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培育 培育产业集群、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
培育产业集群、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内容提要:我国发展产业集群的主要方式有:利用本地优势条件吸引外地关键性企业落户本地;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和既有的企业基础,发展产业集群;在一些专业化交易集散地建立大型专业化市场;创造良好环境,鼓励与促进本地企业家创业而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对大型国有企业的分拆而形成产业集群;采取措施促使分散的企业逐步“移植”而培育出产业集群;对既有工业园区进行产业调整而较快地形成产业集群。关键词:产业集群 战略思路 战略方式 一、我国全面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发展产业集群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是丰富的,但在经济方面有四个要求:一是到2020年,我国GDP要比2000年翻两番,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二是我国将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三是经过20年的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取得历史性的进展;四是要使人们的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各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其中,工业化与城镇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农村经济是否能够实现突破性的增长,它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的突破性增长,从而促进各地经济的快速增长,推进我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全面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这已为理论和国内外的经济实践所证明,尤其是浙江省近些年的经济发展经验充分显示了全面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有效性。通过全面发展产业集群,2002年浙江省的人均GDP已达到16570元,仅次于上海、北京与天津,位居全国省区之首,尤其是实现了全省经济的比较均衡发展和较高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距全面小康社会仅一步之遥,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典范,为其他省市区提供了学习的楷模。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寄希望于产业集群的发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蓬勃发展。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户,占工商部门注册的工业企业总数的99%,提供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岗位总数的75%。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创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国家税收、吸纳就业人口、活跃市场经济、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是支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是推动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承担者。 然而,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着一些阻碍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自身缺陷与环境因素。就自身缺陷而言,主要问题有:一是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管理水平较低;二是技术开发能力低,创新能力差;三是产品大路货偏多,市场竞争力弱;四是信息与人才缺乏,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差。从外部环境来看,主要有:一是政策不公平,管理体制不合理;二是市场歧视,融资困难重重;三是市场竞争不规范,生存难度大;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外部中介难依赖。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途径有多种,需要多方的努力,但“聚集成群”的产业集群战略却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一些固有问题与面临的环境因素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不仅容易创立、生存,而且也容易成长。意大利中小企业的集群化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而浙江省的一些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成功发展也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如浙江温州柳市镇的低压电器产业集群,1978年出现第一家低压电器门市部,到1998年底,12平方公里的柳市镇上已有1400多家电器厂家,无论是产量与产值都占全国低压电器市场的1/3,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业,但也培育出了8家全国性无区域的集团公司,而“正泰”、“德力西”、“天正”与“新华”四家企业集团更是年产值为1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史晋川等,2002)。 (三)“中国制造”有赖于实施产业集群战略而成为现实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被誉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在解决就业、创造外汇收入、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载体。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总量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制造国。统计表明,我国目前已有100多种制造产品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如今,全世界销售一半的摄像机、30%的电视机和空调、25%的洗衣机和20%的冰箱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海关统计也表明,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纺织品、服装、鞋、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国。近些年来,机电产品中的移动电话、激光唱机、显示器、空调机、集装箱、光学元件、电动工具、小家电等出口也升至世界首位。 随着中国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尤其是近些年来跨国公司的制造基地纷纷向中国转移,“中国制造”雏形初现。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既表现为占有世界工业品的相当份额,也体现在拥有相当多的创新产品,领导世界制造业潮流。而中国的制造业,无论从其产值在全球所占比重、产品档次,还是从工业整体创新能力看,和真正的世界工厂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制造业的产业链条长、配套环节多、迂回生产方式复杂,需要适宜的生产组织方式才能获得很强的竞争力。从“工厂制”到“精益生产”,国际企业管理领域中许多重大的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首先都是发生在制造业。作为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集群最初也是从制造业中产生的,并且也是各产业中最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竞争优势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 我国具有成为“世界工厂”的良好基础与有利时机,而产业集群则是“中国制造”成为现实的必要途径。 (四)众多的工业园区需要借助于产业集群而走出困境(工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工业园区是在一大区的土地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它具有如下特征:开发较大面积的土地;大面积的土地上有许多个建筑物、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和娱乐设施;对常驻企业、土地利用率和建筑物类型实施限制;详细的区域规划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行标准和限制条件;为履行合同与协议、控制与适应企业进入园区、制定园区长期发展政策与计划等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工业园区包括工业园、工业村、科学园、技术园、技术城、企业区、出口加工区等(顾强、王缉慈,2003)。) 