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内一度有“小中金”之称的汉唐证券缘何迅速沦落到被托管的地步
9月13日,汉唐证券债权登记日。
位于深圳华侨城的汉唐大厦门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债主们络绎不绝。和清爽的天气不相称的是,焦灼和忐忑写在这些人的脸上。
就在十天前,中国证监会一纸公文将他们的命运连同汉唐一并托付于信达。谁曾想到,近年来一度以市场新贵崭露头角,并在名字中寄托“汉唐”之梦的汉唐证券,竟然仅是昙花一现。
在汉唐内部网站上,一位名叫王菡的汉唐员工曾写道:“纵是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一诺相许,誓与兴亡。”转瞬之间大厦已倾,不知此人当做如何感想?
导火索:“816”事件
此前,媒体报道汉唐危机起因,都直指汉唐主承销04长航债时,因包销五亿多元导致资金紧张,进而挪用客户国债,终致资金链断裂。
“这根本不是事实。”汉唐证券长航项目组成员说。据《财经》了解,汉唐上海总部下属华山路营业部提前兑付8亿元左右客户委托资金,上海总经理顾翠华率众于8月16日向汉唐董事长吴克龄、总裁丛蔚发难,后者随即向证监会及警方报案,才是汉唐突然爆发危机的导火索。
2004年春节后,汉唐证券以主承销的地位正式启动了04长航债的发行申报工作。其间,由于市场不断恶化,曾三次调整发行方案,即使这样,长航债与投资人的收益率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使得债券销售困难,甚至承销团成员本身也打起了退堂鼓。为了稳定承销团成员并促使其尽可能地销售债券,汉唐采取了延长承销团成员划款期限和提高承销佣金的办法,最终承销团成员合计销售47000万元。汉唐证券在完成规定的承销份额后,通过签署补充协议的方式,实际销售53000万元。6月22日,04长航债发行工作结束。
“04长航债在承销期内已全部销售完毕。” 长航证券部发给《财经》的函如是说,这一情况也在中央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处得到了证实。
不过,当时汉唐资金链紧张确是事实。汉唐证券长航项目组成员透露,长航债资金到账后,项目组曾希望利用在账期间拿这笔资金做短期回购,但汉唐资金部告诉项目组,可以直接结算利润而不必进行回购操作。
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意味深长,因为其时汉唐已经受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次警告,内部危机一触即发。
那么,到底什么因素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经《财经》多方调查,顾翠华的名字浮出水面。
顾翠华,相信对中科创业股价操纵案有所记忆的人对她一定不陌生(见《财经》2002年6月20日号《庄家吕梁续篇——庄家天堂》)。此人任职申银万国证券公司上海陆家浜营业部总经理期间,曾经帮助吕梁融资7.8亿元,并提供上千个股东代码供吕梁坐庄所用。中科危机爆发时,顾本人曾到北京吕梁家中告急,给前往采访的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中科案发后,一度传言她在接受司法调查。
2002年6月中科案开庭,顾翠华毫发无伤。她的“义气”和强干使其成为上海证券业的传奇人物。在短暂的抱病休假后,她被汉唐纳入麾下。
顾进入汉唐后,任职汉唐上海营业总部副总经理兼中华路营业部经理。在这里,顾翠华的能量再度得到发挥,包括上海浦发集团等多家大中型国企的委托理财业务都尾随着顾到了汉唐,高峰时达十数亿元之巨。
2003年7月,顾翠华从汉唐证券总裁助理平建伟手中,接过上海业务总部总经理的位子。在汉唐内部,上海业务总部因其机构全、权限大、地位高,在平建伟时代就有“小汉唐”之称,而“顾老师”亦成为汉唐内人人皆知的风云人物。
正当顾翠华在沪上踌躇满志之际,券商地雷相继引爆,曾经求之不得的国债回购和委托理财规模转瞬成为了挥之不去的沉重包袱。2004年4月,上海市国资委颁布《上海市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十二条规定“严格限制营运机构从事期货、股票投资和委托理财”。该办法7月1日起正式实施,可看作是上海市属国有企业大规模撤离二级市场的一个明确信号。
