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问题及对策研究 2004年中外银行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2004年,我国银行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开展全方位竞争的同时,也开始在一定的领域内进行合作。本文首先论述了2004年中国银行业在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中间业务、金融产品、人才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新的挑战;然后分析、比较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各自在体制、资金实力、风险防范、金融手段、资产状况、客户基础等方面的优势与劣势;最后从加快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提高中资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合理的运用国外金融机构发展我国经济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中外资银行 优劣势 对策建议

目  录

一、引言

二、2004年的中国银行业该走向何方

(一)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新竞争

1、 基本业务的竞争

(1)存款业务的竞争

(2)贷款业务的竞争

(3)中间业务的竞争

(4)银行投资业务的竞争

2、金融衍生产品和工具的竞争

(二)中资银行本身仍存在的问题

1、自主经营问题

2、人才的争夺

3、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方面的竞争

4、人民币的稳定可能会受到影响,中央银行外汇政策操作难度大

三、本土作战的中资银行

(一) 中资银行的优势

 2004年中外银行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 历史优势

(1)传统的客户基础优势

(2)营业网点的优势

(3)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国有商业银行间清算系统的优势

2、政治优势

3、特殊新环境所具有的新优势

(二)中资银行的劣势

1、体制上的劣势

2、资产结构上的劣势

3、风险防范上的劣势

4、金融产品及技术、管理水平上的劣势

四、越洋而来的外资银行

(一)外资银行的优势

1、资金实力上的优势

2、体制上的优势

3、规范操作和中间业务上的优势

4、管理水平上的优势

5、政策上、税收上的优势

(二)外资银行的劣势

1、中国政府对其发展的制约

2、营业网点上无法和中资银行竞争

3、人民币的不足

4、对国内客户的不熟悉、门楷过高

5、对于中国的金融体系、法律的了解度不够

五、对于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建议

(一)给中资银行的建议

1、减轻中资商业银行负担

2、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

3、解决不良资产和贷款问题

4、落实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自主权

5、完善监管体系

(二)对外资银行的建议

1、落实法律

2、国家宏观控制

(1)控制外资银行进入速度

(2)控制外资银行扩张速度

3、引导和鼓励外资银行开展一系列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的业务

六、结 论

七、致谢

参考文献

一、引言

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在过去20年间经历了一个从沿海到内地、从外币业务到人民币业务的发展过程。[入世后,外资银行业务领域将迅速扩大,机构设置范围呈递次推进,根据WTO有关协议,我国入世后立即取消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分五年逐步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分两年取消对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的限制。五年后,我国将取消现存的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权和设立形式,包括对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进行限制的非审慎性措施。允许设立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享受中国同类金融机构的同等待遇。外资银行可在5年内向中国居民个人提供汽车信贷业务,允许外资金融租赁公司与中国公司在相同的时间提供金融租赁服务。] [1]

2004年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是不确定的一年。动荡和变革伴随着整个2004年。年初由于各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开始了所谓的斗智和斗力。中国银行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不得不大量抛售人民币,使得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增加。2月份,汇丰银行成为中国入世后第一家向本地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的外资银行。四月份,外资银行开始逆市“ 疯狂”购买国债,豪赌人民币。五月份,由于对于房地产和钢铁行业的盲目投资,国务院决定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内将实行软着陆,中资银行收紧贷款规模,大部分人民币资金来自“同业借款”的外资银行开始哭爹喊娘的说缺钱。究竟中国的银行业该如何应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压力和外资银行的挑战。

2004年,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全方位竞争已经展开。有些人悲观的说狼来了。可我却认为这样的竞争虽然短期会对国内银行造成冲击,但从长期看是有利于整个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可以推动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和管理经营水平的提高,这无疑是为中资银行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二、2004年的中国银行业该走向何方?