从1985年中国第一个高技术园区——深圳科技工业园的成立,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53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园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加上不同层次政府的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等,我国的工业园区数以万计。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园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除少数工业园区发展较好外,众多的工业园区前景不容乐观。其原因有多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园区内的企业之间缺少一定的产业联系,工业园区成为各类企业的简单扎堆。其结果是,一些入驻的企业利用工业园区提供的条件与优惠政策,获得了或多或少的发展,但工业园区本身并没有随着入驻企业的增加而产生某种聚集效应,并因此而未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纵观国内外工业园区的发展,一些成功的工业园区都是专业化的园区,即入驻园区内的企业之间存在着某种产业联系,从而形成了一种产业集群。如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园区、我国台湾的新竹园区与北京的中关村高新技术园等,莫不如此。事实上,产业集群就是某产业的相同、相近、相关的企业在某地域的集中,它本身就是一个专业化的产业区。工业园区不一定是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却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工业区。因此,我国的众多工业园区需要借助产业集群战略予以调整,从而获得较快的发展。 除以上四个方面外,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战略的实施需要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一些特大型国有企业则需要以产业集群的战略方式进行改革,方可获得突破性进展。这一切都表明,把产业集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而全面实施,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二、我国全面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可能性 (一)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的理论条件 产业集群是某产业的相同、相近与相关企业在某地的聚集而成群。产业集群的本质是一种生产组织方式,它通过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导致该产业在该地区的发展获得较高的生产率,从而在一定范围(如区域、国家或国际)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以其较强的产业竞争优势,促进本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增加与成长,拉动本地的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的系统创新能力。当产业集群在农村地区形成并发展时,它推动了该地区的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因此,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的关键是在某区域能否培育出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某产业。波特的“钻石模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理论分析工具,如图1所示。图1 波特的“钻石模型” 资料来源:波特,2002,2003。 波特的“钻石模型”表明,一个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产业的培育与形成,需要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的战略与竞争的时空背景、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四大因素的互动与有机结合。此外,还需要有合适的时机,而政府也要积极地发挥作用。 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生产要素与需求条件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能否培育一个较好的产业,而另两个因素则决定了该产业能否形成竞争优势,当然这四个因素中,每个因素都会强化或改变其他因素的表现。因此,一个地区能否形成与培育出产业集群,取决于该地区的生产要素与需求条件,而该产业集群能否发展则取决于四个因素能否互动。 (二)我国具备全面发展产业集群的坚实基础 一是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9.3%的持续增长速度,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不仅为我国众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市场需求,而且也为众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为一些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机会。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这意味着未来的20年中我国经济将保持年均7.2%的增长速度。尽管这一增长速度并不是很高,但国际上有一个说法,即当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5000美元迈进时,往往是产业结构剧烈变化的时期(邱晓华,2002)。这意味着,此后的20年中,我国的产业结构将会发生较大的调整,一些产业的发展将会面临新的机遇。 三是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大力推进,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我国正由工业化中期向新型工业化阶段迈进,并且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行动,其规模相当于主要工业化国家的2倍,尤其是“中国制造”日趋形成,这为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四是我国快速成长的、巨大的、多层次的、多区域的市场,为各产业、各层次的产业都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五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产业布局颇为分散,众多产业的集中度都很低,这为不同地区发展不同的产业集群都准备了或多或少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 六是各地政府对发展本地经济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这为各地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丰富而良好的组织资源。 七是浙江省和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成功发展,为各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学习的典范。 八是我国目前有上万个工业园区,尽管它们存在着种种问题,但通过对工业园区进行专业化的产业调整,比较容易地培育出产业集群,这为各地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准备了一定的基础。 九是1亿左右的进城农民工,为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向不同地区的扩散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尤其为后进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准备了数量巨大的人力资源。 三、全面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与主要方式 (一)指导思想 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下,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把产业集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根据不同主体的具体目标,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方式,全方位地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从而有效地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强化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 (二)总体思路 不同主体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的目标不同,其思路也不同。