放,并受名义利率的影响。就像弗里德曼在其《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中提出,W=Y/r,一样,其中Y代表收入的总流量,r代表利率,W代表总财富。当我们将Y代表一国的国民收入时,那么该国的总财富是随着利率变动而变动。这种财富完全是一种价值化的财富,是一种虚拟财富,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表示的财富。

弗里德曼认为,经济体中微观行为主体的实际收入由两部份组成,一是预期在长期中可以稳定获得的恒久收入(permanent),另一部分是短期经济波动产生的暂时性收入(temporary income),暂时性收入有正负值之分。以y代表经济体的实际收入,Yp为恒久收入,Yt为暂时性收入,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y=Yp+Yt

对于恒久收入弗里德曼采用时间序列中权数递减的方法来估算,首先,将预期的实际收入现金流依资本化定价方法贴现为现时的财产存量,其次,将贴现率看成是每一个时期财产的收益率,这样得出现期的恒久收入。公式为:

W0=y0/(1+r)+ye1/(1+r)2+ye2/(1+r)3+………+yen-1/(1+r)n

Y0p=r·w0

W0为贴现的财产存量,y0为当期的实际收入,y0,ye1,ye2,…yen-1分别为未来各期的预期实际收入流,r是收入流的贴现率,Y0p为恒久收入。可见恒久收入是未来预期实际收入的加权平均数。

弗里德曼通过这一方法测算各种证券的收益,以确定市场对货币的需求,恒久收入是以价值形式来反映的,是价值化积累的反映。弗里德曼运用实际的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为:恒久收入每增长10%,则名义货币需求将增加18%,即名义货币需求的弹性系数为1.8。总之,恒久收入是一种价值化的财富,是一种货币的名义收入,或是以名义货币衡量的收入。

(二)货币财富贮藏比实物财富贮藏更具优势

从另一个角度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相对于实物储蓄而言,有许多优势,也是导致价值化积累的财富大于实物财富。首先,货币形式的贮藏成本低。货币形式财富的贮藏它不仅不需要或较少需要交易成本,如果人们以其他形式贮藏财富,他必须用货币去购买这种资产,当需要替换这种资产时,又必须把它转换成货币。这两种交易,用货币购买资产和将资产转换成货币都需要付出代价。所以,实物储备不像货币储备那样具有灵活性;其次,货币储蓄可以有收益。是可以得到利息、红利等的回报,而实物储备却遇到物质损耗、折旧的影响,使实物储备的价值会降低;最后,货币支出具有便捷性,未来的某些支出本身也不适宜用实物形式储备,典型的像一些易腐性商品。另外,在信用制度发达的条件下,金融资产的供给与需求有相对的独立性,金融资产的价值量取决于市场经济中资产价格,而不是实际资源的价值量。这样,从动态的角度看,累计以虚拟资产表示的财富与累计的固定资产的积累是不对称的。因为,实物资产会因为折旧等其他因素而损失,价值减少;价值化的虚拟资产却会因为时间的长久而不断的增值,例如各种利息、红利等。这样出现的问题是:实物型资本价值越来越少,价值型资本却越来越多。在当期储蓄与投资可能相一致,长期储蓄与投资不会相等。

所以,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是导致储蓄总量增大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有了货币以后,储蓄总量才得以大幅度增长,而经济虚拟化后的价值化积累是虚拟资产积累与实物资产的积累非对称性的根本原因。

小结:

价值化积累作为一种积累制度目前在全球发展和普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趋势,但这一趋势同时使系统性风险增大,增加了经济中的非稳定性因素,发生金融危机的频率增多,近年来,虚拟资本的高级形式——金融资本的投机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尤为惨重已给我们以教训,所以,价值化积累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的意义。发达国家由于其货币的特殊地位,利用其强势货币在全球获得的财富,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货币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所以,虚拟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资本市场开放的同时,注重金融安全尤为重要。

价值化积累的非对称性理论给我们以重要政策启示:一国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必须处理好货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因为,根据虚拟经济的理论,货币将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分配使用,在货币量一定的情况下,货币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的分配量是此消彼涨的关系,如果货币流入虚拟经济的超过一定的量,虚拟资产过度膨胀将导致经济崩溃,所以,只有处理好货币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比例关系,才能保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稳定性和虚拟经济自身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03501.html

更多阅读

2017经济趋势与选择 多屏收看趋势下的屏幕选择

     互联网的发展及移动互联网的进步,可供受众使用的屏幕种类不断的丰富,屏幕数量不断的增长,受众的视频观看行为也在发生改变。iCTR于2013年7月份,针对中国网民的收视行为进行了一次网络调研。  四屏收视下的差异选择  电视

绀野真理惠 下马番号 任何真理都是一定条件下的真理

  前一段时间,《销售与市场》上做了高手与高官之争的专题,看了几篇,感觉两位老师写的都很好。从各个角度对高手和高官作了总结。这里我也班门弄斧一下。对高手与高官之间的争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任何真理都是一定条件下的真理。  

实体经济不景气 经济不景气下的品牌营销(二)

        寻找市场插位缝隙    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与正常状态相比并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人在经济不景气时看到的是绝望,有人恰恰相反,看到的是机会。富有远见的企业抓住这个机会很有可能改变自己在全球

广告媒介策划 经济压力下的媒介策划新风向

经济压力下的媒介策划新风向——专访凯络(中国)华北区总经理郭宗毅文/ 于娜消费者消费习惯和媒体接触习惯的新变化作为一家专业媒体代理公司,凯络媒体长期专注于市场大环境变化对消费者消费习惯和媒体接触习惯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

声明:《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 虚拟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化积累”》为网友乀我拽丶我骄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