果然到了七八月间,要求提前结束资产委托协议的客户越来越多,汉唐证券上海的两大营业部常常有前来逼债的客户。闯荡江湖多年的顾翠华当然知晓其中利害,“在公司立场和客户利益之间,顾最终选择了客户。”知情人士告诉《财经》。
8月16日,顾带领十多家客户代表,在华联大厦围堵时在上海出差的汉唐证券董事长吴克龄和总裁丛蔚,要求解除委托合同,未果。随后,顾令手下配合客户将委托理财的8亿元左右国债卖出,并在当天就转成客户名下的股票和可转债。
这一行为加剧了汉唐原本存在的欠库问题(由于国债回购市场中用以融资进行抵押的标准券与实物券是分离的,因此在反复抵押融资回购的操作中,出售实物券即造成了抵押品欠库,将直接影响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正常运作,参见《财经》2004年8月5日号《国债回购的秘密》——编者注)。8月17日,中央国债登记公司正式通知汉唐补库,本已绷紧的汉唐资金链戛然而裂。据深圳证监局内部人士告诉《财经》,亦是同日,仓惶而归的吴克龄连夜赶赴深圳证监局,向局长张云东汇报危情。随即,证监会调查小组进场。8月31日,深圳中院接受申请到上海交易所等地将汉唐名下的所有资产实施冻结。9月3日,信达托管汉唐,正式宣布暂停所有债务的兑付。
汉唐危楼,顷刻坍塌。
“一个老太,整垮两家公司”的说法一度在汉唐的内部网站流传。而关于顾翠华的下落,《财经》亦获知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顾翠华已于8月30日,以扰乱金融市场的犯罪嫌疑在上海被拘留。二是顾本人心情郁闷,断绝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闭门休养。
从湛证、贵证到汉唐
汉唐证券由湛江证券和贵州证券合并而来,其创始人及现在的董事长为吴克龄。英雄莫问出处,吴克龄对自己的过往经历尤其是海南往事,甚至包括后来收购湛证、贵证都讳莫如深。但通过公开资料和记者的查访,其间大致的脉络仍是有迹可寻的。
吴克龄,1964年生,河南南阳人,湖南财经学院毕业后进入农总行工作,后借调到国务院扶贫办工作,以扶贫办名义到海南创办海南兴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在贫困地区兴建工业园为主业的公司,启动资金是农行的一个亿贷款。通过吴的一位老乡相助,海南兴达与香港华润合资成立了海南润达实业有限公司,其中华润占40%,吴克龄出任总经理。后来华润退出了海南润达。
1998年海南润达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进入彼时陷入困境的琼能源(000502.SZ)。吴克龄出任上市公司董事长。2000年,琼能源每股收益达到0.2327元,股价也在2001年1月达到18元的高价。然而好景难长,在2001年中期,琼能源每股收益猛然下降到了0.002元, 2001年年报公布每股亏损0.3124元。2002年8月,海南润达向广东恒大集团转让了在琼能源26.89%的股权,退出了上市公司。回忆吴控股阶段的琼能源,只能用“主业模糊”的强庄小盘股来形容。
吴克龄在资本市场牛刀初试,1999年前后,湛江证券进入吴的视野。当时的湛证经营困顿,特别是接收湛江国投几个问题严重的营业部后。湛证和湛江市人民银行脱钩后,股权挂在七家企业账上。虽然几经周折,吴克龄还是顺利地将湛证收入囊中。“当时,吴根本没钱,收湛证连4000多万都拿不出来。”知情人士说,最后海南润达是以承债的形式收购了湛证。
包括平建伟、李井会(现任汉唐副总裁,原分管合资基金、后分管营业总部)、金斌(资金部总经理)等人就是这时开始集结到吴周围,吴另将曾任广东华侨信托证券部总经理的李安民揽入湛证任总经理。
一个小小的湛证在彼时的市场环境已经不足以令人满足,增资扩股是必然选择。恰逢中国证监会14号文出台,规定券商增资扩股中以省级券商优先、券商合并优先。吴的团队开始四处出击,先后和中旅信以及洛阳、开封等地方券商接触,最终,地处西南一隅的贵州证券和吴克龄牵手。
在吴克龄接手贵州证券前,贵证的股权已经几轮转手,吴是从贵州醇酒厂和贵阳智诚等公司手里接过贵证7900万股成为控股大股东,正式协议签于2000年。