(一)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新竞争

1、 基本业务的竞争:

(1)存款业务的竞争

目前在华外资银行的外币存款市场份额这个市场竞争激烈外资银行,而人民币存款的市场份额不到1%。存款是银行业务的基础,是银行体系的根基,中外资银行对于存款的竞争必然会很激烈。由于大规模吸收存款,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如需要大量的分支网点机构和投入较多的人力,而且还要赢得储户的信任等,因此外资银行一般不会通过在中国大规模增设机构网点来扩大居民储蓄存款规模,至少在2004年以后的三年内不会采取这种方式。考虑到外资银行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吸引居民储蓄,也不排除对中资银行造成威胁的可能性。不过,外资银行在存款业务方面的竞争,近期最可能还是集中在批发业务方面。

(2)贷款业务的竞争

在贷款方面,中外银行的竞争,从2004的状况来看,其重点不在零售贷款业务,而在于批发贷款业务,尤其是对优质客户的争夺激烈。[外资银行在外汇贷款市场的份额从2001年的15%跌至2002年的7.4%,2003年回升到13%。][13]目前在华的外资银行选择客户时,通常都是只挑选优秀的客户与其发展业务关系,而在拓展对其他经营效益较差的国有企业时,外资银行都非常谨慎。在零售贷款方面,由于机会成本较高,外资银行也会十分谨慎。但外资银行对于各类居民信贷比较感兴趣,将逐步成为其在零售贷款方面与中资银行竞争的重点,但短期内该领域应该依旧是争夺优质客户的竞争。

(3)中间业务的竞争

中间业务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银行业务,必然成为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由于外资银行技术装备先进、服务优良、效率高,其经营中间业务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目前外资银行在其已展开的一些中间业务已经显示出了强劲的竞争力,[如在国际结算方面,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 ,国际计算业务的份额已经达到40%左右。][12]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的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4)银行投资业务的竞争

中国目前实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分离银行制度使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之内,中国的商业银行不可能全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例如融资、代客户发行证券等业务,而具有贷款、融资与金融衍生工具相结合新产品开发能力则更少。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相关业务的长短期限、货币种类、特殊条件等方面难以满足客户需求。但外资银行确不同,光2003年一年,中海油、中石油等大型国有企业在外资银行的协助下都成功在美国上市。如果中资银行不能尽快开拓这一利润丰厚的业务领域,中国加入WTO之后,很可能难以与外资银行进行竞争,甚至丧失开展竞争的机会。

2、金融衍生产品和工具的竞争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对外资银行来说这是其最大的优势。2004年,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限制将逐步放松,可以预计,外资银行在这方面将继续保持相当大的优势,并将获得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中资银行则完全无法于之抗衡。

(二)中资银行本身仍存在的问题

1、自主经营问题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相对于国外的银行是较弱的。外资银行在业务处理上自主性是比较大。国内银行确有诸多限制,特别是在呆坏帐核销上还需要很多政府部门参与。

2、人才的争夺

未来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外资银行可以高薪挖人,而国内银行确没有留住人才的机制。薪酬体系上的限制,使得即使银行想高薪留用人才也遇到政策上的瓶颈。人才的流失将进一步恶化中资银行的相对竞争地位。

3、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方面的竞争

由于建国后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取消了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即使改革开放后恢复了商业信用和商业票据,但国内的信用文化缺乏会使得外资银行运用已经成熟的金融手段,大量挖走国内的客户。

4、人民币的稳定可能会受到影响,中央银行外汇政策操作难度大。

今年前两月,贸易连续出现顺差,这在中国是不多见的。金融项目上的逆差加大,进口的急剧增长。这些都可能引起人民币的浮动。年初,美国、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一幕仍历历在目。如何解决人民币汇率所涉及的问题,国内银行应当十分重视。

孙子兵法上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语。作为中国银行业,应该了解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和差距。扬长避短、合理准确的把握银行业改革的步调,发挥出应有的优势,使得国内银行业在经济发展大前提下,健康、平稳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下面两个部分,我将分别比较中外银行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以便于我们更好的认清目前我们所处的形势以及该走的路。

三、本土作战的中资银行

(一)中资银行的优势:

中资银行的优势来源于哪几个方面,我概括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的优势:

1、历史优势

中资银行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其历史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客户基础优势

客户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优质客户更是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金融渠道。中国银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我国居民、企业已经建立起长期的客户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形成自然垄断。长期以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成立时间早、社会知名度高、信誉好、资金势力雄厚等原因,基本客户较多,支持了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中型骨干支柱行业企业发展,形成了长期合作基点上的稳定银企关系。如果中资银行能巩固好目前已有的业务基础,尽管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分流一部分客户,但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占领国内金融服务市场的割据短期内不会被打破,外资银行的进服务对象将以三资企业为主。