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的主要目标是形成一种有效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其思路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宜的产业,尤其是产业链长、中间环节多、迂回生产方式明显的产业,运用产业集群方式加以培育与发展,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提高税收。对于农村地方政府来说,其目标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还有推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重任,因此,其产业选择必须适合农村比较分散、农民素质较低、将以家庭小工厂为主体这些特点。对于提升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来说,当地政府主要是强化产业集群中的产学研更有效地结合,促使知识更有效地增长与扩散。 理论上讲,一个国家不可能在全部产业都具有竞争优势,并且某些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基于地点的竞争战略认为,某些产业在某些特定的地点发展时更容易形成竞争优势。因此,作为行业协会,应该主动运用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提升本产业的竞争优势。其基本思路:首先,认真研究分析本产业的特性,确认其是否对地点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其次,对于那些具有明显地域选择特性的产业,应根据本产业的发展现状识别出基于地点的成功关键因素;再次,根据这些成功关键因素扫描各地域,并筛选出若干地域作为产业发展的基地;最后,通过与企业及地方政府沟通,取得企业与地方政府的认同与支持,共同运用产业集群的方式加以培育与发展。 与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竞争优势提升相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缺少明确的主体。但是,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中小企业更是中坚力量;况且,任何一个国家对于中小企业发展都予以高度重视,即使像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国家,也在国家层面设有小企业管理局。因此,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发展的主体既包括地方政府,也包括行业协会,还包括国家有关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其思路是在产业集群中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协调多方力量帮助中小企业克服自身固有的缺陷,并制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从而促使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
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改革与“大企业病”解决方案的产业集群发展的主体是企业自身与其所有者——国有资产管理局,其主要思路是选择一些“大而全”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中这些国有特大型企业,根据业务的重要性、资产的专用性和交易频率的大小,保留那些核心的、资产专用性高的和交易频率大的业务,而对那些非核心的、资产专用性低的和交易频率不大的配套业务运用资本运营的一些方式进行改革,将它们转变为就近发展的外部企业,从而利用产业集群的方式来提升这些企业的竞争力。 (三)主要方式 1.一般方式 一般来说,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有三类:一是自发形成,二是“自下而上”地培育与发展,三是“自上而下”地规划而发展。其中,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是指有关企业与机构自发地在某地聚集成群,政府与有关单位只是被动地发挥作用;“自下而上”方式是指,政府与有关单位在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后,即能够主动积极地运用产业集群发展方式加以培育,从而发展成为高效的产业集群;“自上而下”方式是指,政府与有关单位根据自身的目标,制定出清晰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并加以有效地实施,从而培育出产业集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在全面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过程中,主要是运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方式来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 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主要是通过关键性企业的衍生、裂变、被模仿与凝聚,逐渐产生与吸引一系列相同、相近与相关企业,在该地聚集而成群。其中,关键性企业是该产业集群的“种子”企业。一些学者将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类比为自然形成的森林(Pounder et al,1996)。借此类比,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如同森林的栽植,其关键是根据自然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选择,并精心呵护。 2.具体方式 一是利用本地的优势条件吸引外地关键性企业落户本地而逐步培育与发展。这是珠三角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方式,如追溯东莞IT产业集群的形成可看出,它最初就是利用本地的自然条件与优惠政策吸引了台湾致伸实业股份公司于1989年10月在该地投资,致伸公司所创办的东聚电业有限公司成为东莞IT产业集群的关键性企业(杨建梅、冯广森,2002)。对于内陆地区来说,吸引外资不易,但吸引内资还是可行的。因此,有效的做法是,把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有选择性吸引关键性企业在本地落户。关键性企业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其示范性与凝聚力,只是规模较大企业的凝聚力更强。 二是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和既有的企业基础,通过规划而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如有着千年陶瓷生产集中历史的景德镇,目前已有17000多家制陶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有效地规划而发展出极具竞争力的陶瓷产业集群。再如,“浩淼皖江八百里,巍峨铜官五千年”而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安徽省铜陵市,以铜立市、以铜兴市,“铜”的特色十分显著;目前该市已具备完整的电解铜采、选、炼和加工的生产体系,电解铜年生产能力25万吨,且已有为数不少的铜加工企业。可以说,铜陵市具备了培育与发展铜加工产业集群的良好基础。 三是在一些专业化交易集散地建立大型专业化市场,通过市场的接近带来本地的生产,从而形成产业集群。这一方式是我国一些农村地区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方式。如温州桥头镇的纽扣业集群最早就是通过贩卖纽扣,逐步形成纽扣大市场,进而形成了纽扣集群。再如海城西柳纺织集群最早也是因当地农民卖裤子,而逐步形成今日名闻东北的西柳纺织服装业集群。 四是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与促进本地企业家创业而形成产业集群。温州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这样形成的。目前我国有1亿左右的流动就业农民,他们是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资源,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吸引他们中的部分回乡创业,不失为培育与发展农村产业集群的有效方法。 五是通过对大型国有企业的分拆而形成产业集群。“大而全”是一些国有特大型企业发展的沉重包袱,但通过分拆形成一系列“专而精”企业群,既是解决这类国有企业出路的有效办法,也是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途径。在国有特大型企业比较集中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方法可能更为有效。 六是在具有一定的企业基础但企业比较分散的地区,可以围绕几个核心企业建立工业园,通过一些措施促使分散的企业逐步“移植”而培育出产业集群。 七是对既有工业园区进行产业调整,明确主导产业,并制定一些针对性措施,尤其结合招商引资而制定出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同类与相关企业进驻,并补偿性地迁移出一些非相关企业,可以较快地形成产业集群。 四、全面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一)从经济发展战略方式的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发展 作为一种盛行于世界各地的、行之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集群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从经济发展战略方式的高度来认识产业集群,并在本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二)构建全国性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组织体系,对我国产业集群的规划发展实行综合管理 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组织形态,它既有产业属性又有区域属性,同时它的微观构成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因此,产业集群的发展涉及面较广,需要有一个综合性的机构对其进行集中管理。