以贵证为基础合并湛证后,吴克龄开始了汉唐之旅。新成立的汉唐证券注册资本90120.74万元,共有20个股东,其中贵证和湛证的净资产2亿多,吴的海南润达出资1.8亿元,占19.97%,为第一大股东。实际上,除了贵州醇酒厂和贵阳智诚商场各保留2.67%的股权,其余股东大多是吴的关联公司和一致行动人公司如青海省投资公司、西宁正华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山东笙歌服装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阪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发制冷集团有限公司等。据知情者透露,上述公司多为吴克龄为汉唐增资扩股拉来的名义股东,汉唐成立后的几年,一些股东的资金以借款的形式抽走,总金额在3亿多元。
2001年5月,汉唐第一届董事会在北京召开,吴克龄在会上做了一个激情洋溢的讲话。在2001年9月,吴在汉唐内部的一次会议就提出汉唐要“集团化、国际化、公众化(上市),三年进入券商第一军团”,令闻者动容。
从“小中金”到“小南方”
2001年12月,汉唐证券在深圳挂牌。其近年来的业绩相当不俗:中西部券商和沿海券商合并第一案,且仅几个月的合并速度创下当时之最。
投行方面,2002年5月拿到主承销商资格,在当时六家同时申报的券商里是最快的;2004年则是投行方面大获丰收的一年:获得债券业务主承销资格,长航债成功发行;洪城水业和久联成功IPO,(首次公开募集)投行一块的收入就有四五千万元之多。
国际化方面,汉唐一到深圳就请来DBS唯高达做管理顾问;和澳洲联邦银行合资基金在2002年年中谈判基本就绪,中外合资基金汉唐澳银已获批筹建;和德意志银行合作合资券商也已完成商业条款的谈判;期货公司也在筹建中。
经纪业务每年翻一番,特别是“银证通”业务因请来原国信证券的段文清主管(段是分管经纪业务的汉唐副总裁,现已离开),在业内很快崭露头角。
汉唐成立之初,市场化的薪酬激励制度,吸引了很多行业优秀人才加盟,不止一个汉唐员工向《财经》表示,基于对一个新公司的期望,大家非常努力地跑项目、跑资金。另外,老券商普遍出现困境,也给汉唐这样的新券商让出部分市场。
汉唐很快就取得瞩目的成绩,去年券商年度排行榜显示,汉唐的业务综合价值量排名由2002年的32位上升到2003年的第16位。在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下的综合类券商中排名第二。业内,汉唐当仁不让成为一匹“黑马”。
可是,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背后,汉唐的败因也已悄悄种下。
接近吴克龄的人向《财经》透露,尽管外界目之为“小中金”,但吴做证券公司的楷模却是南方证券,占据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大者不死”。在具体经营中,吴一再强调投行打品牌、经纪保本、投资赚钱。
所谓投资赚钱指的就是“做庄”。知情人士向《财经》透露,2000年吴克龄与南方证券合作炒作琼能源获得利润6000万元。当时在南方证券的操盘手陈小栋在汉唐成立后即被吴克龄挖到汉唐,一直担纲汉唐自营业务。也许正是这一示范效应,即使在2001年下半年后传统的坐庄模式正在被市场抛弃之际,吴仍然坚持集中持股的思路。甚至2003年年中,汉唐为此还专程在海南开会统一思想。
汉唐集中持股的股票,包括从南方证券高位接来的恒大地产、南纺股份、铜峰电子、红星发展、郑州煤电等多只股票,这中间除了常林股份赚钱出货外,其余大多深度套牢。其动用资金高达几十亿元,基本来自于外部融资,即委托理财、三方监管、国债回购等。早期,汉唐的资金成本是12.5%,后来降到8.5%左右。如今,汉唐股票余额只剩下十几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吴克龄开始染指商业银行。据知情者透露,吴控制的公司是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第二大股东,另外,吴还和厦门商业银行、盐城商业银行的股东有过股权转让方面的接触。