(2)营业网点的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银行已经建立起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仅四大国有银行,1997年经营性机构就达15万家之多,且在市场份额上处于绝对优势:1997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款余额达52612.6亿元,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世界排名居第二.] [6] 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每一个角落,基本树立了自己的品派,且对本地市场和客户相当熟悉。目前外资银行在国内都是“一市一行”,基本上没有分支机构及同城营业网点。

(3)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国有商业银行间清算系统的优势

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内同业拆借市场及本币清算市场上具有优势。我国的银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民币同城清算、系统内和跨系统清算网络市场,在这些市场中,国有银行已经确立了其领导地位,外资银行的劣势可见一般。外资银行要进入人民币业务就必须先通过国有银行进行拆借尤其是清算业务。国有银行的这一优势在中国加入WTO后仍会长期存在,但是要把这种优势始终发展下去,必须与服务网络的布局优化、业务升级相配合,否则,这种优势会缩小。

2、政治优势

主要体现在政府支持的优势,针对中资银行的情况,在相对一段时期内,我国政府仍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支持和保护中资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进行竞争的最大问题是对于行政干预和政策指令的发放的贷款形成的庞大的不良资产。[而1999年华融、信达、长城、东方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至今已成功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14000亿元,为四大国有一呐喊能够轻装上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减低了四大国有银行的金融风险。][7]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有国家信誉支持,可以长期获得低成本资金。对其开展业务而言,有国家信誉的担保,大部分企业和居民还是会首选国有银行。

3、特殊新环境所具有的新优势

金融改革给予中资银行相对较大的自由空间,十四大确立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发展目标,金融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改革力度明显加大,主要措施:汇率并轨、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三大监管机构分业监督格局的形成及人民银行机构改革。特别是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中央开始加快对商业银行的改革,推进统一授信制度、贷款五级分类,提高金融系统抗风险能力,这些都已经初见成效。

“双刃剑可以杀死敌人,也可以割伤自己。”中资银行所具有的优势也同时带给了他无法隐藏的弱点。

(二)中资银行的劣势

1、体制上的劣势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容易受行政干预。从资产运用方面来看,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主要投向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负债率高,盈利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实际成为企业亏损的直接承担者,不仅不产生利润,而且不能及时收回贷款,致使不良信贷大量衍生。从经营的原则来看,中国商业银行往往把社会效益当作银行业绩的主要指标,在政策的知道下,对一些国家重要支柱产业和基础工业进行必要贷款,从而损害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另外,中国商业银行往往只考虑吸引存款的数额而不计成本,结果造成储蓄机构滥设,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高成本甚至亏损拉存款,以至形成存款越多亏损越大的局面。而外资银行业务经营遵循国际惯例。基本不受政府干预,体制环境宽松,从而使国内银行业竞争能力大受影响。

2、资产结构上的劣势

[1999年先后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虽然相应地从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剥离了约14000亿不良资产,但受剥离政策和额度的限制,2001年底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仍高达25.37%,且不良贷款结构进一步严峻,表现形式也更加复杂,清收转化处置的难度越来越大。] [11]

3、风险防范上的劣势

机构设置体现行政化和高度垄断,实行全国一个独立法人。按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实行总分模式,内设业务和非业务两大部门,业务部门之间相互交叉,各信贷部门按贷款原则履行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的只能。这种按业务种类划分业务范围的授信体系非常容易形成议价银行对同一客户进行重复资信调查工作,浪费人力、财力、物力。同时三种职能集中在同一部门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展开。不重视贷款风险的审查。没有一个科学的规范的贷后审查制度。

4、金融产品及技术、管理水平上的劣势

美国、欧盟的外资银行是可以进入车贷等消费信用领域。可见外资银行在国外的金融手段已经成熟。但国内银行尚未建立此体系,更不用提在这个体系上操作的经验。随着一些新的金融产品出现:如离岸金融、金融远期等。外资银行在技术和人才上的优势显而易见。