建议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增设产业集群规划管理部门,并在各级政府的计委中增设相应机构,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综合管理。 (三)全面普查既有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绘制我国主要产业集群分布图谱,为我国产业集群的管理与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除浙江省与广东省境内分布着大量的产业集群外,我国其他地区也存在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但至今也无人能说清我国目前到底有多少产业集群。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对其境内的产业集群进行统计,并绘制出主要产业集群图谱。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研究机构等,对我国既有的产业集群进行全面普查,统计出准确的数字,并绘制出主要产业集群分布的图谱,为我国产业集群的管理与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四)深入研究既有产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从而促进既有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与优化升级 我国的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自发形成的,并且长期受到学界及研究机构的漠视,集群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未能及时认识,理论研究严重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建议有关机构组织力量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有效措施,从而促进既有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尤其是促进那些经过20多年发展的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五)认真总结既有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经验,归纳出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些主要方式并予以全面推广 在我国诸多的产业集群中,一些产业集群发展得比较成熟,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一些颇有特色的发展方式。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这些成功经验认真总结,归纳出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一些主要方式,并予以全面推广,以便其他地区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能够行之有方。 (六)各地根据本地情况制定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在刺激自发性产业集群不断出现的同时,实施“自上而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方式 产业集群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它是通过本地特有的、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粘住在全国甚至全球流动的生产要素落户本地,从而形成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同地区适合发展的产业并不相同,不同地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也不相同。因此,各地应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并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本地不可移动生产要素,在刺激自发性产业集群不断出现的同时,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七)建立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行产业集群发展计划 国际上的一些经济组织如UNIDO、OECD、DATAR与世界银行等有着一个共同的认识是,产业集群对于欠发达国家消灭贫困、发展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些国际经济组织中都设有欠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发展的援助机构,通过资金与技术、知识指导等方式,帮助欠发达国家发展产业集群,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我国也应积极与这些国际经济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 (八)围绕产业集群的发展而系统调整相关政策 产业集群是一个综合体,它的发展涉及到诸多的经济政策,如土地、税收、产业导向、外贸、科技、中小企业发展、项目审批、投融资体制等。因此,在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时,必须对相关经济政策进行系统的调整,仅仅调整其中的一两个政策往往无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最重要的是对一些制约着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或撤销。产业经济研究部 钱平凡 参考文献 〔1〕M·波特,2002:《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 〔2〕M·波特,2003:《竞争论》,中信出版社。 〔3〕史晋川等,2002:《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4〕顾强、王缉慈,2003:“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发展与新型工业化”(内部文稿)。 〔5〕邱晓华,200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并不遥远”,《人民日报》,11月25日。 〔6〕杨建梅、冯广森,2002:“东莞台资IT企业集群产业结构剖析”,《中国工业经济》,第9期。 〔7〕Pounder.R&John.C.H.St(1996)Hot spots and blind spots:Geographical clusters of firms and innovation.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ume 21,Issue4(Oct.),1192-1225.
更多阅读
天骄航空动力产业基地 产业蜕变中重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2013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顾白酒行业这一年的发展,虽时有风雨侵扰,但整个行业总体是向前发展的,我相信未来中国白酒产业仍然是充满希望的。这种自信不是一种盲目的自信,而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之上。 实际上,目前行
苏州相城区 推进苏州相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一极,我们应透彻理解文化产业的独特功能性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就如何推动相城区的文化产业获得持续性发展和竞争优势的问题,真正促进相城经济的顺利转型和文化的不断创新,将传承历史文脉和相
临床路径持续改进方案 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三聚路径
地处美国加州北部旧金山湾的硅谷,依托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不仅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大公司,也有广大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可以说是“产业园区”的典范。中国的产业园区发展情况又如何?也许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在能源短缺、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一场围绕着“控制技术制高点、抢占核心技术资源”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拉开帷幕。回顾历史,每一次市场
广州市副市长苏泽群:广州会展经济发展趋势和思考
女士们、先生们: 会展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展业在促进商品流通、技术交流、信息沟通及经贸合作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政府鼓励发展