“汉唐是资产最好,但管理经验最为缺乏的一个新锐券商。”一位前高管告诉《财经》。如前所述,汉唐的绝大多数股权控制在吴克龄的手中,这直接造成了汉唐企业治理结构的扭曲。董事长直接插手公司的日常运营在汉唐是不争的事实。汉唐成立之后,原贵证总经理宋建生出任总裁一职。但据汉唐多位员工反映,宋被架空,没有决策权,很多时候就是签签字。另据了解,汉唐内部山头林立,原上海总部总经理平建伟、自营业务部总经理陈小栋等素不相睦,高层对中层失控,“816事件”已是最好的注脚。
吴对下属的管理思路则可总结为“赛马理论”,简言之,走到前面的是好马,有好果子吃,落在后面的是劣马,得砍掉。《财经》接触到的汉唐员工,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说到汉唐企业文化:无他,“急功近利”四字而已。“到了后期,对吴老板的赛马理论有了切身理解,就是干活、拿钱,根本不敢想什么长远事业,人心都散了。”一位汉唐员工说。
在监管当局,汉唐早已进入高风险券商名录。据《财经》了解,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曾就其高达上百亿元的国债回购余额提出警告,但汉唐已欲罢不能。
重组还是关闭?
9月3日下午,深圳汉唐大厦,一行人到此宣布了证监会的决定。这些人包括: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于文良、深圳证监局局长张云东、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田国立等。
深圳证监局局长张云东宣布,经国务院批示根据证监会机构部2004(10)号文件,汉唐证券经营严重违规,存在巨大金融风险,自2004年9月3日收市时起,汉唐证券由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接管经营。接管领导小组组长田国立,副组长陈玉华、肖林和张勇。和华融托管德隆的有关条款相似,信达需在六个月左右清理汉唐的资产、债务,决定是否能够重组,如果重组成功需重新登记,不成功则关闭。
业界人士指出,由信达托管经营汉唐的目的,是力求将汉唐转危为安。信达将充分行使公司经营管理权、审核权、业务监督权、相关业务决定权,以保稳定、保支付、保正常经营,如实在必要,可向国家争取央行再贷款,但要以汉唐的资产变卖作为归还。
随后,信达成立托管小组对汉唐实施整体托管,组长为信达投资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张志钢,来自宏源证券的张晓勇为副组长。一时间,便有宏源证券要兼并汉唐或接收汉唐营业部的说法,在深圳交易所挂牌的宏源证券(000562)股价则大幅上扬,股价连日涨幅超过20%,与羸弱不堪的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据了解,信达大量启用宏源证券的人介入接管,其原因是相信这样能够较好地调动信达体系的专业资源,至于怎样整合汉唐的资产,则要视资产、债务清理的结果再定。宏源证券第一大股东为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持股37.25%。宏源和信达有着长久的历史渊源。宏源证券的前身是1994年2月上市的新疆宏源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4月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不久,信达接受原信达信托投资公司的股份划转,成为宏源信托的第一大股东。 2000年7月,宏源信托改组为证券公司。近年来,宏源证券开始加速拓展在全国的经纪业务,曾托管浙江信托下属的五家营业部。
由信达和宏源共同组成的托管小组成员达近百人,目前已分为综合组、财务组、债务组、资产组、运营监管组、稽查组等各司其责,进行债权申报、资产保全等工作,并开始接管汉唐各地的营业部。他们肩负以下主要任务:行使公司经营管理权;证券交易等业务正常进行;停止支付债务,登记、确认;负责重组工作,半年内提交重组方案;立即开展保证金第三方存管工作。如果发现违规违法问题要依法追究、依法处置。
近来汉唐内部开会传达的意见则包括:汉唐的工作人员要积极配合,提交各类印章、交易历史记录、库存证券明细、客户资料册、密码、软件,关键人员不得离职、离岗、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