外国人对中国市场的觊觎,自古有之。鸦片战争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记住的耻辱史,一场新的战争已经开始,是一场中国VS世界的战斗。“如果你不发展,那么你就只能被淘汰。”

四、越洋而来的外资银行

(一)外资银行的优势

1、资金实力上的优势

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一般都是世界著名的银行,有的是金融业的超大型航空母舰,资金实力雄厚,[如美国花旗集团的资产就达7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之和。][2]另外,由于这些大型外资银行建立了国际网络,其跨国进行低成本筹资的能力很强。

2、体制上的优势

外资银行完全以追求利润为经营目标,营业方式遵循国际惯例,基本不受政府干预,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经济。

3、规范操作和中间业务上的优势

外资银行凭借其规范的操作、先进的管理以及与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与国内银行争夺时常,争揽客户。外资银行首先冲击是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

4、管理水平上的优势

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大都实力雄厚,它们不仅拥有先进的硬件设备,更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起了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5、政策上、税收上的优势

仍享有超国民待遇。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为更好地吸引外资,对那些为跨国公司提供跨工金融服务的外资银行给予了许多优惠措施,如在上缴利税负担方面,中资银行超过70%,而外资银行只有30%左右,在业务范围上,在华外资银行可以做中资银行所不允许做的外币业务,在监管上,由于外资银行的国际性以及中国金融监管的薄弱,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不够。

拿破仑强大的军队输给俄国的“二月将军”,强弱或许看的见。高低或许也看的见。只有胜负,不到最后一刻,我们谁都看不见。

(二)外资银行的劣势

外来的和尚难念经,外资银行在中国这个市场里,也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死结:

1、中国政府对其发展的制约

外资银行介入中国金融市场,是依据《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进行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外资银行增设分支机构和开展人民币业务有严格的规定:外资银行增设分支机构,除了满足“经营状况良好,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等一般性原则外,增设分行,其申请应于中国人民银行前次审批设立分行之日起一年后方可提出,而且每增设一个分行,申请人应拨付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等值自由兑换货币作为拟设分行的运营资金,其中获准经营各类客户全面外汇和全面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运营资金不得少于6亿元人民币。同时,人民币业务的开放要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在5年内逐步进行,如此一来,外资银行还要考虑开设人民币业务开放的时间表,不至于有银行开了却不能开展业务。由此可见,外资银行要大规模扩张,目前暂不可行。

2、营业网点上无法和中资银行竞争

出于增设分支机构以及人民币业务开放方面的严格限制,外资银行还难以在短时期内大面积设点,这一方面使得外资银行所具有的种种优势只能在有限的区域内发挥;另一方面,它的主要客户也仅局限于外向型企业和外向型居民。可以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资银行在大多数区域里还是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即使在外资银行允许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区域里,由于企业一般需要借助国内银行的银行网络进行资金结算等日常业务活动,从而对国内银行还存在相当的以来。例如,爱立信事件中,南京爱立信公司虽然放弃工行与交行转而向花旗银行寻求贷款,但它仍然与工行、交行保持着基本户的关系,以保证公司的资金结算等业务活动正常展开。

3、人民币的不足

虽然在《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规定:获准经营各类客户全面外汇和全面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运营资金不得少于6亿元人民币。但是,与国内银行动辄上万亿的资金实力相比,外资银行还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使得外资银行在开展人民币业务过程中会不时面临资金不足的压力,难以大规模开展信贷业务,但花旗银行伤害分行在获准增资时,其运营资金仅有5.9亿人民币,要完成如此大额的贷款,很可能不得不救助于同业拆借。

4、对国内客户的不熟悉、门楷过高

花旗银行位于上海的浦西支行,在正式对个人营业时有一个规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花旗银行对个人存户有条件的收取手续费,即对于存款余额低于5000美元的活期存户及低于2000美元的定期存户收取50元人民币或6美元的手续非,对于存款不低于2000美元的定期帐户则免除手续费。][8]随后,汇丰银行在正式对个人营业时也制定了类似有条件收取手续费的规定。金融业有一条公认的“二八原则”,即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有着更低的运营成本,可以接纳各个层次的客户,这样既保证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又可为推广中间业务及金融创新产品打好客户基础。可外资银行不是,低端客户对他们来说交易费用太高。在目前没有高端客户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势必对成本和资源进行控制,导致了服务不能全面展开。

