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不见硝烟的保险人才大战正在上海滩上演。其中,正在筹建的花旗人寿保险公司成为突出的主角。
和以往人才争夺不同的是,
在中国保险即将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此前的争夺多发生在中资和外资公司之间,而现在外资公司之间的激烈较量显得更为突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平洋安泰市场部高层的突然跳槽风波,随着这位高层一起跳槽的是掌握着保户资料的整个IT部门。对信息管理部门的“挖角”,成为了保险公司值得警惕的新问题。
市场高官、IT部门集体跳槽
从筹建太平洋安泰开始,葛熙诚就来到上海。凭借自己十多年的从业经验,葛熙诚很快就从一位普通的人寿代理人成长为这个公司高管中一位颇有声望的核心人物。
代理人的出身背景使葛熙诚在太平洋安泰代理人管理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运作方式。“代理人生活真的很苦,每个代理人都想做好,而他们最大的不安全感来源于收入不稳定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所以,作为保险公司,我们希望能够让代理人有家的感觉。”这是作为太平洋安泰市场营销部总经理的葛熙诚让媒体引用得最多的一段声音。
为此,太平洋安泰成为了国内第一个为代理人提供终身退休养老年金保障计划的寿险公司。同时,太平洋安泰在业界率先向所有代理人公开所有业务制度,并在代理人内部实行业绩和培训挂钩的晋升机制,使每个代理人可以随时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
应该承认,这些都为太平洋安泰在短短时间里超过友邦而跃居上海外资寿险新保费收入老大的地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太平洋安泰的代理人规模从1998年成立最初的185人一路攀升至2003年的8000余人,人均月生产率达到3500元。由此,葛熙诚的个人魅力也使其在公司里聚集了相当的追随者。
但,随着花旗人寿保险公司的获准筹建,太平洋安泰的总经理陶孟华没有想到,一场危机正在太平洋安泰内部悄然蔓延。
相关人士分析认为,就花旗来说,保险绝对不是其强项,但是,按照花旗一贯的对效益的要求,肯定对未来的寿险公司有非常明确的盈利目标。而葛熙诚的出色显然也吸引了花旗的目光。
不得不承认,花旗眼光的确独到。花旗不仅说服了葛熙诚,而且拉走了一批追随在葛周围的相关骨干,尤其是一直被太平洋安泰视为公司宣传一大亮点的IT部门,所有技术骨干几乎流失殆尽。这个部门的流失让太平洋安泰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业务急遽下跌。
“IT骨干一下子离开后,后续操作人员跟不上,对整个公司的作业环境冲击很大。”一位太平洋安泰员工告诉记者,按照公司2个月的业绩统计区间划分,7月中旬到9月初这个阶段,新保费同比下降2000多万,往常可以在八九千万,今年只有6500万左右。
据业内人士介绍,现代保险业务目前正在从以“保费为中心”向以“保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转变,保户永远是保险的第一资产。客户关系管理?CRM?也将逐渐成为保险公司以“保户为中心”的有效工具。作为国内第一个使用自动影像发单系统的寿险公司,太平洋安泰在IT系统上倾注了不少心血。目前,太平洋安泰这套系统的流程已经非常标准化,此后的中保(行情 论坛)康联、金盛等合资公司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模式。
而花旗巧妙地通过人员配置,显然已经为自己今后抢占保险领域的IT市场高地做了扎实的铺垫。
花旗优势
“如果将来给你高于原来两倍的薪金,你去不去?”某外资公司市场老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不少公司受到人员流失的影响,也不仅仅是花旗一家招人的原因。现在很多新公司都在筹建中,员工的流动其实也是很正常的。
据一位由其他外资寿险公司跳槽到花旗的员工透露,花旗寿险对看中的人员很舍得花钱。“当然有薪水的诱惑,此外还有新公司的发展空间。”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选择到花旗,还是觉得花旗的空间比原先公司大,而且,想看看和学习花旗在做保险方面的特点。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花旗和所有现已经到位的员工,签订了一份花旗特有的没有年限的国际性人事关系合同。
其实,一向强调公司文化的太平洋安泰,员工的真正工资水平在整个上海外资保险公司中处于中下,“对内勤来说,公司的人文环境就成为留住人才的重要原因。”而所谓的依靠管理者个人魅力的人文环境一旦失去,那自然就会重现太平洋安泰这次的惨痛。
而在这一轮的人员流动中,除了像花旗这样新筹建的公司进行全面的招聘外,不少正在策划开设分公司的外资公司也成为这轮流动的推波者。其中,最明显的是团险人才的争夺和对精算人员的需求上。
据悉,眼下花旗人寿的筹建正在紧张进行中,有消息透露,花旗人寿预计在明年3月份正式开业。“我们现在要在(开业前)4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一般公司4年的工作量。”或许,这就是花旗人寿能够吸引葛熙诚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