5、对于中国的金融体系、法律的了解度不够

虽然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时间不短,但与国内客户交往的经验并不多,还缺乏对国内客户的了解。在中国目前尚不成熟的市场环境里,许多国内企业不论是经营理念还是经营方式离真正的市场化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这对于长期在规范市场环境中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来说,可能真是一个难题。如何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怎样更好地相互沟通等问题,都需要外资银行在实践中寻找答案。此外,与本土作战的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不论在政府部门关系还是对国内法律、法规的熟悉、与企业传统关系等方面,都处于不利的位置。因此,即使外资银行介入,由于传统的长期关系,国内企业一般还是会选择中资银行。

由以上我的总结可以看出,中资银行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客户基础、政府支持、营业网络上。而外资银行的优势则在金融手段、金融人才、金融技术以及成熟的体制上。可以说两者各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软肋”。所以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把自己已有的优势合理利用,带动自己的弱势发展。中资银行应该在保证客户基础的前提下,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加金融服务的手段。才能真正的把自己的优势扩大,增加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逐鹿中原”这个成语无疑是对中国金融业目前状况的最佳写照。各路人马又齐聚中原大陆,他们之间的战斗不再流血,却比流血的战斗更残酷。

五、对于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建议

中国银行从整体上来讲,跟国际接轨还是需要时间。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其中国内的银行业离国际水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做好准备,采取有力的措施,全面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是我国银行业今后几年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给中资银行的建议

首先对于国内的中资银行,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减轻中资商业银行负担

国有企业的改革要做到政企分开,银行的改革也是如此。所以要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首先就需要国有银行不再承担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职责,由中央银行完全承担,只有银行不履行政府的职能,才能真正作为企业运营;其次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政策性业务全部交由各家政策性银行承担;最后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完全按照商业化原则进行,商业银行进行,商业银行在贷款和投资上应有完全自主权,在机构设置方面的限制也应放宽。

2、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

首先,产权关系上要加快股份制和上市改革的步伐,引进市场竞争和约束机制,根除弊端;其次,经营管理体制上要顺应潮流,通过并购,加快集团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建设,组建中国银行业的金融母舰,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强化总行领导下的垂直管理体系,管理集中,上收权限,逐步建立区域分行,简化其他分支机构的功能。

3、解决不良资产和贷款问题

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主要是由自身无法控制的政策性因素造成。为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冲销国有银行对中央银行再贷款的方式来置换国有银行剥离出去的不良债权;二是为配合对国有企业增资减债,政府尽快落实扩大国有银行呆帐准备金的打消规模,应当在五年内基本打消所有呆帐。

4、落实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自主权

要真正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赋予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商业银行除了拥有业务经营自主权以外,还必须拥有工资、人事方面的自主权。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用人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性。尽管国有商业银行名义上是企业,但工资、奖金的发放办法受到严格限制。所以为了留住人才,保证银行运行

5、完善监管体系

一是建立新型的监管队伍。随着发放后银行业结构和业务发生深刻的变化,培养新型监管人才成为提高监管效率和防范化解银行风险的根本手段。二是深化监管体系改革。认真组织学习以《巴塞儿协议》为基础的国际监管标准和体系,使监管国际化和标准化,使央行监管成为中资银行提高经营管理的有效外部力量。三是加强与证券和保险监管部门的配合和加强外汇管理。四是正确处理分业经营和金融创新的关系,合理把握监管尺度,营造与外资银行公平竞争的环境。

(二)对外资银行的建议

对于外资银行,我们需要他们的加入,来解决中国经济建设中所需要的资金,也需要他们提高我国银行业自身的竞争能力,这样才能和国际接轨。但正如我上文讲到的,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它的时候一定要留神不要伤了自己。

1、落实法律

中国市场是一个法制并不完善的市场。我们需要以法律、法规来规范我们的市场行为。制定所谓的游戏规则,所以需要我们尽快制定《外资银行法》。为了应付金融全球化和“入世”带来的挑战,中国有必要以国民银行颁布了《加强外资银行外部申计工作的通知》,目的在于从业务运作方面对外资银加以规范。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完整的《外资银行法》,虽然不利于全面规范外资银行的监管体系,健全内控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从国际经验和已经入中国的外资银行的实践来看,垄断外汇业务、巩固中间业务、争夺优良企业、吸引中资银行的业务骨干等,将是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由此可以看出,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市场定位与中国银行业战略趋同。这无疑会给中国银行业服务市场带来激烈的竞争。因此,必须抓紧时间尽快制定《外资银行法》,加强对外资银行的有效监管。

2、国家宏观控制

(1)控制外资银行进入速度

就拿美国来说,这个银行业最发达的国家。指定了严格的标准来限制国外银行的进入。综合监管标准(CCS)使得欧洲的一些大型银行都被拒之门外。中国应当从国外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准入条件和监管措施控制外资银行进入的速度。特别是需要指定一个严格的标准,作为依据来作为评判。在审批上也要控制速度,在保证整个银行业稳定的前提下,适当的让外资进入。

(2)控制外资银行扩张速度

这些都是有前车之鉴的,东南亚的国家当时就是没注意这些,才导致了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对国外银行的规模都是有严格限制的。如:加拿大法律明文规定,外资银行占国内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不得超过8%。新加坡对外资银行的规模限制更是严格。中国对这些都应该加以借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3、引导和鼓励外资银行开展一系列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的业务。

目前中国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着较大风险,支付问题不断发生。通过引进外资银行购并中国的金融中小机构,很可能是有一条有效途径,可采用入股、重组和收购等多种方式来进行。目前中国正在通过债转股方式处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其中会涉及大量的不良资产出售,外资银行将是重要的投资者之一。除了鼓励外资银行投资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也可以鼓励外资银行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开展业务,如简化向这些地区进入的手续,给予外资银行在这些地区发展业务的一些优惠措施。使得外资银行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机会对每个人公平的,对于中资银行如此,外资银行也是如此。或许有人说,外资银行的进入对目前的中国金融市场,无疑是引狼入室。其实我并不这么看,或许这头狼会让一头沉睡的雄师觉醒。实际的情况是,中国的经济不得不走向世界,中国的银行业也不得不走向世界。不发展即灭亡,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近代史告诉中国人的。我们不能再安乐,因为现在安乐,或许意味着落后,意味着灭亡。无惧挑战才是我们真正应该的态度。“多一分自信,多一分谦卑。”这是我这篇论文最后一句,毕竟英雄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打败。

六、结 论

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同样他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机会对每个人公平的,对于中资银行如此,外资银行也是如此。或许有人说,外资银行的进入对目前的中国金融市场,无疑是引狼入室。其实我并不这么看,或许这头狼会让一头沉睡的雄师觉醒。实际的情况是,中国的经济不得不走向世界,中国的银行业也不得不走向世界。不发展即灭亡,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近代史告诉中国人的。我们不能再安乐,因为现在安乐,或许意味着落后,意味着灭亡。无惧挑战才是我们真正应该的态度。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法制的市场。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多一分自信,多一分谦卑。”这是我这篇论文最后一句,毕竟英雄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打败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刘斯民、田兴国,《中国金融直面WT0》,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

[2]阿维纳什8226;K8226;迪克西特,《策略思维》,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威廉J.鲍威尔,《原理与政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4]Jonathan Golin,《银行信用分析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5]金错刀,《公司凶猛》,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易纲,《中国的货币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3年11月版

论文类

[7]刘雅莉,中资银行竞争优势,《现代商业银行》,2003年第一期

[8]刘建国,外资银行强大后面的“软肋”,《现代商业银行》,2003年第二期

[9]欧阳卫民,中外资银行优劣的辨证分析及对策,《金融研究》,2002年第四期

[10]史炜,中国金融服务业如何应对“入世”,《金融热点周刊》,2000年第二十五期

[11]黄海洲、王水林,加强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财经》,2003年第二十期

[12]邹新,中资银行外汇资金面临机遇,《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2月23日

[13]范建军,外资银行狼来了,《国际金融报》, 2004年01月09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03409.html

更多阅读

论文: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 要:近年来,内部控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来对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首先,在内部管理控制上,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不顺,控制力度薄弱,除

声明:《现状 问题及对策研究 2004年中外银行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为网友天总会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